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婆,你還真把這小丫頭救活調養好了啊?您可真是心善啊,她病恹恹的康家都不要了,您倒是當塊寶了,這是還想送别人家閨女去上學?”村裡一個喜歡看笑話,又嘴碎的嬸子陰陽怪氣道:“我理解您一大把年紀想找個伴兒,不過我還是勸你供她吃喝住就行了,别到時候養好了,給人家做了嫁衣。”
米姨對這個嬸子并沒有多少惡意,因為這嬸子說話雖然難聽了些,但是說的大部分也是現實,也算是刀子嘴豆腐心的典範了。
王阿婆笑呵呵道:“我與這孩子投緣,其他的都不想,左右我老婆子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及時行樂就行,其他的都不妨事,我現在送她上學,也是為了讓她多學點兒,以後能幫我寫寫方子抓抓藥,也是不白供她上的。你們也知道我這把年紀了,有些事兒有她陪着搭把手,也是還了我這份恩情了。”
“這個嬸子其實心不錯,就是嘴上不饒人,她其實暗地裡也會幫扶些王阿婆的。”米姨有些懷念的道。
我不置可否的點點頭,要知道有一張好嘴是多麼幸運的事兒,因為不管你做多好,隻要那張嘴壞事兒,天大的好事也會被消磨掉一大半兒,到時候,你不僅費心費力的幫了忙,還要讓人記上你一筆,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自己覺得幫了人家天大的忙,其實實際上人家可能還會嫌棄你多事,平白受你一頓擠兌。
那時候的學校還不算正規,就連老師都是硬湊出來的,學生更是年齡不一,良莠不齊。
幾個班的學生都擠在一個教室裡,教完這個班,還得教那個班,亂象叢生,就連被送來的孩子,也是今天這個家裡有活不能來,明天那個有活不能來,一個班的學生,總是湊不齊,學生無奈,老師更無奈。
“這段時間就是學習開蒙,應該沒什麼特殊的,要不跳過吧?”米姨實在是不想再陪着小時候的自己,再念上半個多月的拼音和課堂堂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