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和老婆權傾朝野 > 第15章 第 15 章

第15章 第 15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黑子山的賊匪被一鍋端,着實振奮人心,遊街示衆時,百姓将路圍的水洩不通,憤怒的朝囚車扔臭雞蛋爛菜葉,罵聲不絕,恨不能生食賊匪的血肉。

虞歸晚因協助有功,受縣太爺嘉獎,順利镖局也跟着名聲大噪,有意雇傭镖師的富賈鄉紳紛紛派人上門,不單商隊,回老家探親的也想雇幾個得力的人保護自己,聽聞順利镖局有女镖師,身手了得,斬殺賊匪不在話下,那些個富商家眷便起了用她們的念頭,男女有别,路途上女镖師總比漢子要方便些。

目前隻有六個女镖師,即使加上廖姑和妙娘,也是拆開都不夠分,虞歸晚放話要招人,在本村招不到合适的,倒是來了四五個外地的,她們也是去年逃難到此的流民,被安置在八/九裡地的小安屯,那地方因土質問題,開墾耕種極為困難,隻能靠挖草根和野菜糊口,運氣好時能逮到野兔野雞,再去縣城換點糧食。

“我們力氣大,什麼髒活累活都能幹,求裡正收留,賞我們一口飯吃。”幾個女人跪在地上砰砰磕頭,她們已經餓了好幾天,靠雙腿走到這裡,眼前就是她們唯一的活路。

明日便要護送商隊前往偏關,又有兩大車暗藏的細鹽,這是頭次販鹽,虞歸晚不放心交與旁人,遂這次也會親自帶隊,村中事務她全托付給幼兒,再留下陳婦管理镖局内外,前來應召的人自然也要她篩選。

陳婦初次管事,不免忐忑,亦不敢亂拿主意,虞姑娘又不見人,無法,她隻好去求問葛大娘,“那幾人我都試過,膽量确有,不怕見血,收了倒無妨,隻是咱們村藏有鹽井,讓外人住進來恐有不妥。”

葛大娘沉思半刻,道:“虞姑娘既說要招人,想必也慮到了這一層,你不必瞻前顧後,仔細安排妥帖就是。”

“成,那我就照着辦了。”

小安屯的婦人當天就被安排住進臨時倒騰出來的屋子,别的不說,先給她們吃了頓飽飯,也不是多好的東西,就是用野菜碎、玉米面和少量白面蒸的窩窩頭,還有一盆幹菜湯,上頭飄着油花,幾人吃的頭也不擡。

廖姑跑去看了,回來跟虞歸晚報告:“她們将碗都舔的幹幹淨淨。”

炕桌上,虞歸晚正低頭畫圖紙,修圍牆總要用到磚頭,她問過高腳,别說河渠縣,就是庶州府也沒有磚窯,要用磚就得從中原買,價錢昂貴,來回一趟也費事,她想了想,倒不如在村裡自建幾座磚窯,燒出磚頭或自己用或賣給他人都使得。

她畫的這種磚窯在末世也沿用,就是在山坡底下往裡挖一個拱形的洞,留一個高約2~3米且與地面平行的拱門,門頭和門框用磚石砌實,正對裡挖正方形,兩邊留半拱形耳房,磚胚用池塘挖出的軟硬适中的淤泥即可,摞在耳房四周,中間堆放柴火,封住拱門直至柴火全部燒成灰燼,洞内溫度冷卻再開窯,燒出的磚有紅有青,顔色不齊,但快,硬度也可,是目前最省錢省事的辦法。

幼兒原是靠在枕上看書,從虞歸晚鋪紙開始畫圖,她手中的書就沒有再翻開過一頁。

因兩人常有事要說到半夜,杜氏熬不住,虞歸晚便将東屋讓出來給她住,廖姑也跟着挪過去,她則搬到西屋和幼兒同睡一床,也就是在這,若在末世,她斷不可能與人同床共枕。

畫好吹幹,她遞過去給幼兒看,道:“挖磚窯的事要盡快,明日我會讓葛大娘同村民說,每戶出一到兩個勞力,地方我已選好,妙娘知道,就在村後方的緩坡下,我做了标記,讓村民照着圖紙挖便是。”

紙上之圖畫的極為詳細,重要的地方都做了标注,幼兒在盛都時在父親的書房看過戶部官員所畫圖紙,她手中這張較之不輸,許更勝一籌,她驚訝于虞歸晚竟有如此才能,若入朝為官,造福一方百姓非難事,隻可惜本朝從未有女官,虞歸晚也無此志。

剿匪得來的那箱金銀珠寶讓虞歸晚嘗到了甜頭,便帶人接連兩天晝伏夜出,将冒過頭的賊窩全踩了個遍,金銀抱走,賊首遭剝光吊在路邊大樹上,讓河渠縣方圓百裡的山賊聞風喪膽,挂旗投降。

得來的錢财她沒有獨吞,跟去的人各有一份,每想起此事,幼兒都搖頭,極難論虞歸晚的行事作風。

她細心卷好圖紙,收進枕邊的匣子裡,才轉回身問道:“明日你要帶哪幾人同去偏關?”

“陳婦和佟漢留守,其餘都帶走。”

“佟漢不跟你一塊去?出關販鹽,隻帶程伯怕是不夠穩妥,廖姑還是個孩子,能做的事終究有限。”

虞歸晚搖頭,道:“有程伯足以。村中需留人,謹防在逃的匪賊伺機尋仇,再者,有人來應召光靠陳婦也管不過來,督促村民挖磚窯、打磚胚也需要人,葛大娘負責監管村民曬鹽,妙娘負責村中警戒,再讓她們管别的就有些管不過來了。”

搭建起來的鹽田有十多塊,都藏在向陽的半坡之上,隻有一條小路通往,為确保鹽田不被外人發現,還在路兩邊設置了機關陷阱,誤闖者必死。

以七八戶村民為一組,各領一塊鹽田,晴天午後就是曬鹽的最佳時間,村民需往田中挑鹽水,結塊了就要馬上弄起來儲存,鹽田産出多少事關之後村民能分到多少錢,倒也有村民試過煮鹽,隻是出來的鹽顔色泛黃顆粒粗糙,不如曬的細白。

鹽田隻有家中主事的才知道,并不敢亂告訴,尤其不能同近期投奔來的親朋提及,這些投奔來的通常都在耕地裡勞作,外面吃不飽飯的不知凡幾,他們能在南柏舍有口飯吃就已知足,并不覺得幹活累苦。

次日挖磚窯的消息一出,全村老少皆沸騰。

“若村中騰不出人手,便從外邊招人,工錢去問幼兒,她懂得。”虞歸晚交代佟漢。

城裡的苦力每日也才二三十文錢,還多得是人守着等活幹,佟漢去大院問過幼兒後就到城門口招人,男女不限,每日也是二十文的工錢,但包一頓中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