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了離家近的哥倫比亞大學,面談很順利,原定30分鐘的面談足足談了一個半小時,全程沒有聊專業的話題,聊了曆史和美國交通,最後結束的時候說:“I will see you on campus。”
哥倫比亞大學提供了兩萬一的獎學金,并免去了住宿費,還承諾會為周海燕在學校安排食堂的勤工儉學崗位,鑒于F1簽證不能出去打工,而校内的工作崗位是有薪水發放的。如果還是覺得不夠用,開學以後可以申請助學基金,一個月也有幾百美金,當然審核助學金是需要審核經濟條件的。
面試完就踏上了去往馬薩諸塞州的火車。
哈佛大學每年都要搞校友會,許多成功的企業家曾經的哈佛學子會對母校進行大額的捐款,哈佛大學作為世界範圍内首屈一指的大學,财富一度達到了五百多億美金,每年光是利潤便有二三十億美金。
并且對于高校的學子和校方來說,捐款并不是主要目的,校友會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其資源整合,不同領域的參與者在校友的身份下,展開情感或利益的交流,就會誕生各種商業行為。
周海燕的推薦信出自華美合作組織負責人皮爾裡艾,是哈佛大學的榮譽校友,曾經的金融大鳄,創辦了大名鼎鼎的瓦塔莎國際交流中心。據說他的母親是華人,所以這麼多年一直極力促進華美的商業交流。
相約面試的地點在哈佛大學附近的咖啡廳中,那裡有特别出名的英國紅茶和牛肉三明治。周海燕穿上新買的格子風衣風塵仆仆地推門而入,立刻有人用目光鎖定了她:“Hi”
聽到這個口音,周海燕還有點奇怪,好家夥該不會這位還是個多國混血吧?定睛一看,是一位果然是笑容非常典型的華裔。
“你好,我叫周海燕。”
“喬治張,我的祖父是福建人。”
喬治張屬于第三代移民,父親那一輩還會寫中文,到了他已經隻是能聽懂而已。他看到周海燕也并沒有看到同胞的欣喜,隻是紳士地遞飲料單過去示意她點單。
喬治張長着一張标準的華人臉,尤其是濃眉下的一雙黑目,年齡大概三十五六,看得出來經常鍛煉,體态和身材保持的非常好。
見周海燕點了一杯錫蘭紅茶,他笑着問:“有在美國四處看看嗎?”
“最近幾天都住在曼哈頓附近,去了博物館和中央公園,當然還有時代廣場。”
“你對這裡的印象怎樣?”
“還好吧。”周海燕聳肩,“雖然時間很短,但能感受到和華夏不一樣的文化氛圍。”
“有去看自由女神像嗎?”
“看到了,不過我有一個疑問?自由女神像……原來就是綠的嗎?”
“不,她最初是金色!”
“是因為她總代替美國在災難片中被摧毀……所以變成了慘綠少女嗎?”
“綠色在外華夏文化裡似乎是指……”喬治張不知道被戳到了哪根神經,一瞬間嘴角滑了上去,眼眼尾紋多了好幾條。
尬聊的氣氛肉眼可見被打破。
周海燕:矮油!我好像莫名連接到了這位大哥的腦回路??
“我看你的申請似乎隻報考了美國的大學?如果可以選擇,你想報考哪個學院?”
“我有家人在美國定居,我心目中比較理想的專業是經濟類。”
“你對經商有興趣?”
“是的,美國人不是常說我們華夏是由文明而僞裝成的國家嗎?那在我看來,美國就是一個由公司僞裝成的國家……既然是公司,那麼我們華夏有句古話:在商言商。”
“我想我可以很好的融入這裡。”
喬治張因為這句話怔了片刻,喝了一口咖啡壓下心中的波動:“你真的隻有十九歲?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今天面試校友不是我,沒準會覺得你有些冒昧。”
“我認為言論自由也是自由精神的一種體現。”
“我想,我很期待校友會能增添一位像你這樣的成員。”
這個意思是通過了?
“那麼接下來,是否可以給我透露一下關于獎學金的問題。”
“當然!”喬治張在周海燕身上沒有看到刻闆的華夏人内斂羞澀的反應,相比内斂和羞澀,他自然更傾向能坦誠表達自己的意願的同胞。
第三天,周海燕收到了喬治張的郵件,表示錄取通知書已經在郵遞的途中。在哈佛提供的三萬五千美金獎學金基礎上,華人校友會提供了五千美金的助學金……這意味着整個大學階段她在學習方面不需要花額外的錢,隻需要足夠的生活費!
周海燕現在需要做的是盡快提供關于美國銀行的賬号,當然如果有申請助學金的需求在入學前必須提前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