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郎将于恕目光炯炯注視場中,眉結深鎖,沉吟半晌,倏忽心念電轉,蓦地福至心靈,恍然道:“這……這莫非是長蛇陣!這是一字長蛇陣!”
衆人被他這一驚一乍引去注意,看着他,雁妃晚問道:“将軍莫非識得這陣法?”
于恕颔首回道:“不錯,”目光重新放到戰場,審度觀量,後肅然道:“于某不才,麾下有教無類,不計某魯鈍之資,得以近身随護三載有餘,常見士兵操演布陣,承蒙徐帥提攜恩典,指點過軍列陣法一二。”
于恕雙目灼灼有神,娓娓道來:“陣者,旅也。凡行軍布陣,皆為殺敵。衆軍進退聚散,令行禁止,各居其位,各司其職,以達揚長避短,攻守兼備之要,如此克敵制勝,是為陣法。人數多則成千上萬,少則區區二三人即可。”
于恕目視場中,凝重道:“我觀西陵三妖此陣,不過三人而已,然而其中要理奧妙卻與軍中的一字長蛇陣不謀而合,大同小異。”
天衣和西陵三兇境界高遠,身法迅疾,宛若風雷之速,以于恕的武功目力自然無法追及,然而卻不妨礙他能窺探些微奧妙,“以我看來,那龍婆妖婦身居蛇首,熊屠老魔位當蛇身,食嬰老怪居蛇尾之位。若攻蛇頭,則尾卷;若擊蛇尾,則首咬;若取蛇中,則蛇身橫撞,首尾都能呼應而到。攻則無往不利,守則固若金湯,雖不過三種變化,卻頗為兇險,極具威力。”
衆軍群豪聞言,再放眼觀瞧,雖然仍難見真相,卻覺三兇行位身法和于恕所說若合符節,暗道果然如此,皆稱敬服。
洛清依擔憂小師妹的安危,此時也顧不得失言無禮,向他請教:“于将軍見識廣博,深谙此陣,不知可有破陣之法?”
于恕沉吟片刻,歎道:“破陣之法,說難不難,說易卻也殊為不易。”
衆人心中微寬,玲珑問:“将軍何意?”
于恕回答道:“一字之陣,精要在其雙翼馳援,故而破法亦在兩側,即是一首一尾之處。若諸位中有二人能入陣牽制兩側之敵,使其首尾不能相顧,風姑娘趁此良機,擊破蛇身,斷絕和兩側聯系,則長蛇陣一擊可破。”
衆人一聽此言,心間登時涼透半截,方知他話中“難也不難,易也不易”究竟是何意?
依他所言,這一字長蛇陣破解之法可謂簡單至極,然而難就難在,何人入陣?何人能入陣?
衆人注目觀量天衣與西陵三兇交鋒之地,但見光影風雷交錯,縱橫疾掠如梭,莫說戰場殺氣重重,天昏地暗,兇險至極,就是場外三丈之地都是氣浪激蕩,暗潮洶湧,讓人寸步難行!
若真要以身犯險,擅闖陣中,恐怕頃刻之間就會粉身碎骨,死的慘不可言!
風劍心是絕頂窺真境界的強者,以她先天境的武功尚且久戰不勝,這場當世強者之間的生死決戰,絕無旁人援手的餘地,若沒有出神入化的修為,近前觀陣就已是舉步維艱,更遑論闖陣援戰,去牽制西陵三兇的攻勢。
當世練武之人多如過江之鲫,泥河之沙,然而在千錘百煉,大浪淘沙中,修為能至大成,以此步入出神入化境界者可謂是萬中無一。
這些縱橫當世的強者,不是一派宗匠,就是各方豪雄,其中東南的“玉森羅”祝元放,“書劍雙絕”丹青仙和“九頭龍隐”敖延欽便赫然在列。
他們是當世英雄,邪道巨枭,是站在武林頂點的強者。
就連橫行東南,号稱勢蓋江津,霸道鹿河的潛龍幫九龍之流也未臻化境。當今要找到兩名宗師級強者已殊為不易,何況還要現在?就在此時此地,這個條件更是天方夜譚。
衆人懸心吊膽的那道氣還未舒緩下去,聞他此言,倏覺巨石壓頂,一時沉重難當。
洛清依心中顫顫,胸脯苦悶,不禁柳眉緊蹙着,病弱蒼白的容色顯出三分惶惶憂慮來。心系風劍心的安危,素來自持冷靜的洛清依此時也顧不得許多,目光倏然堅定,正要拔劍入陣。
一隻纖手探來,若無其事按住她的劍首,将問情歸鞘,雁妃晚輕聲笑道:“大師姐,你又忘啦?稍安勿躁……”
玲珑神态自若,眼神清透明麗,并沒有惶惶之色。
“三師妹,你莫要攔我,小師妹她……”
洛清依堅持拔劍,不意雁妃晚仿佛漫不經心的一按,一股柔勁卻似附在劍首,随退而進,随放而收,這力量如影随形,亦剛亦柔,問情一時竟不能出鞘。
洛清依長劍無法出鞘,心中即生沮喪,暗道:三師妹武功之高竟還在我意料之上,在她面前我連拔劍出鞘也辦不到,又何況是相助心兒對付那三個老魔?
輕輕歎息,雙肩微塌,終是卸去勁力,雁妃晚見她放棄,遂退開半步,對她說道:“關心則亂,小師妹一時之間還不會敗北,何況……”
玲珑在心中暗道:天衣的本事恐怕還遠不止如此……
雁妃晚問于恕道:“将軍身經百戰,見多識廣,可知道這世間存在一門陣法,能讓結陣之人功力大漲,無論内力和身法俱都判若兩人?”
