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達傑的犧牲震驚了各界引起輿論關注,95年批準成立“可可西裡省級自然保護區”,97年升格為“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索南達傑犧牲後,妹夫紮巴多傑接替他的職務繼續與盜獵者鬥争,98年紮巴多傑在家附近被槍殺,西部工委牦牛隊的保護工作仍然在進行。95年-00年,西部工委牦牛隊共抓捕92個盜獵團夥,收繳8000多張藏羚羊皮。
直到01年爆出貪污醜聞,八名成員收私款放走歹徒被逮捕。西部工委被迫解散,工作移交給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04年10月,一部叫《可可西裡》的電影将事件帶到了大衆視野中,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清網行動”啟動後,11年12月時間過去了17年,在公安機關的努力下,6名犯罪嫌疑人相繼投案自首。20年9月再次抓住一人,槍殺索南達傑的犯罪嫌疑人尚有2人在逃。
索南達傑說:“在中國辦事不死幾個人是很難引起社會重視的,如果需要死人,就讓我死在最前面。”
話不好聽,道理卻是不假。索南達傑的事成為引爆一切的導火索,推進了可可西裡保護區認證,把藏羚羊的問題帶到大衆面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讓更多人了解到在可可西裡發生的慘事,投入到藏羚羊的保護工作中來,現在的可可西裡已經好多年沒再響起過槍聲。
說到藏羚羊,盜獵者不為羊角,不想吃肉,隻想要它們的皮子。藏羚羊看着髒髒的,毛色棕褐,并不怎麼好看,它們卻有着世界上最好最細的羊絨。
用藏羚羊絨制作的披肩和圍巾,商品名叫“沙圖什”,波斯語皇帝的羊絨,意為“絨中之王”。一條2米長1米寬的“沙圖什”可以很輕易通過一枚戒指,也被稱作“指環披肩”,是檢驗沙圖什真僞的最簡便方法。重量僅有100克,價格卻高達5000-30000美元。
克什米爾印度控制區是全球加工“沙圖什”最早最大的地區,原料大部分來自可可西裡,經過西藏走私進入克什米爾。在我國西藏、印控克什米爾一帶,已經形成一條專業化的藏羊絨走私網絡。克什米爾當地有大批工人從事藏羊絨加工工作,産品銷往歐洲,受貴族吹捧。
為了減輕購買者的顧慮,販賣者謊稱藏羚羊會每年在灌木林中脫毛,收集脫落羊毛進行加工。歐美等地消費者以這個謊言,安心享用沙圖什。
事實是每年夏季,藏羚羊确實會自然更換一次羊絨,但自然更換的絨毛像脫發一樣随風飄散。藏羚羊無法被人工養殖,也根本無人嘗試收集,都是簡單粗暴靠獵殺獲得。
美國博物學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對羌塘地區考察中,目睹了藏羚羊絨毛交易,并不是收集的絨毛而是整張皮子。與藏羚羊數目飛速下降相聯系,向外界發布了自己的發現,使國際社會了解到這一貿易背後的殘忍真相。
98年12月,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了《中國藏羚羊保護白皮書》呼籲國際社會通力合作保護藏羚羊。在簽署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國家,出售和擁有沙圖什都是違法的。許多國家包括美國、中國和印度都在打擊沙圖什的持有者和出售者。
特别注意,沙圖什并不是值得拿來炫耀的奢侈品,持有“沙圖什”違法!
車隊到達索南達傑保護站,進入拍攝狀态,将氧氣袋留在車上。四人與索南達傑紀念碑同框,向鏡頭後的觀衆們介紹這位英雄。重點參觀保護站展廳,有工作人員負責解說。
展廳并不大,分裡外兩間屋子,外間牆上挂着照片和文字說明,有當年西部工委牦牛隊隊員合影,講述藏羚羊的艱難保護史。房間内展示着可可西裡動物的照片和實物标本,有蓑羽鶴、藏雪雞、紅隼、獵隼、灰鶴等。
裡間是大型動物标本,藏野驢母子、藏野牛、雪豹、小棕熊、狼、盤羊、藏原羚等。來到可可西裡也許隻能看到一兩種野生動物,但在展廳裡卻可以看到每種動物的真實樣貌。普遍帶着野生動物的野性,并不豔麗的土黃深褐配色,以及适應嚴寒厚實濃密的皮毛。
牆上挂着每年藏羚羊遷徙時封路的照片。藏羚羊每年會在固定時間固定路線集體遷徙,盜獵者根據這一特性,追蹤獵殺藏羚羊。保護者也要根據這一特性,追蹤盜獵者蹤迹。
展館内還擺着幾張從盜獵者手上收繳來的皮子,棕褐色看着灰突突髒髒的,每張皮子都代表一隻被獵殺的藏羚羊。牆上還貼着一代代志願者和小藏羚羊的合影,講述着這麼多年的辛苦與付出。
母妃看了半天,在場館裡沒好意思說,出來才小聲疑惑道:“又不是狐狸和雪貂,為什麼要剝整張皮子?”
老王姐夫:“他們要的是毛,連皮帶走方便。”
母妃:“我看那些小羊和志願者很親近,不一定不能飼養吧。”
葉執:“飼養是精細活,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要解決很多技術難題,獵殺隻需要一顆子彈。很多東西都是這樣,捕撈到瀕危滅絕,又想掙這份錢,才會動腦筋琢磨養殖的事。”
顧廷悅:“飼養藏羚羊就别想了,這麼多年的努力才在國際上關掉藏羚羊絨制品銷售的口子,将沙圖什列為非法物。先不說飼養的羊絨産量如何,口子一旦打開,再想關上就難了。财帛動人心,盜獵會再次盛行。”
老王姐夫:“又不是生活必需品,禁了挺好的,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葉執:“有道理,人類對野生動物最大的仁慈是遠離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