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江跟翁平心中動容,曉得林如海是難得的慈善,便跪拜謝過。
林如海頓了片刻,方道:“至于那位‘過江龍’,這些日子來,我隻聽人說他逃回了江南,仍然在那邊燒殺劫掠無惡不作。我今日奈何不了他,但必然不會放過他跟背後的人,且等來日。”林如海說這話,頗露出一些狠色,跟以往儒雅模樣大有不同。
周崇如看了,也是認真地點點頭。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蔡江跟翁平無言,隻能再拜。連林如海此時都奈何不了過江龍,何況是他們這些平頭百姓呢。
蔡江心想着跟随翁平來京的其餘弟兄,便向林如海請辭,跟其餘人一塊兒住在林如海為他們賃下的院子裡。蔡江心道:“此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待到他日刀在手,我蔡江必定手刃仇人為兄弟們報仇。”
因果報應輪回不爽,倒是不必蔡江等上君子十年。
當時已臨近新春,本朝新年前後皇帝會封筆休大朝會五日,林如海便趕在封筆前将此事一五一十寫成奏疏,由禦史大夫章玄甯遞給今上。
今上一見,勃然大怒,林如海說白了不隻是朝廷官員,更是他私下裡的耳目,雖則此時還沒做出什麼政績,但也是他要打磨的一把好刀。此事不是在要林如海的命,而是太上皇那邊在打他的臉。
天子一怒,浮屍百萬。今上已經認定,這是太上皇跟他博弈時出的招數,若非譚清背後有太上皇撐腰,哪裡敢去截殺林如海,而那些被貪墨的銀子,除了譚清自用之外,還流去了哪裡?這一樁一件下來惹得帝王怒火中燒,新年休朝前最後一次大朝會,今上不顧群臣議論,甩出賬本來,要治譚清的罪。
本朝律令,貪污銀兩五十兩以上,便可判斬立決,譚清被盜出的賬本,對比朝廷每年發放姑蘇用以治水、屯田、赈災的銀子,已經有着百兩千兩的出入,難怪譚清甯願铤而走險除去林如海也要拿回賬本,橫豎殺他事情敗露了會死,不殺他卻是即刻便死。
群臣不敢勸谏,古話說水至清則無魚,本朝的貪墨雖然嚴查,但平時的冰敬火奉,哪個官員沒有多多少少拿過?此時皇帝以此事要動江南官場的人,必定不隻是貪墨的原因,背後兩虎相鬥恐怕是誰碰誰死,萬一将自己牽扯進去,流放絞殺的便不隻是譚清一家了。即使是太上皇一派的人,也都跟鹌鹑一樣縮起了脖子,不敢再觸怒帝王。
當下,皇帝便派了人去姑蘇抄譚清的家。
林如海在奏表中特意提到明孝先,此人在之前林如海獻上賬本時也提到過,皇帝自然不會視為無物,心中也為有人千辛萬苦棄暗投明而爽快,差人去江南時,便特意提了要找到這個明孝先。若是他好命活了下來,他這步險棋便是今後平步青雲的基礎。
不過冬日冰封,往姑蘇來回便要小半年的功夫,後事尚且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