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一下《大學》吧。”
趙學正半眯着眼靠到了身後的椅子背上,他倒要看看眼前唇紅齒白的幼童是不是真有能耐。
謝彥張口就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他背的流利,絲毫沒有頓挫,隻是一會兒功夫便背了許多。
趙學正大手一揮,喊了一聲“停”,謝彥便停了下來,亮晶晶的眼睛充滿了疑問。
趙學正拿起案桌上的茶杯呷了一口茶,複把茶杯放了回去。
“這些都是謝子瑜教你的?”
謝彥回道:“先是我自學,不懂的地方去問了他還有…别人,哦,對了,我還看了他們的筆記……”
謝彥說了一大堆,目的就是想說他之所以會這麼多,不是他一個人無師自通的,而是借助了許多外力。
趙學正點了點頭,三角眼的魚尾紋罕見地朝上彎了,“說說《大學》的主要内容是什麼?”
謝彥奶聲奶氣地道:“《大學》提出了三綱領,即明明德、親民和止于至善,八條目,即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注1)
趙學正眨了眨三角眼,這懂得還真多!
“把‘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那段背一下。”
趙學正說完後,覺得自己有些為難眼前的幼童了,《孟子》卷十四,每卷都有細分,“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這段是卷二.梁惠王下的當中一部分。
即便是考中秀才和舉人的,在《孟子》中随意抽出一部分讓他們背,也不一定能背的出來。
趙學正想象着眼前的幼童會一籌莫展地繳械投降。
沒曾想,眉眼如畫的幼童眼皮都沒眨一下便流利地背了下去:“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非則其上矣……惟君所行也……”
趙學正扶額,太不可思議了,這也會?不過有可能碰巧他對這裡熟悉。
于是,他拿了案幾上的《孟子》,随意往後翻了幾頁,讀了第一句之後,謝彥便能行雲流水般地接着往下背。
趙學正越來越魔怔,速度越來越快,謝彥緊随其後,絲毫不見猶豫。
最終趙學正把書一合,閉上眼睛自言自語:“神童乎?天才乎?!”
謝彥知道對方被自己折服了,趁熱打鐵道: “學正大人能讓我進天字班了嗎?我保證進去之後會更加努力地學習。”
趙學正沒有回答他,而是用瘦削顫抖的手握住了謝彥柔軟的小手。
通過學正的手,謝彥感覺到他的心在顫抖。
“這些都是你在小半年之内自學的?”趙學正還在恍惚。
謝彥點了點頭:“晚上挑燈到半夜,雞鳴便起床看書了。”雖然說的有些“過”,但這些天來,他的确是非常用功的。
剛到雲林縣的時候,繼母當家,加上他對這裡的世界不熟悉,藏拙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如今祖母當家,一切都明朗了起來,再藏拙的話就不能參加明年的縣試府試了。
趙學正點了點頭,語氣變的非常柔軟:“很好,很好,男兒當自強不息……”
謝彥第一次感受到了優等生的待遇。
——趙學正和風細雨般的語氣。
跟之前的漠視和呵斥截然相反。
一旁的謝複壯看着謝彥,眼睛都直了,就像是看一個陌生人。
這是他認識那個《三字經》和《千字文》都背不利索的堂弟嗎?!
他的臉變得一團黑,每天晚上他都會去祖母的寝室,看到謝彥翻看過什麼《大學》和《孟子》,似乎還有别的……
隻是當時謝彥說過,“隻是随便翻翻。”
這麼流利,這麼熟練,這是随便翻翻嗎?!
他不嫉妒堂弟會的比他多,但介意堂弟忽悠他。
“你這是随便翻翻?”
謝彥看到堂哥的神情,知道他内心不平衡了。
他很是理解堂哥的心情,兩人朝夕相處,對方一直是個菜鳥不如自己,忽然有一天,笨拙的人變的異常的伶俐,前後的反差讓誰都接受不了。
“歸來,等一會兒聽我解釋。”
現在最要緊的事情是進天字班。
謝複壯也知道有些話在趙學正面前不好說,便強忍了等一會兒聽謝彥的解釋。
趙學正見謝複壯神色不對,誤會他對謝彥産生嫉妒,便拿了教尺要打謝複壯的手闆,被謝彥攔住了。
最後趙學正看了“謝彥”的面子以及謝複壯平時是個優等生沒有打他的手闆,但神色和語氣很是不好。
“謙虛、謹慎、不驕不躁,這是做人的根本,回去好好研讀一下《大學》!”
“那麼,學正大人,我可以進天字班了嗎?”
軟軟糯糯的聲音傳到趙學正耳朵裡像是天籁。
趙學正也是覺得奇怪,同樣的聲音,為什麼之前聽起來那麼不順耳,現在卻是好聽的不得了。
“當然可以。不過……”
沒等謝彥說話,謝複壯追問道:“不過什麼?”
趙學正看着謝彥烏溜溜的眼睛道:“天字班的人都比你大,有的比你大了許多,你在裡面算是最小的,不要仗着自己有些天賦便驕傲自滿,‘三人行,必有我師’,你要好好地向他們學習……”
趙學正絮絮叨叨講了許多,聽起來的意思是讓謝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其實謝彥知道趙學正的苦心,天字班有一些人成人了還沒有通過縣試和府試,若是謝彥鋒芒畢露,定會有人心理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