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人的精力有限,書院雖不限制選修的課目多少,但如果選課太多,時間上會有沖突,并且若是選的課目太多,但成績卻科科平庸,多少會讓人看不起,故而除了少數人會大量選課之外,其他人都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選擇。
對于選修課目,周錦悅選了三科比較感興趣的,刑法、女紅、畫,另外一課便是選修騎射。蓋因琴棋書畫之類的,其實稍微富貴一些的人家家裡就會請人從小教學,無需在書院特意去學,隻是周錦悅尤其喜歡丹青,便單獨學了一門。
她本人其實偏文靜,不愛動彈,騎射是在父親周淮和皇帝談話的時候決定的,不容周錦悅反駁,所幸她自小便覺得,“報了便一定要學好”,是以報的每門課程都會盡力去學。
周錦妍看不出喜歡什麼,除了騎射,她的成績都比較平均,也都在中上遊徘徊,之前許是存着和周錦悅較勁兒的心思,又兼最好的朋友白瓊意報的課目和周錦悅類似,便也報了和她一樣的課目,姐妹倆這才一直同一個課堂學習。
周錦悅不擔心自己和周錦妍。
她們倆到底是個女孩子,家裡也不要求她們做什麼,對于成績并沒有特别看重,最多阿妍會挨幾句唠叨。
她擔心的是陸裕川。她不擔心陸裕川的名次,隻是擔心大考上季承平會給他難看。
畢竟大考的文試是季承平的強項,陸裕川的弱項,季承平大可以在大考上羞辱陸裕川,陸裕川和他是有過節的,他兩次狼狽的時候陸裕川都在場,這足以構成季承平針對他的理由。
衆人叽叽喳喳的,陸裕川卻私下捏了捏她的手,周錦悅往他的方向看去,陸裕川眼含笑意,似乎在讓她放心。
周錦悅便笑了笑,沒有把自己的擔心表現出來。
周錦妍和周錦明在旁邊盯得太緊,周錦悅都沒有找到機會和他獨處,隻能遺憾的看着他們離開。
*
在周錦悅養傷的期間,周、陸倆家終于把下定的事情提到台面上來了,兩家也正式确定了關系,不論外人怎麼說,兩家的往來程度都更親密了一些。
周錦悅那些皮外傷終于好了,得以在大考之前去書院,倒是陸裕川,在陸老夫人的嚴格要求下,又拖了好幾天才去上學。
周錦悅去上課的時候,在知之堂連一點水花都沒有激起。人人都在讨論着大考的事情,平時可以八卦,但大考可是關乎自身的,便沒人在意她了。
隻有幾個平時能說話的幾人關心了一下她的身體,順便說了一下白瓊意離開的事情。
原來白瓊意離開書院引起了很大的動靜,幾乎整個知之堂都有些錯愕,畢竟她離開的時機太巧妙了,前腳昭和郡主驚了馬,後腳白瓊意這個淑和郡主就退學了。
知之堂的兩大風雲人物紛紛出了狀況,大家免不了要打聽一下,不過倒也沒人把着兩件事聯系到一起,畢竟白瓊意的溫柔形象深入人心,一般人不會想到這頭上,隻是覺得奇怪。
周錦悅仔細聽了一下,發現安親王府并沒有說白瓊意是去清修,而是對外宣稱是太和長公主膝下寂寞,想要個小輩陪她,宮裡的公主們都是金枝玉葉,白瓊意作為宗室中除了兩位公主以外,最适齡的女孩子,當仁不讓的去了護國寺。
大家也沒懷疑。
比起男院,女院的人員變動實在太頻繁了。有些學着學着就被家裡叫回去嫁人的都有,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況且白瓊意的這個理由無可挑剔。
就不知道這個理由是安親王府的意思還是白瓊意自己的意思。
太和長公主并不是犯了錯去護國寺的,而是自己要求去的。所以安王府給出的這個理由,着實妙,估摸着白瓊意出來的時候身價還要在漲一漲。
但這些已經和周錦悅無關了,周淮再不樂意,也不會抓着安親王不放。
她和白瓊意的事情顯然已經被大考帶來的熱度掩蓋了。
畢竟大考中成績優異者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
就算是不想入仕的女子,在這種正式場合能大放異彩,便可美名遠揚,極大的提高自己的身價,若是能得到貴人的稱贊,不消數日,媒婆就能把府裡的門檻踏平。尤其是對高門大戶的庶女來說,她們本來認可的機會就很少,書院大考便是她們的出頭機會。
便是身世不好的,成績優異者也有銀錢獎勵,這也使得每年的大考評審之時,不分男女,不論貴賤,都是極為重視的。
其實國子監和永川書院的形式有些相似,不過一個是民辦,一個是朝廷的正經機構。但是就科舉内容來講,定然是國子監更偏向于科考,且更偏向于科考賀做官。永川書院更像是進入國子監的門檻,學類多而雜,而國子監更像是進入朝廷當官之前的一種培訓或者是提前進入備考階段。
注:①君子六藝:指禮、樂、射、禦、書、數。②女子八雅:指琴、棋、書、畫、詩、酒、花、茶。③稼樯:種植莊稼,大概就是現代俗稱的勞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