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李世民是來給大宋開挂的 > 第13章 第 13 章

第13章 第 13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13章

接下來的日子,趙家吃食鋪子很快就走上了正軌。

許芸憑借着對火候和調味的娴熟,能把每一道簡單食材烹出令人欲罷不能的鮮香風味,還價格實惠分量大,來吃的人自然很多。

這樣一來,鋪子裡的人手就不夠用了,許芸原想讓梁家姐弟送完魚蝦,就長期留在鋪子裡幫忙。

在宜陽這種江南縣城,一個成年勞力從事搬貨物重活,每日能掙到100文,如果在鋪子裡打雜幫忙,工錢隻有70文,但她主動提出每日會給姐弟一人發100文。

梁金枝知道許芸想幫扶他們一把,但還是拒絕了,她解釋道:家裡兩個長輩身體都不好,地裡還有活要幹,往常他們賣完東西回去不管多晚也要繼續幹活的,所以,偶爾留下來幫幫鋪子可以,長期的話忙不過來。

許芸不由再次感歎窮人家孩子的懂事和艱難,忙拿油紙包了一大份剛出鍋的肉丸硬塞給梁金枝,讓她以後一送完貨就趕緊帶銀葉回去,别在這邊耽擱了。

鋪子招人的消息一散播出去,族裡的人就陸續上門暗示了,趙家婆媳商量後,卻請了阿慶嫂的兒媳和女兒來幫忙,工錢仍按100文算。

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趙家先前遇到事,族裡可沒一個人站出來替她們出頭。

一下多了兩個做事勤快又麻利的幫手,趙家兄弟除了挑水暫時就沒什麼用武之處了,這樣一來,李世民也終于有了足夠的時間,悄悄開始了他的“仿古造假”計劃。

原本,唐初的繁榮遠比不上如今的大宋,是頗讓他感到些挫敗的事,但到了此時反而有些慶幸了——因為,貞觀時期宮中專用的重蠟加漿硬黃貢紙,如今早被更為清瑩細薄的澄心堂紙取而代之。

這意味着,他可以輕而易舉在大宋的文墨鋪子裡,買到當年的唐朝禦用紙。

至于怎麼調色熏染做舊色、制舊污,再造出不見“藕斷絲連”毛茬痕迹的陳舊小殘口,他自有一套獨家秘訣。

沒辦法,誰讓他上輩子見多識廣呢。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臣們知曉他酷愛王羲之書法,就不時獻來一幅“偶得”的王羲之真迹,任誰仔細研究過數百幅真假莫辨的“王羲之真迹”、并且嘗試過做出一樣的仿品,想必都會成為造假聖手吧。

解決了紙張色澤氣味等問題後,接下來本該最難的“寫字”這一步,對李世民來說就簡單多了,畢竟是本尊親自上場。

他特意從陪葬名單裡的作品中挑了一幅,如果沒出意外的話它如今正躺在昭陵裡呢,絕不會跟手上的這幅撞上。

他邊寫邊感歎:可歎世事無常啊,上輩子做夢都沒想過,自己這個如假包換的李世民,有一天竟然要造自己這個唐太宗的假。

最後,還要去除新墨汁的味道和調整墨迹,再關好窗挂在屋内“日照”數日...

李世民見縫插針地偷偷忙活這幅“唐太宗真迹”的數日裡,薛孚已經迫不及待跟他“偶遇”了八次,每次一開口就急吼吼問,

“二哥,你家裡人同意了嗎?我爹讓我來問問,三千兩可不可以?”

“二哥,你家裡人同意了嗎?我爹想盡快約你見一面。”

“二哥,你家裡人同意了嗎?我爹讓你來開個數,隻要東西沒問題,他絕不還價...”

李世民每回都假做無奈地笑笑,讓對方再回去等等。

他倒不擔心薛家人失去耐心去找家人硬買而露餡,隻要有崔仙芝在,吃過虧的薛家就不敢明目張膽硬買硬搶。

既然要走心甘情願買賣的路子,真迹又是趙家的,如果連趙二郎這個自家人都勸不服長輩,薛季陽總不能認為,他在許芸婆媳心中的分量比她們的兒孫還重吧?

...

其實,薛季陽一開始聽薛孚興沖沖提起這事時,是不以為意的。

趙家那種勉強糊口的外來破落戶,往祖上數三代也是窮鬼,哪有錢收藏什麼唐太宗真迹?

薛孚氣鼓鼓提醒他,“往上數三代算什麼本事?我查過了,我趙二哥家往上數六代,祖宗還是大宋的開國皇帝呢...”

薛季陽倒因此得了啟發,忙派人細查趙令淞這一支的譜系——竟是開國太/祖嫡子秦王趙德芳一脈的嫡系後代!

這樣來看,落魄的趙家有一幅祖上傳下來的唐太宗真迹,倒是對得上了。

雖然他并不信兒子口中“趙二哥把我當親兄弟,這才想央求家人把真迹給我們”的鬼話,料定了趙家二郎必有所圖。

但如今,一道聖旨把造作局歸入鄭秋麟的管轄之下,讓其權勢更上一層樓,整個杭州城裡不知有多少人搶着要拜入他的門下,而自己打探到最可能打動對方的三件法寶裡:蘇先生的真迹是不用想了,王羲之的真迹多被官家收進了宮中,至于唐太宗的真迹...

