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抱着厚厚一疊史料,過來為她送行。
“這些,都是從忠貞侯你的年代到我們這個年代期間發生的事,我覺得可能有用,就都收集起來了。”
“父王留下的手書,我也讓人制作了一份副本放進去。”
秦良玉叮囑他:“你事事都按照延平王的計劃來,不要自作主張,定然不會出什麼大纰漏。如有拿不定主意的,在評論區多問問大家的意見。”
鄭經點頭應下。
他看向翻湧不息的無盡碧海,長吟道:
“胡虜腥塵遍九州,忠臣義士懷悲愁。既無博浪子房擊,須效中流祖逖舟。
故國山河盡變色,舊京宮阙化成丘。複仇雪恥知何日,不斬樓蘭誓不休……”
這詩寫得很好,有一種金戈淋漓的悲怆與銳氣噴薄而出。
秦良玉朗聲道:“終有一日,會打回中原去,掃盡胡塵,一洗妖氛複舊邦。”
“這一日正在到來,不會太遠。”
她灑然一笑,拱了拱手,轉身進入了傳送門中。
那一頭,張鳳儀正在翹首以盼,早就打定了主意:“阿娘,咱們趕快用魔法包袱,給鞑子來個雷霆打擊!”
戚金也在磨刀霍霍,冷笑道:“這筆國破家亡的血仇非報不可,先讨點利息回來。”
秦良玉微笑着走向她的軍團:“好。”
……
本次許願到此結束。
觀衆看着最後一幕,白杆兵二代有張鳳儀,戚家軍二代有戚金,大順軍三代有李來亨,個個都是後繼有人,真讓人羨慕啊。
評論區:
“此刻最高興的應該是李自成,侄孫這麼優秀,品行端正,風骨卓然,還不趕緊立皇太孫?”
“未來都被披露了出來,李自成不能再在九宮山陰溝裡翻船了吧。每一個有鞑子存在的位面,都需要一位英明有為的君主雄起,奮力将鞑子驅逐出中原。”
“好奇,李自成位面的李來亨不知幾歲,大概還是個小不點。”
“希望能保護好他,曆史上那樣飛蛾撲火般自焚于茅麓山,想想就痛心。”
……
大順位面,李自成正坐在中軍大帳裡查看軍情。
他看起來是典型的草莽英雄,眉眼銳利英氣,又很年輕勇決。
高天日光從洞開的簾幕間長驅直入,落在指間輿圖上,好似一道霜刃出竅般的凜冽鋒芒。
他掃到這些信息,起身往旁邊走了兩步,張開手:“小老虎過來。”
李自成是當世虎帥,李過的綽号是「一隻虎」,幼崽李來亨作為全家唯一的晚輩,自然就是小老虎了。
一隻小團子全身裹得毛絨絨的,正趴在火爐邊,翻看小人書,帽子上的兩隻虎耳朵垂在腦袋後面,不時一動一動。
他聽見呼喚,高興地眯起眼笑了,在地上翻騰幾下,把自己滾進了他懷中:“爺爺!”
“小老虎”,李自成單手抱起小團子,把他放在桌案上,“給那些關心你的萬朝之人打個招呼吧。”
小團子咯咯笑起來,猛地一把攥住面前的光幕,啪啪輸入了一串亂碼:“@……#**@(。”
萬朝觀衆:可以可以。
我們感知到你的熱情了!
