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農學感興趣?還是去上幾年學,就算考不上大學,我可以給你資料自學嘛。咱們學深了不行,自己種地也用得上。”
這回李世民沒搪塞,認真地回道:“我是打算忙過這陣,就找這邊的小學去讀書,以後學什麼還沒定,不一定上大學,但一定要多學點知識。”
跟秦始皇漢武帝不一樣,他在這裡過了近一年算是長了一歲,但也不過是虛歲十一。回到大隋,他不是天子帝王,隻是家中次子,沒有自己的勢力,不可能找人去将帶回的資料分發研究。
他暫時隻能靠自己。
所以他這個暑假之後,就準備在段校長那裡正式入學了。最近回家刷題,就是段校長準備給他考試,讓他自己先複習鞏固一下,看看他能不能直接上四年級。基礎差一點自己努力慢慢補上,先跟班學起來再說。
嬴政與劉徹選擇了先看曆史課本,再看充斥着陌生名詞的政治課本。而且以他們的經驗,這政治課本類似于百家宗師的學說,能推廣到學校中讓少年都學習,這必然也是像法家一樣,被官方作為治國之策的學說。
時隔千年,就這麼貿然去看,恐怕會看不懂,還是先了解這一國的曆史為上。就像秦國選擇了法家一樣,這一朝選擇了這個學說,與其曆史必有關聯。
這一看,還沒看到别的,先把兩人快要氣死了。
異族入主中原先不說了,有李世民提過一嘴他們也知道了的五胡亂華南北朝打底,兩人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好歹這些他們眼中的異族,其實入主中原後也以正統自居。
快把他們氣死的是近代史,真正的連長相都完全不同的異族入侵,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劉徹還沒徹底幹掉匈奴呢,看了這個差點把書撕了——大漢那還隻是讓匈奴騎臉羞辱搶掠了邊境,他已經視為國恥立誓雪恨了。這都快亡國亡種了啊!
反而嬴政氣憤之餘沒那麼覺得匪夷所思不可理解。與劉徹雖然相隔不過百餘年,但他們所處的确實是兩個時代了。
嬴政仍是一個戰國人,盡管匈奴在他那時不足懼,但諸侯所熟知的自家祖上的曆史中,幾乎都免不了與戎狄蠻夷打交道的曆史。
天子東遷是因為犬戎攻破鎬京,齊國稱霸是因為尊王攘夷,燕國幾乎百年無音訊是被犬戎所隔甚至逼得遷都求援。
不管嬴政在位時期,諸侯對匈奴有多大的優勢,但包括他在内的諸侯也都知道,周王朝所代表的中原文明,曾經真的面臨過夷狄的威脅。
那麼兩千年後,中原再次遭到另一種夷狄的威脅,也不是太難理解的事。
劉徹在捶胸口順完氣之後,也想通了,跟嬴政好好研究了一番世界史“工業革命”的相關章節,意識到其重要性。
這倒也不難理解,劉徹自己的大漢就受益于冶煉技術的發展,當武器更先進的時候,軍事上自然有優勢。但是……他們看到的近代史中,異族的優勢大得過頭了!
如今這世界如同仙境一般的模樣,就是因為這樣的“工業革命”一次又一次的發生嗎?
在接受了大秦二世而亡之後,嬴政第二次失眠了。
但不約而同的,他和劉徹暫時都沒有提起話頭,大概是因為了解得太少,都不願意露怯的緣故。兩人隻是又回到了近代史,順着課本給出的那條線看下去,心中默默感歎。
他們還有大段的曆史沒有補,但是從武器的差距來看,立國之難,或許莫過于此了。
劉徹不由想到那次他們看到的旗幟,現在他們知道那是國旗了。
紅黃二色自有其解釋,不過劉徹鑒于自己的知識結構,還是覺得那是火德與土德的象征。看吧,先經敗勢,溫養重起于陝北黃土高原,正是不折不扣的土德;赤幟烈烈,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不是煌煌火德又是什麼?
他越發覺得火德适合自己的大漢了——這是他還沒看到東漢最終定下火德,不然必要一拍大腿高呼天意,回去就讓人讨論。
在各人的忙忙碌碌中,玉玺凝實了。李世民還沒有來得及入學,仍在暑假之中,就意識到他們即将離開。
嬴政與劉徹決定趁還有一點時間,離開這裡,回他們曾經的都城去看一看,也好親身體驗一下這個時代的長途交通工具。
他們提前很久出發,經過詢問、走錯路、再詢問,終于坐上了高鐵。李世民沒一起走,仍是留在了村裡。
嬴政看了眼正好奇向窗外張望的劉徹,心想雖說李世民眼下仍是天真,但确實有一代雄主的潛質。他竟能忍住誘惑,在更合适的邊僻鄉村沉下心學習,而不是同他們一起離開,見識一下外面的廣闊世界。
他們離開,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打算把時間花在那上面,教材與資料帶回去了,還怕找不到人去學麼。
他們要回關中,回他們的鹹陽與長安看一眼。
而放棄了更方便甚至這個時間買更便宜的飛機票,是因為他們知道在他們那時候,怎麼也不可能造出飛機的。
高鐵自然也不能,但是曆史課本上說的工業革命,說的蒸汽機,卻不是這種想一下都知道是奢望的事情。
那就讓他們先體驗一下,并且在高鐵上遙想,将來有一天,天子出巡,能夠坐火車回到他們忠實的鹹陽/長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