喬之并沒有直接應下何舟澤的邀請。
她認為自己所能做的,不過就是使故事背景設定裡的海洋生物符合現實習性,遠不到可以現場指導拍攝的地步。
但許是擔心何舟澤誤會自己對他有私怨,喬之尋了個借口,回得委婉。
【Jo:周五下午可能有别的工作安排,抱歉。】
何舟澤沒再多說什麼便結束了對話,好像剛剛那句詢問不過是禮節上的一環。
喬之這才舒了口氣。
這幾天所有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的交集她便權當是工作産生的聯系。她知道何舟澤很忙,等這個MV拍攝結束,他或許就不會再把關注放在她身上。
至今她所期望的,仍然和當初分開時一樣——各自走自己該走的路,然後相忘于江湖。
-
喬之收了收桌子,帶着電腦出門。
緊接着她有一節課。
常坐第一排的程青筠還在她原來的位置,看見喬之後熱絡地打了個招呼:“喬老師好!”
喬之微笑着點頭回應。
這門《海洋動物行為生态學》是海洋科學系的高年級專業選修課,選的人并不多。
動物行為學并不是生物學裡的熱門方向,在海洋生物學中尤是如此,因此這學期隻有寥寥十幾人。但小班有其好處,喬之可以和每一位學生直接地交流讨論。比起單純的授課,她更喜歡這樣的方式。
順利地結束今日的課程内容,學生們道謝後陸續離開。
喬之收起電腦,看見程青筠還留在教室裡,正躊躇着起身。
她随口一問:“青筠,你在這個教室還有課嗎?”
女生搖搖頭,深呼一口氣走上講台,說:“喬老師,這周末我把那幾篇文章都看了。感覺好有意思,您也是做這個方向的嗎?”
喬之有些驚訝,因為她提供的那幾篇論文都是這個領域内的經典之作,不說研究深度,光是頁數也有不少。
她投去贊許的目光,說:“我是研究海洋哺乳動物的,也涉及它們的行為學研究。”
程青筠猶豫了一會兒後開口:“我今年也打算進實驗室積累一些科研經驗,同時對這方面的研究很有興趣。或許會有機會進您的實驗室嗎?”
喬之沒想到程青筠會提出這樣的請求。
她知道江大海洋科學系要求學生在大三就進實驗室進行一定的科研訓練,她當年更是在大二就聯系好了導師。隻是一般的學生通常會選擇更加資深的老師和更成熟的實驗室,而她初來乍到,連實驗室都還在建設中。
“我這學期剛入職,還沒組建好自己的實驗室。我們學院的吳裕老師也做相關研究,我現在主要和他們組合作。”喬之将自己的現狀攤開來講。
吳裕是他們的系主任,也是喬之本科期間的導師,是她科研路上最早的領路人。
喬之這學期沒有招收自己的研究生,所以現階段儀器和人手都來自吳主任的課題組。
程青筠以為她在婉拒,眉眼低落下去。
喬之趕緊解釋:“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有興趣和我一起探索這方面的問題,或許要比找其他老師更辛苦哦。”
女生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她重重地點頭:“喬老師,我知道的!但是我特别希望成為您第一個學生!”
喬之笑了,她想到自己當初也是直接沖到吳裕面前,求着他帶自己做研究。
教室外零零星星走進幾個不認識的學生。
喬之看了眼門邊挂着的鐘表,道:“青筠,這裡待會兒可能有别的課。你下午還有其他安排嗎?或許我們可以去辦公室聊一聊。”
程青筠趕忙搖搖頭表示自己沒課了,背上書包就跟着喬之往辦公室走。
喬之将自己的學術經曆以及實驗室現狀同她一一道來。
雖然她也很希望能有學生可以來自己的課題組,但程青筠才大三,對很多事情或許并沒有清晰的認知。在正式合作前,她希望她能夠想清楚再做決定。
兩人的談話還算愉快,程青筠答應喬之會再仔細考慮一下。
臨走前,她眼尖瞅見喬之桌上的相框,不禁問了句:“喬老師,這張照片你是在哪拍的呀?”
喬之順着她的目光,看見二十歲的自己坐在雪地裡大笑。
這張照片讓她不免又想起了何舟澤。
——二十歲在雪地裡張牙舞爪的何舟澤和二十八歲戲谑調侃的何舟澤。
兩個身影重重疊疊,喬之竟有些辨不清。
“在劄幌。”她說。
.
大三那年寒假,喬之和何舟澤一起去日本玩了兩周。
本來是何舟澤父母為自己訂的雙人旅遊套餐,結果出發前兩周,何舟澤的母親臨時進醫院做了一個小手術,不便出行。為了不浪費定金,最後這個旅遊計劃落在了喬之頭上。
喬之還記得何舟澤突然打來電話時是個傍晚,她正幫外婆收拾好吃剩的碗筷。
外婆在客廳看電視,喬之躲進房間裡接電話。
她住三樓,房間的窗戶正對着居民區的健身中心,喬之遠遠聽見幾個小孩在追逐打鬧。
電話裡,何舟澤假作煩惱地提議:“旅行社不給退定金,不少錢呢。喬喬,你說要不……我們倆去吧?”
喬之當然能聽出他語氣中克制不住的竊喜,語調飛揚,就像是樓下嬉笑玩耍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