古往今來,家族的人才傳承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有的家族人才輩出,比如陸遜家。
一門聯玉無瑕,高名遠播,祖孫三代出了兩個武廟名将,和一個千古文豪。
有的家族禽獸輩出,比如慕容家。
雖然有個别英才出淤泥而不染,但絕大多數都是奇行種,為生物多樣性做出了傑出貢獻。
大家每天被慕容家的人毒害,實在是忍無可忍,便舉了一個同時代的正面案例來洗洗眼睛:
【梁朝尚書令沈約:我的母族陳郡謝氏,諸君都知道吧,滿門芝蘭玉樹。】
【謝安風流高緻,主政安邦,早年在東山隐居,親自教養出了侄子謝玄、侄女謝道韫、外甥女褚蒜子,下一輩的謝靈運、謝混、謝晦、謝脁更是人傑輩出,才氣之盛,古今罕匹。】
【魏太武帝拓跋焘:呵,謝安與褚蒜子?舅甥關系也配列入?】
【漢光武帝劉秀:拓跋焘又在作禽言獸語了,霍去病的鏡頭剛播過,舅甥關系怎麼不算。】
【陳州知州狄青:僅武廟中,就存在兩對舅甥,衛青&霍去病,韓擒虎&李靖。另外,唐朝中期的帝師李泌與他的外甥張志和,也都是文武雙全、雅量淡泊的高士。】
【魏太武帝拓跋焘:謬矣,你一個小知州懂什麼,武廟之說聞所未聞!】
萬朝觀衆無語。
自從評論區開放,拓跋焘一天天正事不幹,專門跑這兒得罪人來了。
上次得罪孫策等一大批南方名将,還有辛棄疾,現在又得罪了狄青。
等以後開放跨位面往來,第一個就要被錘。
拓跋焘,你别看狄青現在被貶為了知州,人家一隻手打十個你都不帶磕巴的好嗎!
【卓吾先生李贽:若論起舅甥關系,最首屈一指的,莫過于周武帝宇文邕。外孫是千古一帝,外孫女平陽公主也是名将,就連弟弟宇文憲也進了武廟。】
【後唐莊宗李存勖:可是,周武帝英年早逝,根本沒見過太宗爺爺吧?】
【卓吾先生李贽:雖未曾正式碰面,但也有深遠影響。】
【窦太後小時候一直住在北周帝宮,由宇文邕親自撫養,待之更勝親女,有時還為朝政出謀劃策。而李世民幼年時又由窦太後親自撫養,這就等于宇文邕的教導,間接影響了唐太宗的成長。】
萬朝觀衆:你别說,你還真别說。
李贽的理論還挺有道理的。
按照這個思路,最牛的應該是弘農楊氏在北魏時期的老祖。
他的後代中既有隋文帝楊堅,也有大周女皇武則天。
一下喜提兩位千古明君,堪稱萬朝繼承人攀比大賽中,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
【北魏文明馮太後:萬朝最佳繼承人是誰,一時難以定評,但最差的繼承人想來是慕容熙。】
【随園先生袁枚:鄭經本來低劣之姿,驽骀之才,與慕容熙一對比,便好似錦上添花卷,如魚得水果,雪中送炭烤肉,如虎添炖翅膀——雖依舊格格不入,看起來卻讨喜多了。】
【金陵女史王貞儀:先生您少說兩句吧!都給大家看餓了。】
【随園先生袁枚:是小儀啊,今晚莫忘了來園子裡吃飯作詩,最好再順路帶點香醋蘸餃子。】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鄭經雖然才力微弱,私德也比較飄忽,卻能堅守住底線,終此一生,未曾向荷虜低頭,也沒向鞑子投降。到後來,甚至還将荷蘭紅毛鬼第二次趕出了台灣,大大揚眉吐氣了一把。】
【梁武帝蕭衍:鄭經給朕的感覺,好似一個瘸腿的阿鬥,同樣生性驽鈍,卻無一個諸葛武侯能讓他托以大事,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漢武帝劉徹:奇哉,阿鬥竟也有瘸腿版本,要不是看了直播,真難以想象其究竟是何等模樣。】
噗,觀衆皆絕倒。
多筍呐,武帝陛下!
這是來自阿鬥親祖宗(非直系)的犀利吐槽!
