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同學,不知道這個小說連載完你還有沒有其他計劃?”陸明心裡隐約有些焦灼,上次通信周海燕告訴他小說大概還有二十萬字就會完結。可《少女》轉為雙月刊剛打出名頭,正是鋪北方市場的時候。若是質量下降恐怕第一時間就要在發行量上體現出來。
“這個……”周海燕一時間不敢打包票,寫她倒是能寫的,但是她下半年馬上就要參加國賽,估計到時候學習任務也會加重,萬一答應了别人做不到反而不好。
不是吧不是吧,看這意思是不準備寫了?
“如果是稿費的問題,這個我可以給你保證,從這一期起按照千字140的标準給你結算。”陸明表明态度,“《少女》的平台如果不夠你的發揮,我們旗下還有其他的雜志,比如說《明州文藝》,當然《明州文藝》偏傳統文學一點,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這已經很大程度上屬于資源兌換了,周海燕聽明白了。
一直以來文學圈的鄙視鍊都存在,寫傳統文學的看不起寫通俗小說的,寫通俗小說的看不起寫散文和詩歌的,後世食物鍊底端還加了一條網絡文學,所有人集體看不起寫網文的。
周海燕認為陸明提出的條件很不錯,但比起這個她還認為還有更重要的事。
“陸主編,您這次邀請我來北京……”
“事情是這樣的我有一個出版社的朋友想要出版你的小說,具體條件我大概幫你問過了,首印一萬冊,十個點……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下午書展就可以簽合同。”錦上添花的事兒陸明很願意做,總歸出版商終究會聯系到周海燕,還不如他來做這個順水人情。
這就要出版了?周海燕有些不可思議,竟然這麼簡單?她還以為要走很長的選報流程!上輩子她幫boss整理過個人傳記,從選題到審批可是整整走了兩個月的流程!
周海燕立馬表态:“陸叔叔,我先完成手頭的長篇,如果後續有其他小說的構思我再和您溝通。”
很好,不驕不躁,陸明非常滿意。
“那下午三點鐘我們一起去書展,我為你引薦我那位出版社的朋友。”
*
林笙和愛德華下午兩點半坐22路公交車到博覽中心參加書展。
愛德華在華夏待了十餘天已經做好無功而返的心理預期,機票定在了第二天,唯一值得稱贊的是近幾天在林笙的熱情邀請下他欣賞了很多華夏的古建築,華夏文化真是有讓人着迷的地方。
摸着七天胖了十斤的肚子,愛德華汗顔:回去要怎麼解釋自己很蕉綠這件事?
社科出版社的展位在場館的C區,旁邊是崇明文藝出版社。
陸明帶着周海燕和唐德鳳走過去,一個穿紅色西服外套痞裡痞氣的男人老遠就開始打招呼:“老陸這兒!”
“辛勇,看我把誰給你帶來了。”
“這位是?”老陸出門怎麼還帶了個模特?這是問禮儀組借人了?
“渡渡鳥!”
“?”辛勇傻眼!姓陸的昨晚在西門燒烤攤子上吃羊腰子時不是拍着大腿說渡渡鳥是個三十多歲的女作者嗎?這是什麼情況?他看了一眼周海燕身後的唐德鳳,“這位又是?”
“作者家長。”陸明咳了兩聲掩飾面上的不自在,揪着辛勇就往書桌前扯,“你不是要簽出版合同嗎?我家作者還沒成年肯定要帶監護人啊!趕快點!合同掏出來,晚了就被别人搶走了!”
周海燕當然願意早點簽合同,她仔細看了合同條款增加了幾條,比如系列出版之間需要間隔一個月,這是為了不影響雜志上的連載。
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
果然,陸明向她投來欣慰的目光。
辛勇對于這些小事倒是沒有異議,不過最後幾條他有些看不懂了:“獨立版權是什麼意思?”
“是指這一本,簽書不簽人。”周海燕簡單的解釋一下,她沒有提網絡版權和有聲書,那玩意發明出來都幾十年後了。崇明出版社的合同沒有太大問題,這個時代所有出版合同都一樣,隻是版稅的比例不一樣,但她特别添加了影視版權海外版權歸屬自己。
對于辛勇來說海外版權自然也隻是看得着摸不着,影視版權更不要說了。
于是,兩人都很滿意的寫下自己的姓名。
愛德華跟着林笙看了大半個場館,說實話華夏的書展看起還是很用心的,雖然類别和參展規模暫時不如大洋那端正在舉行的法蘭克福書展。但華夏人多啊,讀書的需求也五花八門。加上這幾天他粗淺領略了華夏的風情,心裡原本模糊的念頭越來越清晰:以前華夏小說的引進版權之所以賣的不好,有沒有可能是沒有挑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