于恕稍一思索,随即遲疑着回道:“本朝尚武,軍中兵士多為州府征調的軍戶,或是山野從軍入伍的壯士,習武之人确是不少,可惜縱有一身拳腳功夫,多數也不過略通皮毛而已。其中修習内功,小有所成者寥寥可數,如此的豪勇,在軍中俱是精銳之士。”他讪讪笑道:“末将孤陋寡聞,從未聽說有軍中将士身在陣中便生出無窮神勇的陣法。據某所知,戰陣之法,在于兵種搭配,攻防調度,行軍錯位,以強擊弱,雖有巧妙之處,對士兵本身而言卻并無增益。小軍師若知曉如此妙法,末将還要向您請教一二。”
雁妃晚面對他的打趣,含笑回道:“世上确有此陣……”
她雙眸含星,一言落地,衆人驟然而驚,齊齊望向她。但見玲珑眼神淡然的掃過衆人,說道:“有這麼一門勢力,不但聲名顯赫,天下皆知,更與劍宗比鄰而居。諸位豈不聞江湖傳言:一山兩儀分峙水,十方鬥陣竟無言。七星縱橫乾坤颠,蒼穹絕頂第一劍?”
群豪恍然醒悟,皆失聲驚道:“是南疆的蒼山劍派?”
當今世上,若論劍法,當以劍宗為天下武林最高,但若論劍陣的造詣,則首推蒼山劍派。
蒼山地處西南邊陲,占峙水之北為據,與南疆僅有一河之隔,遙遙相望。南疆之地雖稱大齊禦下,實則朝廷暗弱,邊境勢微,至此,法令條條無從下布,王命昭昭不能告宣,雖稱王土,卻受九族九部分權共治。
邊野荒夷之民,不受禮儀教化,不尊仁義道德,南疆民風彪悍,好勇鬥狠,猶以九部部衆與藥師城毒師為甚。這些悍民擅驅毒蟲猛獸,精通蠱靈惡法,百年以來渡河北犯,劫殺擄掠,侵擾邊甯,惡行罄竹難書。
蒼山劍派在西南險惡之地開宗立派,傳業教化已有五百載春秋,追本溯源,蒼山創派的曆史可謂是淵遠流長,或許僅在佛道二宗之下,遠勝當今一衆聲勢浩蕩的名門大宗。
其位于南疆邊夷,各方勢力交錯傾軋,在群狼虎視之中,蒼山劍派竟還能巍然不倒,五百春秋之後,至今仍能名錄正道十二宗之列,屹立于中原武林之巅,所為倚仗者,正是其精絕玄妙的護山劍陣。
相傳百餘年前,天下正邪兩道劍豪名家曾約在西南無妄山論劍鬥陣,劍宗以無上劍意和高絕的劍法技壓群雄,無可争議的拔得劍術一項的頭籌,是當之無愧的劍法天下第一。
而蒼山則擺出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共六座劍陣。陣中每加入一名高手,則威力更要強一倍,直到擺出七星劍陣時,已令天下群雄束手無策,盡皆歎為觀止,無不敬服。更遑論在七星劍陣之上,還有八卦、九宮二陣,衆人雖未親眼目睹,但以七星劍陣之威推定,皆以為,若此二陣一出,必是驚天地、泣鬼神,縱是先天之境的絕世強者恐怕也不能破。
至于傳說之中,被稱為蒼山無上秘法的十方劍陣,一旦祭出,則見魔斬魔,遇神誅神,威力之巨确然深不可測。
一時天下武林極力推崇,蒼山和劍宗平分秋色,同立劍道之巅,因此故有:“一山兩儀分峙水,十方鬥陣竟無言。七星縱橫乾坤颠,蒼穹絕頂第一劍”之言。劍宗劍術縱橫天下,獨步武林,蒼山則有:一劍鬥狼,二劍擒虎,三劍搏熊,四劍下海可屠龍的稱道美譽,雖有誇大其詞之說,然而當蒼山劍派結伴而行時,江湖中,無人膽敢輕觑。
無奈後來風玉現世,天下群豪,武林巨枭逐之若狂,中原混戰一觸即發,随後滄海東渡,與正邪兩派爆發三道大戰,從此烽火燎原,世間生靈塗炭。
當時真是骨積如山,血流成河,天下為之哀鳴,以緻江山有易主之禍,生靈有倒懸之危。這場曠世之戰,後世邪道稱其為“奪玉之争”,正道則稱之為“靖武衛道”,天下則謂之曰:“百年浩劫”。
經此大戰,蒼山劍派的鎮山強者幾乎盡殁此役,七者存一。八卦、九宮二陣從此殘篇,而傳說中的鎮山至寶,“無上十方劍陣”更是就此遺失,淪為無人一見的絕響。
蒼山劍派元氣大傷,退居深山韬光養晦,從此日薄西山,人才凋敝,百年之後,雖仍可名錄正道十二宗之列,名聲威望已然大不如前。至今唯有百年傳說流傳,世人不知其傳承淵源者,多半以為蒼山伐功矜能,名不符實。
及至此代,蒼山劍派就僅有掌門安士凡、于慧中夫婦和一位護山長老堪堪能夠達到出神入化之境。若非鎮派的兩儀、三才劍陣之利,六大劍陣有護山之功,蒼山劍派如今恐怕早就被藥師城的蕭無策所滅,豈能存續至今,屹立峙河一方?
僅憑劍陣之玄,就能矗立中原武林五百年不倒,蒼山劍派名震江湖,其劍陣之威,由此可見一斑。
于恕聽她述言,不禁敬歎,暗道天下竟真有這般神奇的劍陣,倘若能化為己用,虎台兵士得以修習如此精絕的戰陣,假以時日,谙熟陣法之後,沖鋒陷陣豈非所向披靡?上陣殺敵時豈不是人人都能以一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