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距離夏天的那則社會新聞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了。
“鈴鈴鈴!!”東部沿海,文城振川中學,高三的一模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
考場門口的一排課桌上整齊擺放着考生們的各色書包書本和水杯等不得帶入考場的物品,軒沁星擡眼看了看不遠處壓在天邊的黑麻麻的團團烏雲,不自覺地蹙了蹙眉頭——這次模拟考并沒有發揮好,周一等到紅榜成績出來班主任大概就又會找她去辦公室一對一溝通輔導了。
自從那件事後,她的成績開始出現了明顯的滑坡——作為高三重點一班的尖子生代表,成績可以夠得到清北的孩子出現成績滑坡這是學校管理者們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學生們穿着同樣款式不同尺寸的的校服陸陸續續從考場裡走了出來,不一會兒走廊裡就聚滿了人,雜亂喧嚷中周圍的視線卻都默契地給了她。
軒沁星收回自己的視線,匆匆低下頭地将考試筆袋囫囵地塞進了書包裡,放在夾層裡的手機正在拼命掙紮着發出震動聲——媽媽。
“沁沁!你趕緊來人民醫院!你爺爺喝了藥在醫院搶救!!”不等軒沁星反應,電話已經挂斷了。
爺爺,喝藥,搶救??
轟!
天邊一道雷聲促不及防地砸了下來!她才反應過來媽媽口中的喝藥是喝農藥!
軒沁星急忙跨上書包抱起那疊還來不及收進書包的課本筆記,三步并作兩步地沖向了走廊的另一頭,跳下樓梯急匆匆朝校門口的方向奔去——她太瘦了,遠遠看去她身上那件寬松的校服仿佛灌滿了空氣,而她艱難地被吊在裡面,就像被風吹着送出去了般。
走廊兩側擁簇的學生們起着哄,有不懷好意的男孩子大聲調侃着:“軒沁星!這麼着急去哪兒啊?方大公子在酒店等你呢嗎!”
戲虐地笑聲留在了身後,軒沁星咬咬牙并不理會,這兩個月她已經習慣了,更難聽的揶揄嘲諷她也一樣漠然應對,她答應過媽媽會撐過去,隻要結束高三隻要完成高考上了大學,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軒沁星生在一個小康家庭,父親軒鎮川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兒子,年輕的時候因為出色的容貌在家鄉澄風鎮是十裡八鄉家喻戶曉的美男,年歲大了後更為人道的則是遠近聞名的孝子——夫妻倆早年在工廠上班後來經曆了下崗潮便下海經商,開過早餐店做過裁縫鋪,後來依托國家房地産行業的興起辛勤經營起了一家小規模的家具工廠。
三年前軒沁星的爺爺意外腦溢血入院,為了給老爺子治療軒鎮川掏空了家底,就連家具工廠也抵達給了銀行做經營貸款。老爺子一輩子辛勞積累了不少的慢性病,加上癱瘓在床,軒鎮川兩口子一個起早貪黑地做活送貨掙錢一個日日在床前照顧癱瘓老人和一家老小,夫妻倆都是鄉裡鄉親口耳相傳的講究孝道的好孩子——名聲是好的,可日子卻是難的。随着互聯網電商的興起線下家具生意一日比一日難做,一家三口的日子也一日比一日過的更加緊湊。
在這緊巴巴的日子裡,軒沁星成了父親最大的慰藉和驕傲,考上振川中學的那年向來嚴肅的父親一整個月臉上都挂滿了得意的笑容,逢人便得誇上女兒一句——全市第一名成績考入了文城最好的高中,這可是都能在校史上留下女兒名字的事!
可現在,一切都被自己毀了……
轟!
又是一陣沉悶的響雷砸了下來!
軒沁星扯開書包拉鍊,扯出折疊傘,傘葉還沒來得及完全打開便一頭紮進了秋日瓢潑的大雨裡。
“啊!”
“哎!”
軒沁星和對方撞了個滿懷,失去平衡一個踉跄摔倒在了粗糙的水泥路面上,書本灑落在了一旁,雨傘掉落還被那偏心的風吹開了幾步遠,手掌心傳來一陣濕漉漉的刺痛。
頭頂方向的走廊上湊熱鬧的學生們發出了更多的起哄聲,軒沁星透過密實的雨水漸漸看清了對方的模樣,她下意識地咬緊了下嘴唇極力克制着身體裡橫沖直撞的複雜情緒——陳玲玲,方晨的母親。
“什麼人啊,走路眼睛長頭頂上了是不是!”陳玲玲穿着一身粉紫色的套裝,撐着一把精緻的蕾絲雨傘,她精緻的妝容搭配了科技手段讓一張臉看起來猶如三十來歲的青春模樣,但那跋扈的語氣倒很符合人們對于市井中年女性的刻闆印象。
“真是晦氣!”陳玲玲擡起眼皮子俯瞰着狼狽倒在地上的軒沁星,像是看到一塊髒抹布般嫌棄地說道。
她是來接她的寶貝兒子回家的,振川中學是一所封閉式管理的學校,但自從8月份那件鬧上新聞的事兒後,陳玲玲便找到了學校特批了方晨走讀,而她每天親自接送,就是生怕兒子再被眼前這小狐狸精迷了眼——軒沁群遺傳了父親生了一副絕美的眉眼,一雙杏眼笑起來的時候彎彎的仿佛能化出蜜來,但不笑的時候她略顯英氣的眉毛搭配上深邃的雙眸則又顯出一種冷淡和豔麗交雜的氣場,如今這副略帶病态的消瘦蒼白則又添了幾分我見猶憐的破碎感。
軒沁星忍耐着疼痛和更加痛苦的情緒撐着地面準備站起來,頭頂的雨卻忽地停了,腋下傳來一陣力道,她擡眼望去——是那熟悉的輪廓,喉嚨忍不住發緊,但她咬牙屏住呼吸忍住了,不能哭!有出息點!她暗暗攥緊了手心。
“方晨!你給我松手,過來!”陳玲玲像是被踩到了尾巴似的尖聲喊道!
方晨的手頓了頓,還是堅持扶着軒沁星站了起來,正想将手裡的傘交給了她卻看到她掌根混雜着雨水滑下的道道殷紅血迹,眉頭不由心疼地動了動,他迅速地低聲說道:“快走,别和我媽糾纏。”
軒沁星咬着嘴唇握緊了拳頭獨獨站着,眼神一瞬不瞬地看着陳玲玲,眼神清冷地沒有一絲溫度。
就這麼短短一瞬,走廊上湊熱鬧的學生們的起哄聲更大了,陸續下樓的學生們也刻意放慢了腳步,随着有幾個大膽的學生先站定後越來越多地學生停了下來圍觀這“熱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