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市。
赈災救援現場。
“醫生你休息一下吧?”
時暖夏伸手指了指旁邊空出來的桌面上:“還有一個病人要縫幾針手臂,我做完之後再吃吧。”
“行吧。”
不僅僅是時醫生,過來幫忙送餐的志願者來回勸了好幾趟,醫護人員基本都在忙着處理病人。
之前的暴雨侵襲之後還是卷土重來了兩次,需要疏散地區和人群變得更多了,受傷人員也随之增加,加上夏季快要過去,迎來非常容易出現内科呼吸道疾病的夏秋換季。
内外科病人的數量都急劇增加。
在這樣的時間裡,急診科出身的醫護人員經驗就非常豐富了:時暖夏是在一線城市中的大醫院,在大醫院中急診科科室還會再細分,但到了一些二三線城市的醫院當中,可能隻會分成急診内科、急診外科和急診兒科;還有一些醫院會直接分成急診科大類,不管内外科都是一批醫療團隊接收過來治療。
因此急診科的同事都能适應高強度身兼多職的工作,時暖夏雖然沒有其他主治醫生們經驗豐富,但在急診科磨煉的這段時間裡她都在瘋狂吸收自己的臨床經驗。
簡單的内外科都可以解決,平日裡說話也不多但都在默默做事,上手幹脆利落,因此其他醫院也逐漸看到這位優秀的規培小醫生,逐漸對她有了印象。
好不容易忙活下來,輪班制的間隔裡時暖夏趁着還有休息的時間趕緊沖去吃還有溫度的盒飯——應該是剛剛在給一個病人做手臂傷口縫合手術的時候志願者幫忙熱好放在旁邊的。
到了需要互相幫助時,都是會默默無聲為對方考慮的。
即使隻是一個陌生人。
時暖夏手邊的飯還熨燙着溫度,沒反應過來自己的表情看上去十分柔軟。
“時醫生你好忙啊,感覺你接觸什麼病人都很熟手。”
還有兩個規培生也是第二批支援的時候主動報名被選中的醫生。
“是在急診科裡練過所以這麼熟手嗎?我之前一直在幾個内科的病房裡輪轉規培,其他科也才剛開始輪到皮膚科的病房規培,還沒能接觸外科病房呢就已經過來了,遇到外科病人隻能硬着頭皮學流程,熬死我了。”
另一個規培醫生又剛好相反:“我和你差不多,但我是搞外科的啊!我剛轉到内科沒幾天就過來了,之前都是在外科那邊輪轉,剛從普外肝膽出來呢,結果來這邊——這種災情也暫時沒能用上我這種幾個月窩手術室拉鈎、剪線、扶鏡子的助手啊!”
一群擠在臨時拼湊桌子面前吃飯的醫生護士都忍不住笑出來了。
倒是内科來的那個規培生有些敬佩地看了眼彎彎着吃飯但基本不主動開口多說話的小夏醫生。
“去急診規培還是鍛煉人啊,之前我就見過你好幾次,内科外科的急診都能處理而且還挺熟練的,感覺基礎和流程什麼的都背得好牢固哦。”
“感覺把你放到急診科裡和那些老練的主治醫生們一起,你也能鎮得住病人。”
“急診科強度真的那麼恐怖嗎?”
一些年資大的主治醫生或者主任,對醫護人員在天災人禍參與援救這件事已有不少經驗,但這幾年出現這麼大的暴雨天災也實屬少見,不少規培生或者剛結束規培的年輕小醫生都是第一次來參加救援。
忙碌的時候基本無時無刻都在和病人看病或者當助手,家裡人都沒時間聯系,早就有很多話憋着想聊了。
時暖夏想了想,倒是沒藏着:“我的急診科帶教老師對我們的基礎知識比較嚴格,抽背的時候都是内外科急診培訓病例混着抽的,有時候我們跟着老師去急門診坐診都得背書,等着老師随時抽查。”
“那搶救室呢?”
“也去,隻有剛開始上手的時候會跟着老師熟悉一下流程,後面就得直接開始分黃色觀察區的病床了。”
兩人分别倒吸一口氣。
“我病房接病人的話至少不容易出什麼很緊急的事情,但如果你讓我接受急診科的病人我還是會很慌……”
“我也是我也是,能在急診待下來的确實是很強……我之前和同學聊天,見過最慘的是有個皮膚科的要去急診科輪轉,說是整個人都傻了,那些病人他在皮膚科病房裡快一輩子都沒見過……”
時暖夏簡單應了兩聲,但其實思緒早就已經開始飄遠了。
她一邊扒拉着米飯在想,也不知道喻左傅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不過已經留過一條她要去支援的微信了,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吧?
時暖夏來這邊支援本也帶着一絲逃避的心理,這次來到援救地點,喻左傅那邊應該也不方便直接過來,她也可以趁機陷入到新的忙碌中,給自己一些整理思緒的時間。
其實細想起來,倒也不是什麼大事。
不過就是大概猜到了自己即将要離婚的結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