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狗沒拴繩卻也安分,并不亂跑,也不離得太遠。此時,它們已立在下一窟門口等着胤祥他們。第五窟大概位于窟群中央,與第六窟相連,應是一起建的。窟外修了一座四層五間的木閣樓。“木樓是太祖時修的,得作佛殿,又能遮風擋雨,故而此窟保存得好,能看到些顔色。”住持邊介紹邊看向胤祥,仿佛這樓是為他特意準備的。胤祥不好意思地往裡走,一進閣便見西壁前有一座碑,大概是地方官修閣時所立。窟内分為前後室,通過拱門進入後室,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下,似永生交談。
後窟有橢圓形穹頂,主尊坐佛坐于北壁,身形很高,住持說是寺裡最高佛像,隻見其從頭到腳均敷泥施彩,面部與胸部貼金,螺發與長眉绀藍,大衣兩裾自然從兩側垂落,雖是泥塑卻真如絲綢。與前兩日所見類似。
東西南三壁滿雕佛龛、佛像,都帶褐紅、淺藍綠的粉彩未脫,精緻繁麗淺帶風塵。南壁有明窗,左右四層龛,其下兩側東西隅又雕有象馱五層佛塔,東西壁龛自上而下分六層,以蓮瓣紋飾帶分隔。四人繞了幾圈仔細欣賞觀察這成百上千的龛中各有形狀的佛像。并不怎麼看得出分别,也就單憑興趣随意觀覽。于是胤祥有點明白胤禛出發時為何跟自己說看好看的就行。
繞出第五窟,進第六窟,窟門迎面挂着一匾額“莊嚴法相”。住持熱心地介紹,此匾乃先皇書寫,幾位王爺早都看到,隻是沒有一人準備評論,被提醒了,除了胤禛外的三位都拜了一拜。這窟一樣繁複,幾千尊佛像與圖案交錯着讓人眼花缭亂。特别的是,造化突然在中心塔柱南面對着某個地方吠了兩聲。胤祥知道造化一定發現了什麼,感到很有興趣地走了過去看,隻見這裡的下層龛裡正端坐着一尊身着龍紋袈裟的泥塑佛像,左手撫膝,右手施無畏印,螺發绀藍,衣紋流暢,顔色蒼古。胤祥看到就笑了,對胤禛道:“看我們造化多聰明,知道别人不能穿龍紋,佛祖都不認。”主持臉色一白,頓感不安,胤祥立馬收了話頭,知道自己說得不妥了,輕聲補了句:“佛祖當然能穿是吧?哥哥。”胤禛摸摸胤祥腦袋:“是,這應當是遼金皇帝修的,不妨事。”
走完此窟,已是有些累,胤祥也不管什麼不妥,就是拉着胤禛胳膊走,一邊回頭對允禮道:“不如果郡王看看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帶我們去看看。全走完也是沒太多必要。”允禮看得興緻勃勃,接到此意,很歡快答應,便讓胤禛和胤祥在樓閣裡先休息片刻,自己先由主持領着,與允祿、造化、百福去前面看看先。
也沒等多久,允禮幾個就回來了。按照對胤祥和胤禛的了解,先引着去了同樣繁複帶彩的阿閦佛洞和毗盧佛洞,望上幾眼,看上幾幅佛教因緣故事畫。而後又到近日來胤禛和胤祥貌似很感興趣的文殊菩薩的洞窟,雖然文殊菩薩已是有些朽壞,但還是得以明顯看清寶冠,頸部懸鈴與璎珞,千年後能如此看到,倒讓人覺得文殊确是如此長相。接着經過萬佛洞,停留了一會兒,隻因其中有上萬尊佛龛。最後簡單看過幾座,指出那是最早開鑿的石窟,古樸自然許多。
胤祥雖然隻是觀其大略,但也約略有些特别體驗,回到寺中休息時對胤禛感慨道:“這裡面有北魏幾代佛窟,感覺愈發漢化,佛的長相也是愈發清秀呢。”胤禛休息着看手中的經書,擡頭看一臉單純說着自己深刻感悟的王子,既是回複也像總結:“王說得對,佛終究是從人來的。”胤祥笑:“就知道哥哥不怎麼信,現在天下最大的佛就是你了。”胤禛想起前段日子自比普賢的說法,反問道:“這麼說我倒是修得快?”胤祥合掌對胤禛拜了一拜:“是。”故作莊重,擡眼時恰像一尊秀麗的菩薩,鳳眼狹長,不覺又勾到了胤禛。胤禛伸手夠到他腦後,吻上那漂亮的眉眼:“那王要好好脅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