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助秦始皇安穩天下 > 第22章 知道身份

第22章 知道身份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二天唐啟陽趕馬車帶玻璃珠和衛松一起進城,進城後兩人便分開,唐啟陽去找跟自己買過香皂方子的大商人,将玻璃珠賣給他,然後去集市買一些粟米和菽,并在市集找兩三個國外來的商隊跟他們訂購不同的種子,最後去和衛松約定地方跟他彙合。

衛松幫唐啟陽找來三個中年男人,雙方介紹認識後回去。

隔天,唐啟陽帶姜弦和陸徑,加上新來的三個人又從農場拉一些石頭回來,在水池對面砌一個烤鴨爐和一個兩層面包窯後招人在農場幹活。

村裡有一部分人去服徭役,一部分人忙着準備過冬的柴火,唐啟陽招到的人不多。

徐蘭要進山砍柴燒炭和采挖些當季的藥材,便去請阿母來幫忙做午飯和晚飯,快十二歲的石暫時停課,和他阿母準備過冬的柴火,陳菽也跟他阿兄阿姐準備柴火。

唐家和墨家幾個人一起造出能寫字的輕便物件—叫紙的東西傳出,不少人上門問情況,徐蘭和唐啟陽都沒有空,衛松便接待訪客并給人解惑。

信陵君得消息後來唐家,在紙上寫了一首詩覺得這輕薄的紙太好,這是個了不得的事!

之後信陵君聽唐啟陽詳細講解做紙的方法,覺得他将做紙的方法免費傳授給外人太無私,堪稱聖人,他在唐家蹭一頓午飯後帶一小疊紙回城。

他挺喜歡和唐啟陽來往,隻是唐啟陽太忙,常常來會打擾他做事。

徐蘭和唐啟陽白天忙活,夜晚在地窖裡開探照燈,用第二批做出的麻紙抄詩三百前面的十首詩。

徐蘭上山忙活幾天後在家,帶幾個孩子把梨樹上的梨摘下一部分,今年的梨結得多長得好,她和幾個孩子摘了五籮筐,然後清洗放進大蒸籠蒸熟爛,搗碎壓出梨汁,午後熬梨汁,熬到傍晚得到兩小罐和一竹筒秋梨膏。

徐蘭給每個人用溫水沖一碗秋梨膏品嘗嘗,受到一緻好評。

晚上徐蘭把那竹筒秋梨膏給阿母帶回家,兩罐放進地窖,以後有人咳嗽再給人用。

當天夜裡,徐蘭和唐啟陽在地窖裡把這些天抄出來的十首詩排列,在最前面加兩張空白紙,用針線縫成一本書。

徐蘭縫好後感慨說:“弄出這一本書可真不容易!”

唐啟陽說:“是真不容易!今天我想突然起兩句詩: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三國表面上看英雄無數,那時候的普通人活着可能比現在還難。”

徐蘭唏噓:“三國後面還有五胡亂華。”

“嗯。”

這個話題太沉重,他們轉談其他。

唐啟陽在書封面中間寫下:詩三百,在左下方寫:抄錄十首,并一頁一頁地标明第幾頁,最後在第二張空白紙上寫下目錄。

第二天早上,唐啟陽把書遞給李先生說:“先生,我們試訂出一本書,先生看看如何。”

李方接過書翻幾下後如獲至寶,激動說:“好,好,真好!”

政兒和山芹渴望看先生手裡的書,李方和他們說:“上課後再給你們看,現在練劍。”

好吧,三個孩子拿着竹劍專心練劍。

衛松幾人也渴望看着李先生手裡的書,李方把書遞給衛松:“你們也看看。”雖然墨家和儒家總是争鋒相對,一見面就争辯,但他們在唐家有默契地停止争辯。

除開學派争論,他們肯定對方的人格品性,相處得還不錯。

衛松接過書翻看,臉上露出喜色,把書給旁邊的姜弦,他們來的時候原本想勸說唐啟陽加入墨家,但住幾天後沒有開口,因為唐啟陽和他們觀念不同,不合适。

他們奉行節用,但陽和蘭娘子在吃方面很奢侈,他們在言語間透露出:他們現在做的飯菜還不夠好!

他們的飯菜比一般貴族卿大夫還好,那怎樣才算好?

徐蘭做秋梨膏後有時間了,早飯後撐竹排去水泊的其中一個水渚下十幾個套子,并撿一些野鴨蛋回家腌鹹蛋。

午後,徐蘭用面包窯分幾批烤出量不小的椒鹽餅幹,分給大家吃,大家都很喜歡,剩下的餅幹徐蘭用罐子裝和用麻紙包起來,幾個孩子回家時她給每人帶走一包。

第二天早上徐蘭去水渚收套子,提七隻野鴨回家殺五隻清理幹淨後腌制,下午三點多挂在烤鴨爐裡升火烤。

鴨子烤四十多分鐘後散發出霸道的香味,在練寫字的政兒和山芹實在頂不住,放下筆到烤鴨爐前看滋滋冒出油的烤鴨。

李先生和在處理構樹皮的衛松姜弦也被香得撓心撓肺,去後面看什麼東西這麼香。

三人站在幾個孩子後面看爐子裡挂着的金黃鴨子,衛松搖頭苦笑:昨天的美味餅幹,今天的新奇烤鴨子,各國王宮裡的廚子都沒有陽和蘭娘子會做飯菜。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