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她是‘中間人’,那就好辦了,那兩方不管是誰提出‘送信’,他們都是等罪的。”
紀松钰一錘定音,言之鑿鑿地陳述他的觀念:校内存在這種粗鄙觀念,實屬不幸。
階層和階級,在各個族群裡都是始終存在、令人憎惡又無法避免的。
階級存在,基于物質資料占有狀況。階層則基于财富地位等更加細化表現的概念。
人認朋友,明着不說,究其根本,皆看相互條件,實際上就是利益置換。你幫我才會我幫你,天上掉餡餅的事很少發生。雙方甚至多方相互衡量、試探,最終權衡,得出有利均值。
徐婷這樣一個小地方來的少女,在這些同齡人裡成為弱勢群體,如同闖入狼群的羔羊,毫無能力自保,自然成為畜生們優先下手對象。
“可這是學校。”
“一樣的,有人的地方,就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方鶴翎無措,又找不出話反駁,他想了一圈,無奈地承認紀松钰說得對。
“老師都不管麼……”
“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你覺得他們會讓老師知道?就算知道,徐婷這類和他們……你猜老師選擇幫誰。”
這種時候已經無法指責,“老師”作為群體中個體的責任和擔當,在“力量”和“等級”前面似乎無足輕重。
紀松钰攤手,“我在學校時間不算短,也隻是前不久才聽過有這種形式。隻當學生友愛,怎麼會往那方面想。即使想了,他們會聽我的?還是讓我一起參與?教師群體中敗類也不在少數。明哲保身都做不到,何談其他。”
方鶴翎張口,依舊不知該說什麼。
不是這樣的,他想。
可站在紀松钰的角度,同為旁觀者,也無法要求對方舉措,因為後果,他們不可能用性命當賭注。
時間顯示還有“15:45.38”,“抓緊時間。”
紀松钰嘀咕,“回教室!”
徐婷真在某處看他們。紀松钰說完話還沒确認,場景瞬間轉至12教教室。
“這傳送功能!找白紙。”
一個人的速度沒有兩個人快,紀松钰當下傳遞指令給方鶴翎,絲毫不懷疑對方不會不按自己話做。
他來不及解釋,先行動起來。
方鶴翎滿心疑惑,身體搶先意識聽話。
“這個,是麼?”
他們翻箱倒櫃,每一個桌面、抽屜都被弄亂。可奇怪的,紀松钰明明将桌肚倒過來,桌上的書七零八落掉了一地,怎麼再擡頭,它們好好地出現在桌面上,紋絲不動,甚至連紙張距離都沒有偏差。
這也是幻象?這觸感……徐婷的能力能做到,完成這麼大場景?
方鶴翎來不及細想,将找到的紙遞給跨越桌椅闆凳,向自己跑來的紀松钰。
“有什麼用呢。”
紀松钰仍不說話,和先前一樣,在紙上摩擦。
方鶴翎把剩下桌子找完,安靜站在他身後,看他皺緊眉頭。
紙上也是出現詞句,分三行,整齊排列:
須臾四面火光來,
欲下回梯梯又摧。
煙中大叫猶求救,
“是韋莊的《秦婦吟》,還有一句,‘梁上懸屍已作灰’。全文可太長了,背不下來。”
沒等方鶴翎問,紀松钰塗完最後一個标點放下筆。
“大概說的是戰時慘景,可憐可凄……”
紀松钰不願讓方鶴翎細談,言簡意赅地講述文章大意。
方鶴翎算是明白為何學生愛和他走近,客觀來說,紀教授課上得淺顯易懂又内涵豐富。他由現當代情境推動帶入,引人思索。
《秦婦吟》是唐詩史上極富盛名的長篇叙事詩之一,由于種種緣故,作者韋莊晚年諱言此詩,故此也未被選入任一通用教材。
公元880年冬至883年春,唐末農民起義到達轉折點,因着各種元素,百姓蒙受巨大苦難。作者于離開長安第二年在洛陽創作本篇堪稱他平生力作的史詩。既是史,講究的就是真實。
作者把千萬人苦痛濃縮進一個虛構的“秦婦”身體,她身陷兵中、逃離長安,對路人陳述經曆,展現動蕩艱難時世的方方面面。
“可惜,韋莊并不公正,他全然站在李唐王朝立場,不過怎麼說呢,他享受着唐王朝的蔭庇,自然為他們說話。哦,他做到了前蜀宰相。”
方鶴翎從紀松钰描繪的場面走出,那些朝代官職他不懂,隻知道前後不一樣。
子謙傲骨,向來瞧不起拍馬溜須之人。
經世多年,未曾改變。
方鶴翎收回仰慕眼神,眼前人是紀松钰,不是他,他再也回不來了。
“方老師,怎麼了?被我帥到?不要贊美我。”
紀松钰拍手,喚方鶴翎回神,“這是徐婷跳樓的理由麼?如果是,未免荒唐了些……如今,怎麼想也不會親臨戰争,說是共情也誇張了些,教科書裡是不存在這課的。當然,儲老師做課外拓展我就不知道了。”
他翻書本,一頁一頁,确實沒有《秦婦吟》。
他眼角下垂,瞥見方鶴翎手腕計時器,“怎麼在這,卧槽,時間這麼快!嗯,我想想,什麼情況……”
他約是上了半堂課,許是看他講得辛苦,計時器中間停了一段沒有跳動,當下快速閃頻,處于“07:53.12”,一秒一秒歸零。
夕陽籠罩,折在教學樓外玻璃窗上,光聚合出焦點,赤霞滿天,火紅彌漫。
“由景及情……她不會,是看到這……”
怎麼不會,這是徐婷那日親曆!
紀松钰和方鶴翎對視,争相朝頂樓爬去。
樓頂視野廣闊,比下一層教室好不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