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信陵君救了趙國,避免趙國被秦吞并,威脅另五國。
唉……,以前松兒和棠棠争辯的時候曾經說得不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就是殺來殺去,誰也不比誰正義,誰也不比誰高貴。
唐啟陽和徐蘭在市裡問一遍價格後買兩塊麻布,三十斤麥(袋子一起買下),十斤菽(黃豆),兩個陶罐,一大一小,一個杵臼,一對水桶,一根扁擔,麻布和陶罐黃豆杵臼放進水桶,徐蘭挑着水桶,唐啟陽提着麥子。
回去的時候走慢一些,他們快要進北玖裡地界時前面有四個人,一個老太…不對,現在稱呼老媪,老媪抱着一個孩子,一個年青女子挽着包裹,一個老翁挑着一擔東西。
年青女子和小孩的衣着整潔幹淨,老翁和老媪穿着沒有破洞,是條件比較好的人家。
小孩被抱着臉朝後面,徐蘭和唐啟陽看孩子的臉第一眼反應是這孩子很瘦,身體不太健康,和他們的外孫孫女們小時候差太多,随即回神這孩子已經不錯,鄉下活下來的孩子和他們一樣像骷髅。
徐蘭和唐啟陽走得慢也比一般人快,兩人很快趕上前面的人,從旁邊越過他們。
小孩轉過頭看越過他們的兩人,年青女子開口問:“政兒,是餓了嗎?”
年青女子說話聲音軟綿,前面的徐蘭和唐啟陽相視一眼,他們對這個社會了解太少,不能從說話聲分析人的身份和哪裡人。
小孩清脆的聲音傳到前面:“無。”
徐蘭和唐啟陽沒有對這四個人上心,繼續向前面走,很快拉開距離,沒多久就到現在的家,家是三間夯土牆茅草頂的房子,原男主女回來時房頂都是破洞,現在勉強遮住,下大雨裡面肯定也在下大雨,這樣的房子在北玖裡二十五戶人家裡算是比較好的。
院子沒有圍牆,原來有簡單的籬笆,現在空蕩蕩。
兩邊的房間沒有門,原來的木門不知道被誰拆走還是被秦軍拆去燒火了,中間的房間有幹草紮成的門,裡面有一個一百多斤的大石臼,現在叫碓,旁邊有個小陶罐,後面地上鋪些幹草,晚上就睡在幹草上,可以說家徒四壁。
徐蘭和唐啟陽進中間房間放下東西,同時幽幽歎出一口氣,相視苦笑,他們上輩子開始時辛苦雖然了一些,但起碼文明發展形成一定的規則,底層人也很辛苦,但起碼能過得去,不用擔心随時沒命。
下半生他們生活富足,常常出去旅遊,社會繁榮,生活方便,猛不丁來到奴隸社會,衣不能全遮體,更不用說保暖,能吃的東西少,落差實在太大。
用蝼蟻形容底層人再合适不過。
徐蘭從空間裡拿出兩粒巧克力遞給唐啟陽說:“你舂麥子煮麥仁粥,晚些給原主娘家人送去,我去砍幾根竹子,回來再去挖點荠菜。”她空間裡有小号稻谷脫皮機和面粉加工機,但現在不方便用。
原主蘭的娘家在北拾裡,離得很近,蘭的大兄二兄在長平之戰中沒了,共留下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僥幸活下來,由蘭的阿父阿母和大嫂養着,蘭平時也接濟他們。
徐蘭用原主的身體活過來,這點責任她原意承擔,唐啟陽沒有意見,上輩子他們辦孤兒院,養了很多孩子。
現在的氣候比上輩子溫暖,雖然是早春但野外已經有能吃的小荠菜,麥仁快煮好時放進荠菜一起煮,補充維生素。
竹子用來編東西。
“好。”唐啟陽接過巧克力,剝開包裝紙吃進嘴裡,把紙給徐蘭,徐蘭也吃兩粒巧克力,把包裝紙收進空間,拿着買回來的鐵刀出門。
徐蘭向紫山方向走去十幾分鐘,發現記憶中的大片竹林被砍去許多,中間還開出一條能通車的路,路上有車轍,這應該是圍城的秦軍所為。
她向紫山上看,山上的樹木很可能也被砍去許多,山上的野豬和野兔野雞應該沒了,畢竟軍隊的糧草就沒有夠的時候。
徐蘭沿着大路向裡走到竹林前,看下四周見沒有一個人,放下帶來的刀,從空間取出一把砍刀,砍幾下一顆竹子便倒下,她砍倒三棵後停手,快手把枝葉全砍去,拿一條小枝條剝兩半,用來捆三根竹子,然後拿鐵刀扛竹子回去。
她的身體養了五天沒有那麼孱弱,可以扛更多竹子,但不能那麼幹,被人看出異常。
徐蘭扛着竹子經過右邊鄰居前面發現有人,門外站着正是他們從城裡回來路上遇到的年青女子和小孩。
原主記憶裡這家人幾年前去魏國投親,房子荒廢了幾年。
徐蘭跟他們點點頭扛竹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