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陸頌詩還是找到了刺激女主發病,讓她精神不安定從而自殺的因素——
女主的好友,吳否。
司機劉明珠頭一次聽說小姑娘還有其他的朋友,畢竟這些天來沒見小姑娘與其他人出去玩。考慮到小姑娘忙着打工存錢可能忽略經營人際關系,劉明珠便沒有多問。
現在陸頌詩主動提起,劉明珠才知道,原來自家小姑娘有好朋友。
也對也對,都是年紀輕輕小少年,哪兒能真的孤身一人?
“你提到這個朋友是……?”劉明珠試探着問,“看娃兒心情不好,叫她朋友來安慰她?打友情牌?”
陸頌詩搖頭。
他現在提起這個好友,可不是什麼好事。
“劉姐,這個吳否他……”
先前陸頌詩翻閱原著概括時,發現女主的死亡原因被輕飄飄一筆帶過。
【一場罕見的大雨降臨了這片内陸土地,狂風吹垮街邊樹木。
待烏雲散盡,日光灑落,晨練的老者才發現灌木叢中僵硬的屍體。】
以上就是女主死亡時的描寫,這其中并沒有提及女主具體死亡原因,陸頌詩甚至不知道女主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
而翻閱原著的時候,陸頌詩驚奇發現,關于主角死亡這件事,在原著中同樣也是含糊其辭,未曾用明确的語言說出真相。
原先陸頌詩猜測女主之死,應當與洛家人脫不開關系。如果搞個排名,叫“這個世界上誰最想讓女主死去”,名列前茅的一定是洛家人。
可這些日陸頌詩嚴密監視洛家,他們根本沒有途徑接近女主。
而女主的好友不同。
就在剛才,陸頌詩查到女主手機上有一通主動挂斷的電話号碼,通電時長5分鐘,來電時間正好在女主自殺時間前6分鐘。
電話另一邊是虛拟号碼,理論上來說難以查找歸屬地,但這對掌握着系統1fc所有權限的陸頌詩并非難事。
他花了2秒鐘,發現來電者是女主的好友。
在電話挂斷之後女主就選擇了自殺,很難說這其中沒有關聯。
仔細想想,原著中也是這樣,女主自從被洛家人囚禁起來,強制掌控她所有社交帳号後,和女主關系較為親密的一些人都嘗試尋找女主。
先不論結果如何,但至少他們都隐隐約約察覺女主處境堪憂,嘗試聯系上女主幫助女主。
但女主唯一的同齡好友,在女主失聯期間沒有一次試着找到她——分明女主無數次跟他說過,如果哪一天自己聯系不上,一定是出了意外,請一定一定要盡快報警。
反正,自從女主高考前一天被人渣強/暴後,女主的這個朋友便徹底消失在原著劇情中,哪怕女主死後身為靈魂體,也沒有去看看自己唯一的好友。
顯而易見,一定是發生了什麼。
可惜沒有通話錄音,陸頌詩隻能暗暗猜測他們兩人的談話内容。
能刺激女主自殺的,一定不是普通的事件……啧,也不一定,抑郁症患者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可能一陣風都會吹走他們繼續生活的意志。
不過既然已經确定了嫌疑人,下一步,當然是給人帶回來。
有事情——找警察!
陸頌詩果斷撥打警察電話,說有人教唆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殺,而且貌似還有新聞媒體知道這件事情,正在加班加點趕報告。哦對了,這個抑郁症患者還是高考狀元。
一套組合拳下來,警察霎時間對這孩子起了無限憐愛,查案效率飛快。
但事情不會如此順利。在警察進行調查時,某個警察突然道:“是洛家那個女兒?”
“洛家那個女兒”,這個身份恍若魔咒。方才還對女主充滿憐愛之心的警察如同被控制一般,紛紛開始推拒:“洛家啊,他們家那個女兒撒謊成□□欺負人來着……”
盡管話語沒有任何佐證,但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就是這樣的,在女主真切的死亡之前,女主不會得到任何人的忏悔。
因為要等發現女主死了,才能追悔莫及火葬場,意識到自己以前分明有無數機會拯救女主,後悔地說出“我當初為什麼不能再多相信她一點”
因為要達成諸如此類的情節,女主就必須受委屈XD
“這種火葬場大概叫後悔流火葬場吧。”挂斷電話,陸頌詩如是說。
“什麼?”司機劉明珠沒聽清。
陸頌詩搖搖頭,開始思考自己該怎麼将吳否帶過來。
警察在這個小說世界中不是女主的助力,反而是幫助壓迫女主的幫兇,不可信。
小說世界的人受到世界意志的影響,很難有自主意識,會下意識将作者的安排當作自己心裡的想法。
因為作者排斥女主,所以其他人也會不約而同排斥女主。
要不是作者為了體驗女主辛苦打工的艱辛,怕是連飯店老闆都不會給女主提供這一份工作。
陸頌詩本身不是這個世界的人,所以不受小說世界的約束,司機劉明珠受陸頌詩影響,也保留了正常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