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到兩人是在盲走沉水棧道,很可能迷路了,女編導問接待員:“你們景區的沉水棧道規模太大了,他們看不見路線,該怎麼找回來?”
接待員語氣中透着驕傲:“沉水棧道是由鑽石棧道、愛心棧道、金盞花棧道、幸運長廊等多個沉水棧道貫通連接而成,四通八達遍布整片鏡湖區域,可以走到鏡湖的任何位置。找不到路線的話……我下去接他們回來吧。”
女編導:“那辛苦您跑一趟了。”
葉執和顧廷悅還在湖心繞來繞去,是被接待員接回來的。回到岸上,顧廷悅将葉執放在地上,矢口不提迷路的事,隻說是景色太美忘記了時間。
女編導也不分辯,隻催兩人:“快點把鞋套換下來,林導已經催三遍了。”
換下鞋套,衆人都傻眼了。葉執的右腳泡了鹽水,但不嚴重。顧廷悅才是最慘的,左腳皮鞋已經泡變形。
終于知道顧廷悅為什麼要背起葉執走,女編導變了臉色,聯系林導:“你們那邊有沒有多餘的鞋子,趕緊送過來兩雙。藝人的鞋泡了鹵水不能再穿,順便帶一桶幹淨水,需要沖腳。”
“我們新換的這批鞋套是按照水鞋的标準訂做的,質量很好,每天都會檢查……”接待員有點慌了,她想說不應該漏,事實上它就是漏了,如果播出去景區又要挨罵。
接待員沒說謊,鞋套确實質量不錯,也經曆過遊客反複租賃的檢驗。一雙鞋套每天要租給很多遊客,漏水的早已淘汰。遊客拿到手的鞋套,除了有上一位客人的餘溫,絕對不漏水。
葉執和顧廷悅的鞋套為什麼漏水?也許上一位客人把它穿壞了,還回來沒被發現,比如葉執那隻。又或者是踩到什麼東西弄壞了,比如顧廷悅那隻。節目組下水六雙鞋套,隻壞了兩隻,還是可以保證質量的。
景區關于鞋套也有一部曲折演變史。最早在茶卡鹽湖下水是不需要鞋套的,可以直接光腳下水踩。茶卡是靠紅裙子光腳踩天空之境的網紅照片紅起來的,光腳下水是宣傳點。但其實茶卡鹽湖的大青鹽顆粒非常大,光腳的體驗并不美好,比走在鵝卵石上還疼。
後來客流量暴漲,小小的一片景區要接待來自全國的熱情遊客。超出了水體自淨能力,遊客普遍反應湖裡的鹽黑了,水渾了,美麗的茶卡變成了全國人民的泡腳池。
有了新的聲音,景區想出了用鞋套的方法,禁止遊客光腳下水。理由五花八門保護水體、保護遊客的腳、食用鹽基地不能用腳踩等等。禁止使用外來鞋套,必須用茶卡專用鞋套,說是再生環保材料材質等等。
保護環境嘛,遊客也願意配合花錢租鞋套。事實卻證明,一切都是虛的,創收才是重點。塑料鞋套質量奇差,塑料顆粒會造成更嚴重的污染。走一會兒鞋套就爛了,根本不防水,腳和鞋一起泡在鹽湖裡。景區主張的一系列保護一樣也做不到,純為了收錢。
于是還發生了鞋套垃圾堆成山事件。大批遊客出于不滿,将穿爛的鞋套丢在岸邊或鹽湖裡,棧道都被鞋套堆滿了,景區不得不派出人手清理垃圾。遊客高峰期,每天清掃出十二噸垃圾,大部分都是鞋套,景區苦不堪言。
這件事也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差的反響,主流媒體帶頭問責景區,鞋套除了創收到底有什麼意義!
在多方的壓力下,第一批鞋套退出曆史舞台,第二批鞋套上馬。第一批鞋套優先照顧美觀,透明的彩色鞋套,拍照還是很漂亮的,可惜質量不行。
第二批以質量為優先,結實不漏水是主抓項目,包住小腿的高筒靴,和水靴差不多。做不到透明,也盡量兼顧美觀,正紅色、橘紅色和紅裙子非常搭。不穿紅裙子就沒辦法了,顔色就是這麼紮眼。既然不拍照,美不美觀也不那麼重要。
為了擺脫鞋套帶來的壞影響,景區把鞋套的價錢壓到最低,租金10塊,押金50。相比茶卡其他各種名目的收費項目,十塊錢的鞋套已經很良心了。
節目組用的就是第二批橘紅鞋套,此時葉執和顧廷悅光着腳坐在車上,等林導來送鞋子。
“别等了,回酒店房間再洗也一樣。”顧廷悅有點不耐煩,自從知道兩人的鞋套都漏水,葉執已經很久沒說話,看表情好像很不高興。
女編導:“就快來了,你們腳得沖一下,被鹵水泡過全是鹽,會脫水脫皮的。”
求求你可閉嘴吧,不知道為什麼,顧廷悅有點怕葉執發火。
最初葉執确實想發火,當着鏡頭的面,還有景區工作人員在場,葉執不好發作。過了一會兒,情緒慢慢穩定,葉執現在就一件事想不明白:“顧老師你鞋套漏水為什麼不說?”
來了!顧廷悅皮子都繃緊了:“我……不知道漏水了。”
葉執拔高音量:“不知道?!”
顧廷悅:“踩在水裡涼涼了,我以為就應該是這樣,沒發現是漏水了。”
葉執皺眉,鞋子進水,腳是濕的,這能沒發現?是沒有知覺麼?!
顧廷悅小心觀察葉執的表情,呼~應該過關了吧。顧廷悅又不是傻子,鞋子進水怎麼可能沒發現,當然是為了背起葉執多玩一會兒呀。
林導來的很快,不到三分鐘,在2号站拍攝的人都找過來了。
母妃看到兩人的慘樣驚呆了:“鞋子怎麼泡成了這樣?去深水區玩了?”
葉執和顧廷悅一人一瓶礦泉水沖腳,葉執還不忘回話:“沒去深水區,是鞋套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