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璇一路臉色陰沉,開車的王師傅似乎收到了什麼風聲:“璇書記,聽說是原來譚口造紙廠的村民。”
黃璇:“你也知道了?”
王師傅:“我早上過早的時候,就在栖居酒店附件看見了幾個譚口的人,我還在想大老遠的,他們怎麼過來了。”
黃璇歎口氣:“看看,連我們王師傅都知道不對勁了,□□局的同志們卻一點兒也沒有察覺,沒有一點兒防備!”
聽出黃璇不痛快,王師傅就閉上了嘴,專注開車。
譚口造紙廠,是潛安市下轄譚口鎮早年引進的重大稅源企業,當年還為該造紙廠的落戶進行了隆重的慶祝。造紙廠早年盈利不少,沒有人特别在意污染問題。造紙廠日漸擴大規模,譚口鎮也讓出了大塊土地。
可近年來,國家對環境保護愈發看重,造紙廠被環保部門警告了好多次,依然不願意改善設備,解決污染問題。一來是因為盈利減少,設備成本太高,二來自然是覺得背靠大樹好乘涼,以為政府首腦們為了稅源就會對他們的污染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前的□□也确實是這麼做的。盡管大家都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是對于潛安這樣一個發展落後地區,經濟搞不上去是大事,環境保護可算不得政績。
造紙廠萬萬沒想到,新來的堯華民書記卻是堅定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到譚口視察時,發現造紙廠污染嚴重,立馬下令關停整頓。造紙廠沒有引起重視,還想走舊時的捷徑,以為搞點關系疏通疏通就好,堯書記大怒,直接讓造紙廠關閉走人!
譚口造紙廠污染問題本來也是讓村民們感到厭煩的問題,堯書記下令關閉造紙廠按理說應當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但是萬事有弊也有利。造紙廠是有污染,但是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被征用土地的農民可以就近上班。更重要的是,造紙廠建立及擴大規模的時候,與當時的潛安市政府簽訂協議,承諾了支付村民占地補償,當然不是一次性結賬,而是按月支付。隻要造紙廠在一天,村民們就既可以上班拿工資,又可以每月領取補償,這種好事,也就讓大家對污染問題容忍度大大增加,偶爾嚎上幾句,也沒動真格追究什麼。
這也是一種平衡了,堯華民的上任打破了這仲平衡,造紙廠沒了,土地補償也沒有了,就業機會更加沒有了。于是,就有了譚口鎮村民接二連三的上訪。
莊艾忍對譚口造紙廠的事僅僅略知一二,随口感歎了一句:“又有占地補償,又有工資可以拿,在村民眼裡,當然覺得造紙廠好得不得了了!”
王師傅:“是撒,他們哪裡管得了什麼污染不污染的,隻要現在沒死人,就顧不得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