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腼腆的勾起嘴角:“能遇見你們也是件很好的事情。”
洗完澡,王月再次擺弄一路的收藏品,小小的蜂蜜罐中又多了一顆珊瑚石。這顆珊瑚石是從海灘一大片白色珊瑚石中選出來的,王月覺得它最好看,衆裡挑一選中它,也算有緣。
三個孩子再次躺在一張床上,王月突然提議:“明天就要走了,我們去看日出吧。”
陳曦:“蜈支洲島上看日出最好的地方叫觀日岩,每天早上有電瓶車載着住客去看日出。”
王陽:“好,三亞的最後一天,咱們一起去看日出。”
王月歡呼:“去看日出喽~”
陳曦:“好了趕緊睡覺,明早要起不來了。”
王陽:“遵命!”
“咯咯咯咯~”王月笑出了雞叫。
另一邊家長線,兩夫妻連夜追來三亞,電話問遍了所有五星級酒店,就是沒找到孩子們的落腳地。他們不知道孩子們沒住星級酒店,而是選擇住海景民宿。
天亮之後,孩子們一路騎着三輪車從南玩到北,不是沒遇到派出來找人的保镖。奈何三人的形象,打着遮陽傘、帶着遮陽帽、騎着三輪車,壓根沒被認出來。觀衆眼睜睜看着兩撥人擦肩而過,王月還在唱《種太陽》,簡直急死個人。
等三人登船上島,家長就更沒法找了。秘書特意打電話給島上珊瑚酒店,但陳曦三人住的是小木屋,住客信息在木屋管理團隊,不在珊瑚酒店。
三亞這麼大,找人猶如大海撈針。一路上都有孩子們的消息,現在突然如人間蒸發了一樣,陳曦爸媽急瘋了。
遇到困難,兩夫妻慢慢找回了相互扶持,共渡難關的感覺。走在三亞的沙灘上,陳曦爸爸難得感性起來:“我們很久都沒有一起散過步了。”
陳曦媽媽:“一年到頭面都見不着幾次,咱倆不一起做的事多了。”
陳曦爸爸:“你想過改變現狀麼?我是說離婚以外的方式。”
陳曦媽媽:“比如?”
陳曦爸爸:“比如你想辦法調回華東大區,就算不能經常回家,至少在上海工作。”
陳曦媽媽:“從總公司調回分公司,我這些年的努力就白費了。”
陳曦爸爸:“就當是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努力一下。”
陳曦媽媽:“隻有我努力麼?你就不需要努力?”
陳曦爸爸:“我會舍棄部分業務,把重心轉回上海。”
陳曦媽媽:“不談你的大項目了?”
陳曦爸爸看向妻子:“不談了,我不想妻離子散。”
兩人對視,陳曦媽媽轉開視線:“我需要想想,先找到小曦。”
新的一天,也是在三亞的最後一天。早上六點天剛蒙蒙亮,三個孩子起床坐電瓶車去島東邊的觀日岩等待日出。
劇組守了好幾天,每天都會來觀日岩看一眼,終于等到了一大早的好天氣。拍完這場日出,劇組将正式殺青。從7月22日到9月6日,曆時一個半月,電影終于要拍完了。
觀日岩是蜈支洲島上看日出角度最正,視野最好的地方。一處高高突起的小懸崖,來看日出的人群站在高處。都是花了錢遠道來旅遊的遊客,畢導哪好意思趕人。
最終導演組将視線放在了海邊礁石群上,将三位主演放下去,找位子擺造型架設備。一切就緒,打開機器,衆人安靜等待即将升起的太陽。
海天交界處,先是泛起一片魚肚白,然後越來越亮。一處紅光爬上海面露出腦袋,日出開始了。三個孩子不錯眼的盯着太陽,過程非常漫長,又好像隻是一瞬間。一整顆太陽跳出海平面,太陽終于升起來了!
一道金紅色光束由太陽發出,橫跨整片大海到達三人面前,形成一條金燦燦的海上通路。三人的臉上、身上,還有周圍大片礁石都被鍍上一層金光。如此美景,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發自内心的笑容。
陽光溫暖了每一個人,從身體到心靈,仿佛得到了最純淨的洗滌和升華。此刻,陳曦終于可以像王陽王月一樣,露出真誠燦爛的笑容。
劇組拍到了最漂亮的日出,剪輯時也許是小屏幕的關系,總感覺少了身臨其境的震撼,當初那種直擊靈魂的沖擊力很難重現。
機緣巧合,畢導去家裡拜訪周老,剛好看到了葉執的油畫《晨曦》。畢導站在畫前看了很久,得知是葉執在去三亞前畫的,畢導特意打電話詢問葉執,為什麼會畫這樣一幅畫。
葉執毫不隐瞞:“當時半路離組,我滿腦子都是《晨曦》的劇情。想着最後一場日出角色有着怎樣的心情,該如何表現。隻畫海上日出并不能表達出人物的内心變化,就想說内心世界具象化,把埋在心中多年的陰霾都攤開在陽光下曬曬太陽。”
“這樣啊,行,我知道了。”挂斷電話,畢導看着眼前的畫,再次陷入畫中的世界。水母、鲸魚、章魚海怪,還有W尼熊和蜂蜜罐。帶入電影角色,這幅畫非常好理解。
幾天後,畢導做了個重大決定,找專業動畫團隊,把日出以後的畫面做成葉執油畫的樣子。運用最新的粒子水墨技術,還原具象生物體内海水凝膠的質感,讓每一隻具象生物都活動起來,将虛幻世界疊加在現實世界中。
短短一分鐘的特效,差點讓畢導去借外債。最後還是葉執幫忙分擔了十萬費用。《晨曦》這部電影,葉執共投資15萬,不為回報隻為作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