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徒兒那同鄉說,她在給太子和太子妃奉茶時,無意聽見太子妃的話,才知道竟是殿下有意,那女子卻不願進宮侍奉,太子妃顧着那女子的名聲,才将此事給壓了下來。”
高裕聽完,半疑半疑地瞧了同壽一眼:“這世上竟有如此不知好歹的蠢人?莫不是你那同鄉渾說的罷?”
“哪能呢?徒兒同鄉親耳聽見的!她去收茶盞的時候,發現殿下的茶竟原封未動,可見是真氣着了。”
同壽急得瞪大了眼睛,拍着胸脯保證。
“嘶...咱家還是不太相信。這樣,你去跟你那同鄉打聽打聽,那女子現下住在哪裡,咱家親自去看看。”
高裕抱着胳膊思索了好一陣兒,還是決定親去看看,畢竟關系到太子殿下,可不能有半點兒馬虎。
誰知同壽狡黠一笑,沾沾自喜道:“徒兒就知道依着師父的性子,定是要親去看看那女子的,所以徒兒當時順嘴問了一句,那女子現下就住在朝顔閣東面兒不遠處那閑置的偏殿裡。”
高裕見他一副欠揍的模樣,甩了甩拂塵作勢要打他:“好你個同壽啊,鬼精鬼精的,竟敢揣摩起你師父我來了!”
“欸!師父息怒!師父息怒!師父您準備何時去?那女子不是宮裡人,怕是以後要出宮。”
同壽見他師父生氣,趕忙轉移話題。
聞言,高裕停了動作,理了理衣裳,不急不慢地開口:“哼...出宮?殿下若是真看上了她,她能出得了宮?”
不過何時去他倒是得好好合計合計,萬一殿下真被拒絕了,那他去那兒若讓殿下知曉了,不是往殿下傷口上撒鹽嗎?
還是得挑個殿下不在宮裡的日子,悄聲兒的去探探情況才是。
待在屋裡養了幾天膝蓋,見今日出了太陽,計雲舒一大早便搬出矮凳和圓桌,把臨摹好的畫作攤在桌上去潮,自己則坐在矮凳上給膝蓋搽藥。
“姑娘,奴婢去小廚房領早膳時,娘娘又讓冬霜姐姐拿了些膏藥給奴婢。”琳琅提着食盒從外面走來,見着計雲舒,揚了揚手上鼓囊囊的小布袋。
琳琅日日去趙音儀那邊領膳,一瘸一拐的走姿自然引起了冬霜的注意,略一詢問便知道了二人受罰的事。
趙音儀知曉後,帶了太醫前來給二人看傷,确認她們沒有大礙後,才放心離開。
“先放屋裡吧,上次的還沒用完呢。”
琳琅走近,見計雲舒露着一雙小腿搽藥,不禁瞪圓了眼睛,扔下手裡的東西就來拉計雲舒的褲腿,緊張的東張西望,嘴裡還念念有詞。
“姑娘你這是做什麼啊?!快,快蓋着!若是讓人看見了可怎麼好?”
計雲舒見這丫頭反應如此大,内心不禁好笑,雖然對這古代的禮教約束不太滿意,心裡卻也明白她是為自己的清白着想。
琳琅這急頭白臉的模樣,倒讓她想起了在宸王府老大夫幫她看傷時,在一旁尴尬無措的彩梅。
彩梅......倒是很久沒見這丫頭了。
計雲舒收回思緒,無奈地笑了笑:“好了,我知道了,去用膳罷。”
二人剛轉身,就聽見身後傳來一道偏尖細的男聲。
“二位且慢。”
循聲看去,琳琅一眼就認出了這位大名鼎鼎的高内監,小聲對計雲舒道:“這位是太子殿下的近侍,高内監。”
計雲舒一聽是宋奕那邊的人,心下便有些不自在,也摸不準是個什麼來意,便先跟着琳琅規矩的行了個禮。
高裕打眼兒一瞧,左邊兒圓臉的姑娘他在太子妃宮裡見過幾次,右邊兒這個兒高些的看着倒是有些眼生,不像是宮裡人。
餘光瞥見攤在圓桌上的畫作,又記起同壽說的那女子善畫,心下便确認無疑了。
他走近了些,一邊隐晦的打量着計雲舒,一邊假模假樣道:“咱家記得這偏殿閑置已久,是不住人的,你們是哪宮的宮女啊?為何住在這?”
聞言,計雲舒隐隐猜測,估摸是那宋奕覺着自己不識趣兒,派來趕人的。
琳琅急忙上前,從腰上取下腰牌,恭敬地遞上前:“回高内監,奴婢是太子妃宮裡的。這位姑娘是太子妃從宮外請來的,娘娘吩咐在此暫住,便派了奴婢前來伺候。”
高裕随意掃一眼,點了點頭,又把目光落在計雲舒身上。
這女子瞧着姿色并不出衆,勉勉強強算是标緻,跟宮裡那些千嬌百媚的美人兒比那是差遠了。
殿下眼光如此挑剔,連那些紅粉佳人都看不上,更别提這種相貌平庸之輩了,定是同壽那同鄉聽錯了。
但做戲做到底,他還是裝出一副視察的模樣,指着桌上計雲舒沒來得及收拾的藥瓶問道:“那這麼些藥是怎麼回事啊?”
“呃,奴婢二人受了太子殿下責罰,太子妃心善,賞下來的。”琳琅硬着頭皮如實開口。
高裕聽完卻是一愣,莫非那日殿下罰的就是她們二人?
那這事就值得琢磨了。
殿下就寵幸過一次芳寶林,可見并不喜歡她,卻特意為了她去出頭。
依他了解的殿下,可沒那麼熱心腸。
除非真如同壽所言,殿下是被這女子拒絕了,心生不滿,這才借芳寶林之事借題發揮,公報私仇?
如此一來,那便能說得通了。
倒是沒想到,殿下竟看上了這般普通的女子,許是國色天香見多了,圖個新鮮罷。
計雲舒和琳琅看着面前神情頗有些奇怪的中年男子,不禁面面相觑。
“公公怎麼了?”
計雲舒這麼突然一出聲倒是把高裕吓一激靈,他回過神來,鎮定地咳了咳:“無妨無妨。既是太子妃吩咐你們在這住的,那便不妨事,咱家老毛病有些犯了,先走了。”
說罷便一甩拂塵,轉身離開。
計雲舒和琳琅二丈和尚摸不着頭腦,收拾完藥罐便回屋用早膳去了。
高裕走出不遠,又回頭看了看身後的殿門,眼神意味不明。
“咱家得好好合計合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