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阿母,你不用叫人,沒人給我下毒!”雍月哭笑不得的将想要喊人的趙姬攔下,緩緩解釋道,“我說的毒不是别人下的,而是不小心沾上的。”
“那就更不可原諒了!竟然敢讓吾女使用有毒的器具,其心當誅!”
好的呢,雍月沒把人勸住反倒讓趙姬更生氣了。雍月無奈的歎了口氣,也為趙姬對自己的維護感到心暖,“沒有的事,我說的毒就是糕點上那綠色的東西,不是有人故意為之,阿母息怒。”
趙姬順着雍月手指的方向看去,正巧看見糕點上的那點綠,也不由的歇了火氣。随後忍不住用手指輕點雍月額頭,佯怒道,“你這孩子也不說明白,害得阿母白白擔心。而且那綠色也不是什麼毒,而是青銅器具上固有的顔色,一般的器具可沒有,咱們能吃到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氣。”
這下真無語的雍月:“……”
神TM的福氣,這是誰傳的!銅鏽那玩意吃了還能算是福氣,你們古人都是咋想的!那玩意兒有毒你們知道不,别說銅鏽了,就連青銅器你們都不該用來裝吃食,重金屬中毒懂不懂,真是氣死我了!
趙姬解釋完,那邊站在一邊的管事嬷嬷也跟着開口勸道,“是啊,小公主,那綠色确實是福氣。貴人家的小孩子能吃到一口都是天賜,咱們小公主第一次用青銅碟便能吃到,這都是天意啊!”
“呵,所以天意的意思就是想讓我中毒是嗎!?”聽完管事嬷嬷的話,雍月嘴角便往下一扯,表情老大的不高興,“那之前貴人家的小孩子吃完之後都如何了?”
管事嬷嬷沒想到自己随口的勸話被雍月怼了一臉,但聽完雍月接下來的問話後,卻還是耐下心來回答,“自然是全身發熱尤為神助……”
“然後就是惡心、嘔吐、腹瀉不止……”雍月斬釘截鐵的替嬷嬷說完後半句,看向嬷嬷的眼神也犀利的很。
被雍月怒視的嬷嬷表情也有些谄谄,“畢竟神人附體總要有點證明嘛,哪能一點情況都沒有發生。而且那些小孩子好了之後,也照樣茁壯成長,什麼事也沒有。”
她就說封建迷信要不得啊!
“小孩子中毒都能往神人附體上面扯,幸好那些小孩子熬了過來,要是沒熬過來你們是不是還要找理由說這孩子被神人喜歡,帶回天上去了!”雍月說的是義憤填膺,她也知道這股怒氣其實也不該對着嬷嬷發,可是她就是忍不住,為那些平白遭罪的孩子們。
想也知道能用得起青銅器的隻能是王室貴族,中毒的也隻能是這些人家的孩子,貧窮人家根本就沒可能出這種事。上層貴族們自視甚高,一看這種情況隻出現在貴族自然會想辦法往自己臉上貼金,用什麼神明附體之類的理由作為解釋,貧苦老百姓可沒這種神降的待遇。
見雍月是真的發火,一邊還滿意嬷嬷解釋的趙姬也品出點不對勁的意思。
“月兒,你發這麼大火,難道說這綠東西真的有毒!?”
“千真萬确,阿母!”雍月見嬷嬷被自己怼的不吱聲,也沒有繼續對其撒火,而是面向趙姬說道,“其實不止這綠,就連青銅器也是有毒的!長期使用會使人重金屬中毒,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腹痛、乏力、頭痛、眩暈、失眠、記憶力減退、精神錯亂、貧血、黃疸、腎功能衰竭等等,輕則生病重則喪命。”
“我果然應該弄些别的東西替代青銅器……”
嘀嘀咕咕,嘀嘀咕咕.jpg
此言一出,全大殿一片寂靜,所有人都被這消息震在當場,就連問出這等答案的趙姬也不例外,身形愣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語,連雍月最後的小聲嘟囔也沒注意到。誰讓雍月說的那些症狀,她都有所耳聞,皆是王室貴族們常患之症,沒想到根源竟是如此。
“嬷嬷。”
被趙姬喚住的管事嬷嬷,連忙彎腰應道,“老奴在。”
“将雍月的話都記下來,傳給我兒,然他注意一下。”
“諾。”
*
想替代青銅器可不簡單,在這個時代青銅器它不僅美觀,也是各國王室權利的象征,沒一點身份背景的人想用青銅作為器皿使用,根本不可能!
所以雍月唯一能想到的便是,在華夏擁有悠久曆史文化傳承的陶瓷技藝創造出來的最高藝術品——瓷器。
幸好雍城所處之地,正是現代陝西省寶雞市,而寶雞市正是耀州窯的出産地。
耀州窯,是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窯瓷之一,其曆史可追溯到唐代,著名的産物之一就是綠釉陶瓷。這些瓷器的釉面如同橄榄一般翠綠,因此被稱為“橄榄綠釉”。橄榄綠釉陶瓷包括各式各樣的瓷器,如碗、盤、壺、杯、花瓶等。這些陶瓷制品常常展現出極高的審美價值,釉面光滑如玉,色澤明亮如寶石。
這下不僅可替代的東西想出來了,就連顔色也極為相近,不怕成功不了。
說幹就幹的雍月,當即便拉着蒙管事跑到了水力燒爐房,主要就是因為燒瓷挖土這事,還得是找體力好的人幹,春雁那小身闆就算了吧!
青銅器有毒一事,蒙管事當然也聽說了,他還在思考怎麼跟王上上報此事,便被雍月拉了壯丁幫忙,遂隻能将此事暫且放下,等過後連着替代之物一起上報。
之前說燒爐冶鐵一事,其實早就完成了。隻要把火焰的溫度燒到鐵塊的熔點,讓鐵水流到事先準備好的土制磨具裡,将成品用涼水降溫後磨一磨便可使用,除了注意工人不要燒傷自己外,根本不需要雍月操心。可是瓷器不一樣,瓷器的要求可遠比冶鐵苛刻,必須得有個心細膽大還願意聽雍月安排的人看着,單是墨家弟子的人幫忙還不夠,所以蒙直就這樣被雍月趕鴨子上架了。
鐵的熔點是1535°,隻要将溫度燒到便算成功。
而瓷器的胎體必須經過1200℃~1300℃的高溫焙燒,才具備瓷器的物理性能。就是說瓷器的溫度是有區限性的,無論過高還是低都會失敗,在這個沒有溫度計的年代及不好掌握。在加上各地瓷土不同,燒成溫度也有差異,所以要以燒結為準并派專人記錄。
因此,幾個人實驗了好多天,才将将掌握溫度的控制方法。
*
今天是第一批成品瓷器出爐的日子,也是呂不韋重新踏進雍城的日子。
由于雍月早早的便蹲在燒爐處坐等成品,因此前往雍城沒有見到人的呂不韋則跟着追到了這裡,一進屋便聽見屋内衆人興奮的尖叫。
“我們終于成功了!”
呂不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