唉,人家可是一代帝王啊,除了幾塊沉重的碑文,據說書法手稿大多陪葬了皇陵,在這世間本就沒流下幾幅真迹!

他翻來覆去地思考,是了,也隻有太/祖皇帝,才可能在當年的戰火中,從諸國皇宮搜出這等舉世罕見的真迹....

打定主意後,他這些日子索性一直留在宜陽家中,專等趙家二郎早日把東西送來,哪怕等得心浮氣躁,疑心對方是不是在說大話诳兒子,想派人去找趙家大人問問,也仍舊懷着一絲慶幸沒敢行動:萬一他說的是真的呢,我貿然追問,豈不是惹得趙家不悅更不想賣了?

終于,薛孚有天興高采烈蹦進來告訴他:趙二哥說了,五月二十五要帶東西來跟你見一面,讓你早點準備好!

薛季陽連聲了三聲“好”,立刻就激動地準備了起來:江南鑒定書畫的行家要多找幾個,一千兩的彙票至少要準備十來張...不,如果趙二郎不想收彙票,還得安排人兌換現銀...

總之,隻要唐太宗真迹是真的,薛家勢在必得!

...

五月二十五,空中下起濛濛細雨,江南的白牆青瓦頓時被籠罩出一種如夢如幻之感。

為掩人耳目隐秘行事,薛季陽讓薛孚坐馬車去接了李世民,來到了他在宜陽城外的“蘭園”别苑。

拜前朝楊廣三下江南所賜,貞觀君臣皆視“下江南”為勞民傷财的代名詞,李世民一生的活動軌迹都在北方,自然也從未近距離看過江南的園林美景。

比起北方豪族動辄占地百畝的園林來說,蘭園占地不過十多畝,但奇花亭台間透出的峥嵘雅韻,在這應景的雨中,更多了幾分風緻靈妙的趣味。

薛孚狗腿地親自為李世民撐着大油紙傘,見他一路走來連連贊歎,忙高興地說,

“二哥若是喜歡這園子,我等會讓我爹送給你!”

李世民護着手中拿油布裹好的“唐太宗真迹”,笑着搖頭,

“多謝,君子不能奪人所好。”

薛孚忙擠眉弄眼,“我是小人啊,我可以奪人...”

“賢侄來啦!快,快請跟我進來避避雨!”,薛季陽及時出現在回廊盡頭,滿臉和藹笑容主動出來招呼李世民。

他順勢尋了個由頭支開薛孚,喚來随從為李世民擦拭身上的雨水痕迹,目光不自覺地朝他手中的油布瞟去。

李世民也沒繞彎子,一踏進懸滿明燭的屋中,還沒等對方的茶上來,就大大方方取出那幅真迹,鋪開擺在紫檀木大桌上介紹起來,

“這是唐太宗仿王羲之的一幅行書,寫的是曹操的《龜雖壽》,還請薛員外過目。其實當年家父在世時,曾說過祖上也是留下兩三幅先賢真迹的,可惜這已經是最後一幅了,今日之事還請薛員外代為保密,若不是有一事相求,我也不會...”

薛季陽聽了這話果然眼睛一眯,臉上卻還是笑着的,

“賢侄放心,我隻說是從别處尋來的,絕不會跟旁人提起賢侄一家。隻是不知賢侄所求何事?這幅古迹又想賣價多少?”

也就孚哥兒那小子會被騙得團團轉,非說人家是為了答謝他。

李世民故意讓臉上閃過一絲猶豫,又擡頭笑道,

“還是請您讓人先來鑒定吧,不然如果它是仿得極真的赝品,我先貿然提出請求倒是唐突了。”

薛季陽深深看了他一眼,這個趙家二郎,城府極深呐!

先是暗示自己他家裡隻剩這一幅古迹了,無須再去試探打擾,現在又不肯先提要求...

這唐太宗真迹要是假的也就算了,如果是真的,等鑒定結果出來後隻要自己非買不可,就隻能任由對方漫天喊價提要求了。

但他想到自己備好的大筆彙票和銀子,一下就做出了決定。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隻要能借這幅真迹攀上鄭大官人,這幾萬兩銀子的前期投入根本不值一提!

于是,他命人為李世民取來披風和錐帽,以“神秘賣家不肯抛頭露面”的名義,把薛孚喊來叮囑一番後,讓他把安置在另一處的書畫鑒定行家們請來。

很快,十一位當今江南最有名的書畫古董鑒定行家來到這間寬闊的廳堂中,在明亮的燭光下,圍繞着紫檀木桌上那幅唐太宗真迹仔細鑒定起來,一時鴉雀無聲。

薛季陽滿懷期待,坐立不安地在一旁等待結果。

薛孚喝着茶偷瞄泰然自若的李世民,開始盤算起來:萬一這幅被發現是個赝品,趙二哥白白為我費了一番苦心,該說些什麼安慰他呢?

李世民聽着院裡雨打芭蕉的淅瀝聲,滿意露出一個溫潤的微笑:江南這場來得及時的黃梅雨,倒能為這幅真迹再添上一分潮濕的歲月痕迹。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聲“這不,不...”的驚呼,驟然在廳堂中響起。

薛季陽心中猛地一沉,快步循聲朝發出聲音的白發老師傅走去,焦急問道,

“沈老,這幅不是真品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