天幕前,阿鬥看見這一句話,心頭湧現出一陣委屈。
但接下來的一番話,又讓他挺直了腰闆:
【齊武帝蕭赜:縱覽史冊三千卷,阿鬥已經算是中上的後繼之君了。】
【大周聖神皇帝武則天:和你的好皇孫蕭昭業比起來,阿鬥确實可稱聖主。】
【卓吾先生李贽:我最近緻力于幫前代争議人物翻案,發現某些口碑甚好的皇帝,比如宋仁宗,本質上是沾時代的光,承前恩澤,僥天之幸。倘與阿鬥易地而處,恐怕表現還要遠遠不如呢。】
【并州刺史劉琨:來幫同宗的阿鬥前輩說句話,他宛如稱量皇帝的那杆秤,比不過他的一定是昏君,若比他強,就可以嘗試競争一下明君的位置。】
【後唐莊宗李存勖:阿鬥是許多帝王夢寐以求的繼承人,上一輩君王神武,駕馭群雄,下一輩讓阿鬥接班,隻需垂拱無為,對前人留下的班底聽之任之,守好山河。】
【周世宗柴榮:倒也未必,朕隻想要一個你這樣的繼承人——特指少年時期。】
【明宣宗朱瞻基:李存勖确實不錯,放在本朝可以南征北戰,開疆拓土,完成朕已經準備放棄的事業,不知我兒後繼如何,能否與他一試高下。】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瞧瞧,又在說夢話了,你一個壽命僅有0.94嘉的早夭皇帝,不想方設法努力活久一點,居然還指望你的好大兒?】
【宋哲宗趙煦:朕也想要亞子當繼承人。】
【元世祖忽必烈:設若把我兒換成李亞子,此後四大汗國再如何叛亂作祟,亦可高枕無憂。】
李存勖:???
不是吧,大家都在評論區平等地湊熱鬧,你們卻想做我爹?
觀衆笑死,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生子當如李亞子」吧。
一名熱心人士講解道:
“你們沒聽說過「三國皇帝争當爹」的故事吧。”
“李存勖這孩子打小就聰明英勇,被唐昭宗取了小名「亞子」,意思就是「此子可亞其父」,必定能超過他的父親李克用。”
“唐昭宗撫摸着小亞子的背,說「我兒将來之國棟,勿忘忠孝于吾家」。都說「我兒」了,這一看就是想當爹啊。”
“李存勖後來起兵,大敗朱溫,朱溫捶胸頓足,長籲短歎:「生子當如李亞子,至如吾兒,豚犬耳」,明顯又是一個想當爹的。”
“還有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屢次被李存勖捶打,文書裡邊也是一口一個「我兒」,喊得十分親熱。直到李存勖駕崩以後,他每次和述律皇後聊天還是以「我兒」稱之,一片想當爹之心溢于言表。”
“這,就是著名的唐、梁、遼三國君王争相當爹的故事了。”
觀衆們頓時覺得,李亞子好像一個反向的呂布。
呂布是主動認三個爹。
李亞子不一樣,他是三個皇帝競争上崗給他當爹。
某些觀衆甚至不忘cue一下孫權。
畢竟他也當了一千多年别人家的孩子,現在有李亞子幫他分擔壓力,倒也是一樁美事。
生子當如孫仲謀?耐義烏,生子當如李亞子!
……
在衆人的熱烈讨論聲中,又來到了每次許願結束,必定會進行的抽獎環節。
許願牆上的文字開始飛速滾動,最終定格在一行評論上,宣布說:
“現在進行幸運大抽獎!”
“抽獎産品僅供娛樂,恭喜幸運觀衆,後唐莊宗李存勖,獲得小禮物「萬朝八卦接收器」一個!”
“說明:吃瓜小能手怎能少得了你李亞子,每次使用這個接收器,将會随機刷新一些來自諸天萬朝的勁爆八卦!”
萬朝觀衆皆是羨慕嫉妒恨。
李亞子不僅爹的數量比别人多好幾倍(大霧),還中了獎,這是何等的運氣。
這潑天的富貴,啥時候能落到我頭上?
八卦嘛,大家都知道。
伏羲畫八卦,文王作卦辭,孔子創十翼。
但八卦究竟是怎麼跟“勁爆”一詞聯系上的,就讓人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