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來客(8)
第二天的行程是去這邊著名的佛寺。
車一停在靠近佛寺的門口,小朋友們飛奔而下。
陳華連忙招呼:“别亂跑,跟在阿姨後面。”
暑期,佛寺外面遊客如織。
擺攤商販也不少。
冰糖葫蘆,冷飲,風車,手工小玩具,應有盡有……
熱鬧非凡。
有對現場制作泡泡棍的夫妻攤位,最為熱鬧。
不少孩子全都湊在那裡。
園子裡的孩子都圍過去,陳句句也下意識過去。
原來這裡能夠現場做泡泡棍。
陳句句記得自己以前在鄉下也吃過這個東西。
米做的,有股淡淡的甜味。
隻不過是純白色的筒狀,沒這麼多花樣。
既有黃、綠等顔色,還可以指定形狀。
“我要吃,我要吃。”
“陳阿姨,我要這個。”
院内的孩子都在叫。
“好好。一人來一份。”陳華之後才問,“多少錢一根。”
“10塊。”
“行,沒問題。”
孩子們歡呼鼓掌。
機器轟隆轟隆響着,賣家一一按照要求做完,分發給了園子裡的小孩。他們又被其他人領着去佛寺外面。
“我小時候也吃這個,沒想到現在這麼多花樣了。”陳華盯着打泡泡棍的機器說,“來,大家,一個一個來啊,拿了的去李阿姨那邊排隊,聽到了嗎?”
徐日旸和林昕昕都沒來。
除了陳句句全都是十歲左右的小孩。
有吃的,很聽話。
一個個排隊,指定顔色、形狀,等交到手裡後,就歡快地跑到四院門口李阿姨那邊進佛寺。
陳句句過了喜歡吃這個的年齡,隻提議:“給南南也帶一份吧。他應該喜歡吃。”
“是,我準備帶一份。”
所有孩子都領完後,陳華在最後,掏出手機:“現在一共是多少份?”
“九份。”
“你再加一分。一共是1000對吧?”
“對。”
“你收2000,讓你老婆轉950給我。50算你的辛苦費了。”
陳句句愣了愣,差點沒反應過來。
賣家心領神會:“行。”
三個人舉起手機互相轉完賬。
陳華帶着陳句句往回走,陳句句湊到她身邊,低聲:“姐,這是?”
“反正老太太報銷,回去拿微信付款記錄報賬。”
也就是說,明面上1000的東西,跟老太太說賣2000,剩下的950就是堂姐一個人拿了。
“這樣不會被懷疑嗎?”那泡泡棍在鄉下都是5塊錢一大袋的,本來10元一根就讓陳句句覺得很貴了,沒想到還能報銷到20元一根。
“怎麼會?老太太都多少年沒出去了,哪裡曉得現在的物價。她現在以為大米都是幾十塊錢一斤呢。況且小孩子吃完馬上就沒了,還怕什麼。”
“這樣……是不是不太好?”
陳華扭頭,以一種知道“我知道你是學生,沒進入社會”的眼神望着她:“别擔心。都這樣。”
陳句句抿抿唇,沒再說話。
小孩多,大人主要看着小孩。
陳句句單獨逛。
路過殿外,有個寺裡的僧人支着小攤在賣福袋。
一張張明黃色的三角形福袋,用紅線繡着“長壽”“姻緣”“平安”“富貴”之類的文字。
陳句句停下來,走到攤位面前,拿起一個“長壽”的平安福:“這個多少錢一個。”
“108。”
陳句句捏了捏:“裡面是什麼?”
“我們寺廟僧人寫的長壽符咒在佛祖面前燒完的香灰。”
“還能少嗎?”
“108代表斷除108種煩惱,不能少。”
“好吧。”陳句句掏出手機,“我買了。”末了,她不忘問,“這個送給老人家有什麼忌諱嗎?”
“沒有。”
“确定沒有嗎?”
僧人擡頭掃她:“沒有。佛祖面前開過光的東西還能有忌諱?”
佛寺沒什麼好逛的,陳句句拜完佛,買完福袋之後,就在廣場裡等集合。
佛寺裡,小孩四處亂竄。
手裡的玩具有木雕,有氣球,有玩具槍,飲料,零食。
全是來這裡買的。
逛一個本地不收門票費的佛寺,來回有徐家的車接送,中午也都回去吃飯。
全程本來應該不花什麼錢。
但随意給這群小孩想要什麼買什麼,再加上其中一點“回扣”,恐怕就這一上午一個來佛寺的行程,就得花掉好幾千,甚至上萬。
陳句句低頭盯了盯自己運動鞋的鞋尖。
11點,所有人啟程回去。
到達徐家後,一群人直奔食堂。
陳句句走到門口,見老太太在食堂外的圓桌上等他們,撚着佛珠,帶着點笑意。
保姆林阿姨站在老太太身後捏背:“瞧他們回來了。玩得開心嗎?”
有個小孩大聲回答:“開心!”
老太太含笑:“開心就好。開心就好。”
老太太應該是很喜歡小孩子熱鬧的吧,雖然她可能壓根也不認識誰是誰。
陳句句猶豫兩秒,走到老太太身邊,送出福袋,輕聲說道:“奶奶,這是我送給你的。”
老太太擡頭,從樣子來看,她都不記得陳句句了。
其他人也都看過來。
陳句句說:“這是在今天逛的寺廟買的,裡面是寺廟僧人寫的長壽符,在佛祖面前燒的香灰,在佛祖面前開過光。祝你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老太太顯然很高興,接過:“好好好。”
陳華立馬說:“原來句句買了長壽符,她自己買的,我都沒注意到。”
其他人應和:“陳華,你堂妹真有孝心。”
“這孩子不錯啊。”
誇起來就覺得有點尴尬了,陳句句回到座位上,低頭,沒有再說話。
隻等話題過去。
坐在斜對面的徐日旸注視了她幾秒。
午飯結束,陳句句正好回房間。
“陳句句。”
身後有人叫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