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國寺的廚房又大又寬敞,那位知事僧指着一間給她們:“這就是兩位香客做菜的地方,多謝幫忙。”還給她們道謝。
旁邊的廚房裡有小沙彌在忙,想必是為着男女有别的緣故,将葉盞她們放在了遠遠角落一間竈房。
葉盞檢查一下,内裡竈具俱全,不愧是大相國寺,各色調料齊全堪比自己穿越前工作的五星級酒店,便點點頭:“您放心就是。”
說完後她随手拿起案闆上的蘿蔔開始削皮,轉動一圈,長方形的蘿蔔皮掉了下來,完完整整。
知事僧便知道這位香客并沒有說大話,便道謝:“一共有一百多香客,勞煩您了。”主持說了,他們寺裡僧人胡亂煮大鍋菜充饑便是,但不可怠慢香客。
葉盞手腳麻利,蓬蕊也是個好幫手,将粟米倒入鐵盆淘洗,準備蒸煮米飯。
蘿蔔切成圓柱體,滿滿一大盆,焯水去味後放入濃醬烹煮,小火慢炖,要的是慢慢炖得爛熟。
葉盞看有豆芽,便決定再做一道抓炒素蝦仁,
這道菜是将黃豆芽掐頭去尾,裹上面粉和澱粉混合成的面糊,再下鍋油炸,
看着面粉糊已經變成淡淡褐黃色之後立刻從油鍋撈出,
再調制醬汁,将醬油和糖等調料混合成芡汁。
起鍋燒熱後倒入芡汁,看着已經透出香氣後倒入油炸好的素蝦仁。
最後淋上香菜油便是。
知事僧看着外面天色有些焦灼,侍衛們還在逐一排查,被關在塔院裡的香客們一開始好奇還算配合,如今卻開始漸漸不耐煩起來,各個問:“何事才能結束?”、“我腹中空空,總不能餓死我吧?”
若是能在現在發放飯食就好了……
也不知道他往廚房裡跑了多少趟,終于聽到葉盞宣布:“開飯了!”
知事僧喜出望外,主動上前:“我來端菜。”
一盤盤端出來,香氣惹得旁邊竈房裡的小沙彌們紛紛探頭:“好香!好看!”
紅燒面筋紅汪汪油亮亮的醬汁在陽光下透着亮;糖厚蛋燒蓬蓬松松,米黃色小方塊看着就稀奇;香辣烤蘑菇外面一層金黃色的面衣,一股子孜然味。
有位打頭的小沙彌開口:“知事,商量則個,将我們做的大鍋菜勻幾盤給香客們、再将這菜勻點給我們可好?”
知事僧看了看手裡的盤子,冷面無私:“不可。”出家人講究心志堅定,怎麼可以垂涎美食?
倒是葉盞在屋裡打圓場:“我做了許多,多出來的給諸位師傅們便是。”
葉盞一發話,幾位小沙彌吓得又縮回竈房,不過聽說有得吃,又高興得手舞足蹈。
葉盞端着飯菜往回走,她原本想借着四處走動的機會尋找宓鳳娘,可看來看去隻見空蕩蕩的寺廟,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見,隻有門口等位置有侍衛把守。
想去長公主所在處看看,誰知一開口就被知事僧駁回:“長公主自有廚子做飯,我們不便過去打擾。”
葉盞隻好作罷。
終于開飯了。
原本躁動不安的香客們也漸漸安靜下來,天大的事先吃飯再說。
每人一碗粟米雜糧飯,蒸煮時間到位,米粒顆顆分明,散發着樸素的香氣。
菜肴則是分裝在大盆裡,由自己去打飯。
一看賣相不錯,聞着也香。
香客們都餓了,趕緊先吃為敬。
一吃就發現今天的素齋真不錯:
炸豆皮,是将油豆皮加五香粉、醬油等腌制入味後,再捆綁成結後油炸,裹上芝麻。
吃起來芝麻粒直蹦,五香的氣息襲來。
還有這抓炒素蝦仁,瞧着是普通的黃豆芽,咬開焦脆面衣後裡面的豆芽又嫩又香,說叫素蝦仁,滋味與普通蝦仁還真差不離。
糖厚蛋燒又松又軟,在嘴裡化掉幾乎嘗不到任何渣滓,滿口微甜,
偏偏配料是鹹口的醬油,原本以為味道會很怪異,
可是蘸一下嘗一口,蘸料讓厚蛋燒更加清甜,而且調節了單調的甜,讓整道菜滋味更加複合。
紅燒面筋咬開油亮的紅燒汁,下面的面筋富有嚼勁,一咀嚼滿口紅燒汁,讓人忍不住趕緊就一口粟米飯。
香辣烤蘑菇應當是蘑菇裹上面粉後幹炸,沒有半點水分,咬開外面脆脆的面殼内裡便是軟軟的蘑菇,面衣加了孜然、花椒鹽等各色滋味,跟吃烤肉沒有兩樣。
醬炖蘿蔔根,則是小火慢炖,蘿蔔吸滿了濃醬湯汁,十分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