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嘉文化周志願者招募通知發下來了!團委書記李芊大力發動年輕幹部報名參加。
穆青青已經是普法科科長,自然不會再參加這種活動。所以所謂的年輕幹部,也就隻有陳淩厲、莊艾忍、劉苗、莫盛琪幾個。
莊艾忍認認真真地填寫了報名表,還貼上了二寸證件照片,鄭重其事地把表格交到了政治部。
按照通知要求,報名參加的志願者要集中開展先期培訓學習,也是對志願者初步海選。莊艾忍便按時到了潛安唯一一所專科院校——潛安藝術職業學院,開始為期三天的學習。
階梯教室裡按單位劃定了座位區域,莊艾忍、陳淩厲、莫盛琪、劉苗坐在一起。陳淩厲、劉苗、莫盛琪說說笑笑,神色自若,像是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莊艾忍到也沒表現出什麼情緒,隻是專注學習。要她再像以前一樣融入陳淩厲他們,莊艾忍還沒修煉到那個份上。
三天的培訓函納了萬嘉生平簡介、文化周由來等曆史課程,也有中央精神、省級、市級精神等思想政治課程,還有禮儀課程。在培訓學習過程中,團市委和宣傳部聯合向志願者征文,莊艾忍投了一篇《我們正當年華》。在文章裡,莊艾忍寫道:
“如果沒有潛安,萬嘉先生則魂無所歸依;
如果沒有萬嘉,就不會有文化周紀念活動;
如果沒有文化周,就不會招募360名熱血青年成為志願者;
而如果,我們不是正當年華,就不可能成為這360分之一!
諸多的“如果沒有”讓我們不禁感歎,原來任何一件事的形成都潛藏着那麼多的偶然性,而當這些偶然性串連起來發生質變轉化為了必然性後,“如果沒有”勢必就成為了“沒有如果”!
是的,當鄭重地填報志願者招募表格,開啟正式培訓後,擺在我們360名志願者面前的就隻有一條路——挺進與堅持!沒有任何臨陣退縮的“如果”,摒棄所有軟弱推脫的可能,在完成好工作、安排好生活的前提下,努力挺進與堅持!
這是一條路,選擇了就不可以後悔,不管前面還有多少困難等着我們去面對,也不論還有多少問題等着我們去解決!此刻起,我們就是光榮的志願者,為圓滿舉辦萬嘉文化周這一共同目标而奮鬥,為向全國、向世界展示萬嘉風采與潛安魅力而熱血沸騰!
萬嘉先生在《思潛安》中說道:“‘月是故鄉明’,我真的覺得潛安的月亮比哪個地方的都要圓、要亮……”萬嘉先生雖然從未來過潛安,然而一旦有人問起“您貴處哪裡?”他總是驕傲的答:“潛安。”
所謂“故鄉”,就是遊子魂牽夢繞的地方,無論身在哪裡,提到故鄉,胸口定是盈滿了溫暖與幸福,因為自己并非生如浮萍,自己是有根的,根在哪裡?——在故鄉,而且紮得很深很深!
曹禺先生用《思潛安》表達了他對故鄉的切切思念,而我們,志願者們,一定會在志願服務期間,做到最好,做到最棒,因為我們懷念萬嘉,因為我們深愛潛安!
人生時短,韶華易逝。在我們有限生命中的有限青春裡,能夠與好幾百人同心協力的完成一件事,達成一個目标,這樣的機會該是多麼難得!所以,我的兄弟姐妹們,讓我們執手歡慶吧:
慶祝這世上有萬嘉,
慶祝我們身在潛安,
慶祝我們成為了光榮的志願者,
慶祝此時此刻,我們正當年華!”
投稿後第二天,這篇文章就被市政府專報采用,印刷發送至全市各部門、各單位。
黃璇高興地打來電話:“幾位市領導也看了這篇文章,覺得文章裡充滿了濃郁的深情摯愛,同時也有高度的責任擔當自覺,都誇你呢!我就跟他們說,嘿,不錯吧,這是我室友!……”
莊艾忍心裡沒什麼波瀾,暗自感歎:市政府就不能給點稿費?小氣……
日子平平淡淡地過着,閑暇的時候就會想起仲邱。
他應該已經上班了,很忙嗎?那日一别,再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