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如果到這裡,那便是一樁美談。
隻可惜啊,文武帝駕崩,文景帝上位。
昔日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美好誓言都變成了泡沫,不過三月,數十位妃嫔入宮,而且令覃臻絕望的是,文景帝心尖尖之人浮出水面了,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義妹武安侯嫡女,她一入宮便就是冠絕後宮的德惠貴妃。
若非先皇口谕,隻怕覃臻就連這君後之位都要拱手讓人。
覃臻再有怨恨和不甘心,他也明白最重要的就是保全自己和兒子的安危。
在文武帝沒有去世以前,盛安帝龍昭承是文景帝唯一的獨子,是大景朝最尊貴的皇太孫,但是他的祖父去世以後,一切都變了!
他見過了人心的炎涼,他目睹了父皇的涼薄,明白父後為了自己的委屈求全....他更是明白若非父後交出了外祖父的虎符,自己的太子之位絕對是要拱手讓人的。
龍昭承父子的步步後退,文景帝便是步步逼進,這麼一拉扯就是四十年。
四十年中,龍昭承步步為營,自然也是建立了自己的勢力,但是他的勢力威脅到了文景帝。
龍昭承見慣了争權奪利,他已經厭煩了,心中也做出了做個封地王爺帶父後和家眷離開的打算了....
隻是文景帝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那就是為了讓德惠貴妃之子上位,派遣太子北征遊牧族!
世人皆知關北遊牧一族身強體壯,從文武帝開國以來就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北征遊牧族隕落的大将不在少數,且太子向來不善武力,這一決定擺明了就是要太子去送死。
彼時太子與賢王之争已經陷入了白熱化,其他皇子皆明白皇帝的心思,自是不敢摻和。
就在文景帝以為勝券在握時,他的五子逍遙王站了出來,願意追随大皇兄北征!
文景帝在位四十年,但是子嗣并不豐盈,活着成年的兒子隻有五個。逍遙王便是他最小的兒子,剛剛成年娶妻。
逍遙王雖說年紀輕,卻是大景朝出名的武将,不但武意高超,而且手底下還有一支精銳騎兵!
文景帝是要讓太子去送死的,又怎麼會讓他有這麼強悍的助力,自然是一口否決的。
但是他低估了逍遙王的膽子,在太子龍昭承北征後的第三天,逍遙王偷摸帶兵支援了太子。
這一場北征雖是勝利了,卻是極為的壯烈!逍遙王為了殲滅遊牧族的一隻主力軍,一少數抵擋多數英勇犧牲。
龍昭承扶棺回京都,還沒有緩過神來,就傳來了逍遙王府入了歹人,逍遙王妃早産了,且生的小公子生死未蔔....
他的大腦一片空白,五弟犧牲,那麼這小哥兒就是五弟唯一的子嗣。
這一刻,龍昭承明白,不争就是死。
逍遙王府就跟鐵桶一樣,那個不長眼的敢撞上去入王府搶劫?唯有文景帝那個涼薄之人寵愛的涼薄之子!
正是這糟心事,龍昭承主動做局,發動了宮變....
柳淮之的話一出,許澤禮心中一顫,他想起了上輩子逍遙王遺腹子回都城後被盛安帝偏寵所聽到的一些閑言閑語了。
逍遙王遺腹子被認回以後,盛安帝親自為他賜名熙華,且不顧規矩執意讓他一個哥兒繼承他父親的王位,封地貴安!
對于這些閑言閑語,盛安帝霸氣回怼,若非逍遙王舍命,又怎麼會有朕的今天?若你們這些嚼舌根子的閑命太長,朕誅爾等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