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我剛剛看到了什麼。"
"後空翻。"
"StarM雜技團的高難度編舞又要重出江湖了嗎?"
作為高難度編舞的代表,再過去多年以來StarM不少舞擔都有過在舞台上進行各種特技動作表演的經曆。
不過近幾年來随着StarM在音樂實驗性領域的不斷深耕。
相較于音樂性,StarM高難度編舞的屬性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被一衆新興公司所沖淡。
人們甚至忘了不翻不是東煌人這句話,最初就是在StarM一衆東煌練習生的努力下塑造出來的成果。
不少新入坑的粉絲甚至不了解當初的StarM,正是通過高難度的編舞走位才成為舞台上"Performance"的代表。
這是公司戰略方向的轉變。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年來,不少觀衆确實因為StarM的音樂性而忽略了他們在成員實力上的培養。
也因此在那一刻,當超越了歌曲存在感的高難度技巧再次重出江湖時,現場不少StarM老粉的回憶都在那一刻被重新喚醒。
但更讓人不敢相信的是,還不等她們從女孩兒突然的高難度特技中回神。
舞台上女孩兒全開麥的嗓音便瞬間将所有的視線再次聚焦在了一起。
"我靠,這麼徹底的開麥嗎?"
"這聲音實感都快趕上在聽卡拉OK了。"
巨大的反差在追星粉間引起了一陣騷動。
或許真的就是因為近年來歌手都在半開麥,甚至不開麥的關系。
這一刻當她們時隔已久的再次感受到真正全開麥的音浪時。
那種強烈的對比讓她們下意識的對舞台上的女孩産生了一定的好感。
強烈的舞曲與編舞。
縱然就像當年大衆有關"高音不是唱功全部"的讨論一樣,近年來人們也開始了有關舞蹈領域"力量不如質感"的争論。
但不管怎樣就像舞台上的高音永遠有着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的"洗耳"效果一樣。
舞台上強而有力的舞蹈動作,永遠都是存在感的代表。
聲音,舞蹈,特技。
女孩兒用充滿力量感的舞台,将自己與近年來的"淡淡風"徹底的劃分開來。
沒有所謂華麗的舞台布景,也沒有什麼多到唬人的人海伴舞。
舞台上的白真就這樣用最樸素直接方式,向觀衆傳達着唱跳舞台最為傳統經典的沖擊力。
那一刻現場的追星粉就這樣看着這樣一個就現在而言,可能有些"落後于時代"的舞台。
華麗的編曲,編舞,概念及故事劇情。
近些年來人們似乎已經漸漸習慣了歌手在舞台上,各種各樣非常唬人甚至需要人們靜下心來去看一大段,仿佛長篇論文一樣的舞台解析。
前後不過三分多鐘的舞台,很多時候一些較為清醒的粉絲真的很是不解。
一個如此簡短的舞台真的能夠傳達出那麼多複雜的東西嗎?
有的時候粉絲真的覺得那些所謂的舞台概念,就像是閱讀題後面的閱讀理解。
在她們眼裡偶像還有其他粉絲口中,所表達的那些乍一聽聽非常牛掰的概念。
實際上就是粉絲還有偶像礙于面子的過度解讀。
畢竟就普通人而言,歌曲好不好聽,感受神不深刻在,這些都應該是很直觀且能夠在第一時間傳達出來的東西。
而像那種需要藝人本身去大多解釋的概念,更多的其實隻是一種徒有其表的裝飾。
那種東西偶爾看看還可能會感到有些新鮮。
可時間一長人們終歸還是會更傾向于那些,能夠最直觀感受到所謂歌曲本質上的優秀。
而這便是StarM為白真制定的定位。
在公司眼裡AI偶像實體的身份,已經是非常複雜的看點。
所以就整個人設的構成而言,有了Navis這個附加的白真已經不需要其他繁瑣的修飾。
在他們眼中,白真雖然練習時長尚短,但她卻已然擁有了能夠被粉絲一眼記住的記憶點。
那一刻,當她在副歌結束的間段,以一整段完整的托馬斯全旋完成了Dance Break的輸出後,現場瞬間陷入了沸騰。
"我的天,我剛剛看到了什麼。"
"StarM女團現在已經從紮馬步進化到要原地起飛的程度了嗎。"
"這麼完整的地闆動作,就是在男藝人那邊也沒上到過這個難度吧。"
"那女的看起來那麼瘦,到底是什麼做到的。"
"她那對小細胳膊究竟是怎麼承受住這麼大的負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