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之走出住院部的大樓,台階處的一小片光亮驟然灰暗。她擡頭,看見一片烏雲正徐徐地遮蔽住太陽。
她和喬希沒太多可回憶的母女情,但不知怎麼,她想起高三時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傍晚她正站在窗台邊背書,背到大段的英文環境描寫時,她擡頭看見的也是這樣的雲層疊住了太陽。班主任忽然來叫她,說“你媽媽在樓下等你”。
下午放學到晚自習之間的一個多小時裡,家長可以在申請通過後進入校園看望孩子。
高三學習壓力大,不少家長都會趁這個時間來送營養餐。喬之從沒想過有一天她也能吃到這麼一頓加餐。
高三教學樓下有一棵大榕樹,喬之一邁出樓梯間,就看見一個穿藕粉色連衣裙的女人正對她招手。她的頭發精心地绾起,臉上畫了淡妝,顯然是特意為之。
路過的同班同學見狀,爽朗地笑道:“喬之,那是你媽媽嗎?阿姨好漂亮!”
喬之隻是點點頭,輕聲替喬希道了個謝。後者顯然也聽見了,臉上揚起了更燦爛的笑容。
“你是喬喬的同學嗎?”喬希提着東西走近了些。
剛剛說話的男生大方地打了個招呼:“阿姨好,我是喬之的後桌。”
喬之和他不算很熟,隻是偶爾會交流幾句數學壓軸題的解題思路。男生倒是很會看眼色,沒有久留,寒暄幾句就跑回了教室,留下母女二人在原地站着。
“你怎麼來了?”喬之半天才開口問道。
她心裡的情緒十分複雜,既有難抑的驚喜,也有一些生硬的難為情。
喬希笑嘻嘻地拉她在花壇邊坐下:“聽說你下周就要高考了,我來送溫暖呀!”
動作自然得仿佛她們和其他母女沒有什麼不同。
喬之高中的時候已經是新高考模式,除了六月份的常規高考外,還有兩次專門為選科設置的選考。
她馬上要參加三門選考和英語第一次高考,但不是下周,是兩周後。
喬希偶爾會想起自己是一個母親,間歇性地來履行母親的職責。然而她來給她開家長會卻不記得她是幾班,來接她放學卻不知道具體時間。
喬之覺得自己更像是角色扮演遊戲裡的NPC,等待玩家心血來潮的上線,完成交接任務的使命。
所以這一次,她也沒有太多失望,隻是剛剛那點驚喜已經全數褪盡。
她出聲糾正:“是下下周。”
喬希微愣了一下,但沒太多尴尬,隻是笑了笑:“啊不小心記錯時間了。不過這樣就多了一周的複習時間,更好了呢!”
喬之不再說話。隻見喬希打開她帶來的保溫袋,從中取出幾個餐盒。将餐食一一擺好後,她又像是想起了什麼,從手包裡拿出了另一個東西。
那是一本精裝的英文原版書。喬之看見封面上用花體字寫着“Little Women”——《小婦人》,中小學生必讀經典之一。
喬希将書塞到她的手中,道:“你這次不是還要考英語嗎?我在網上看了專家預測,這次大作文大概率還是考讀後續寫,看一看原版書會有幫助!”
喬之有時候覺得自己的媽媽實在讓人捉摸不定——她不記得高考的時間,卻又會專門去了解英語作文的題型。就像她給她的關心突如其來,有時也莫名其妙。
大概是因為她隻是她生活中極小的一部分,所以她隻能收獲她随機分配的關注值。
《小婦人》這本書對喬之來說并不陌生,外婆家的書架上有一本九十年代的中譯本。那本書顯然已經被翻閱過很多次,薄脆的書頁泛黃,每一張都帶着褶皺。書裡的遣詞造句是那個年代獨有的翻譯腔。
聽說那是母親年輕時的讀物。
喬之讀過一遍中文版,書中大多數橋段都記得清楚。她回想喬希的人生,完全與書中最精彩的一筆背道而馳。但沒想到她送她的第一本書,竟然是《小婦人》的原版。
極具現實意義上的荒謬與諷刺感。
喬之默默收下,然後默默地開始吃飯。
喬希帶來的營養餐是土雞湯,切碎的雞塊在金黃色的湯汁裡若隐若現,翠綠的蔥花和鮮紅的枸杞漂浮在水面上,恰如其分地增添了色彩。
不得不說,喬希的廚藝比喬之想象中要好。
外婆說過喬希生平最讨厭進廚房,别家女孩學做家務時她還在外頭四處嬉鬧。
然而時年流轉,昔日的叛逆少女終成洗衣做羹婦。
喬之前不久在課本上讀到《我與地壇》裡的一個句子:“我竟有些擔心,擔心她會落入廚房。”
在這個時刻,她忽然更深刻地理解了這句話中隐含的惋惜。
一頓飯吃得安靜。兩人平時見面本就不多,實在找不出太多話題,左不過就是些“學習累不累”“和同學相處如何”之類的不鹹不淡的問題。
喬之莫名有些煩躁,可她明明是一個情緒很穩定的人。看着喬希繼續笨拙地扮演着母親角色,她的心裡升起一股說不出的委屈和火氣。
喬希想起剛剛路過的男生,說話時總悄悄地打量身旁的女生,眉眼間閃爍着一絲緊張。
她揶揄道:“剛剛那個小男生好像喜歡你哦,有沒有考慮偷偷來一段校園戀愛?”
喬之蓋上飯盒,用力按上扣子,扣子發出“砰”一聲脆響。若隐若現的小火苗終于還是被點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