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頃,身着麗色宮裝的公主們便應召而來,打頭的自然是皇後所出的成甯公主。
她身着繁複華麗的對雁團花碧色宮裝,外披着一條金絲銀線織就的披帛,頭頂金燦燦的石榴繁花冠随着肩頸微動而輕輕搖晃,卻不聞一聲異響。
崔柔儀不由得暗歎,成甯公主果真是徐皇後親生的,這端莊的做派簡直一模一樣。
太後見公主都來齊,便向邊上的皇後笑道:“姑娘們都是頂頂好的,哀家看着都挑花眼了。”
“既然是為公主們選伴讀,那就讓她們自己挑個合眼緣的吧。”太後嗓音有些低啞,卻不并不妨礙話裡透着撫慰人心的親切感。
崔柔儀一聽這話,立時就明白過來了,太後這應是已提前有了安排。
轉頭再去看九位公主的神色,多數臉上連一絲意外也沒有,想來太後至少與其中五六位都通過氣了。
想來聖上纏綿病榻,對後宮早已有心無力,宮裡的妃嫔們統共就兩座靠山可供投奔,要麼是太後,要麼就是皇後。
徐皇後是繼後,入主中宮較晚,以遲貴妃為首的妃嫔多數早就投了太後門下。
依附太後的那些妃子所出的公主們,今日這哪裡是為自己挑伴讀,指定是會按着太後的心意選人的。
上輩子崔柔儀粗枝大葉的想不到這麼多,而今日無論太後是什麼安排,也都與她這個落榜者無關了。
徐皇後做事自有章法,并不可着自己親生的成甯公主先挑,而是按長幼次序,令公主們走到合心意的姑娘身旁,領着伴讀去往旁邊的望鵑亭稍等即可。
成甯公主在姊妹間排行第九,是為最末,可她也不急,半低着頭似乎在思索着什麼。
一切如崔柔儀所料,頭兩個公主想也沒想就分别選出了柳月容和穆朝華。
一個是太後娘家侄孫女,是明牌的太後自己人,當然不可能落選。
另一個是手握重兵的穆将軍之妹,太後一直對穆家多有籠絡,自也不會落下他家的姑娘。
往下四位公主選的人也差不多,不是與太後有些拐彎抹角的關系,就是家中有人可為太後所用。
崔柔儀留心了一下,前世那位後來做了蜀王世子妃的劉姑娘也在其中,看來重來一世一切都無更改,她便更放心了些。
至此,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前六個公主的伴讀都是太後一早選好了的。
倒是後面排行第七的福陽公主與皇後更親近些,自可随着自己的心意挑選。
福陽公主的選擇可謂出人意料。
她目不斜視的走到鴻胪寺少卿家的姑娘俞葦兒身邊,一言不出,拉着人就走,留下在場的衆人面面相觑。
一屋子人一時都如墜雲裡,蒙然不明。
隻有崔柔儀早知如此結果,眼角餘光向側邊的杜盈瞥去,隻見她那一張姣好的面容頃刻間黑了一半。
很顯然,杜盈這是擔心自己會落選,畢竟眼下隻剩兩個席位了,若太子的表妹都沒能選上,說出去也是夠尴尬的。
對後事了然于胸的崔柔儀很想安慰她别急,反正到最後成甯公主還是會選她的。
至于福陽公主為何選了俞葦兒,崔柔儀也不是很明白。
興許是俞葦兒長袖善舞,言語常笑,極擅張羅又很識趣,能把公主的各色情緒都照管得服服帖帖的。
福陽公主在皇宮裡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或許隻有與俞葦兒這等心竅玲珑的人物處在一塊兒時,才能讓她感覺到自己是個真公主罷。
這世上往往是巧言令色者,世之所悅也;反而剛毅木讷者,世之所惡也。認真論起來,俞葦兒也是有她的長處的。
對于遲遲未入選的夏若莘,崔柔儀也不急,下一個昭慶公主自會把她選走的。
她倆脾性相近,上次上巳節踏青時就一見如故,熱聊了半日不止,彼此很是投緣。
昭慶公主幾乎已經認定了夏若莘。
不過就算沒有崔柔儀推波助瀾的提前向公主們引薦夏若莘,她也還是會入選的。
因為前世太後貌似真的挺喜歡夏若莘,雖是第一次見她,可也不知道她戳中了太後哪處喜好,一心要納她入麾下。
雖然昭慶公主受徐皇後照拂居多,但那日在殿上太後一個眼色扔過去,昭慶公主又豈敢違逆。
而這一世的情形又比前世好多了,至少昭慶公主趕在這之前就與夏若莘結識,是真心中意她才選她的,再不是那強扭的瓜了。
果然,昭慶公主早已看了夏若莘好半天了,心裡一陣緊似一陣,生怕夏若莘被排在前面的姐姐們搶走了。
待輪到昭慶公主時,她迫不及待的就把夏若莘接走了。
夏若莘臨行前稍稍回頭看了崔柔儀一眼,像是不想扔下表妹似的有些許遲疑,崔柔儀則投去一個欣慰的笑。
要不是皇後和太後還坐在上面,她一定圍着夏若莘恭喜個不停,這一世她是真心希望身邊親朋都能落個好結局的。
雖然這回選夏若莘的不是太後,昭慶又與徐皇後親近,以後太後賜婚未必輪得到夏若莘,但隻要是公主伴讀,最後的出路總不會差。
況且今世在崔柔儀的努力下,夏若莘和侯府衆人處得不錯,以後舅舅家也能算她半個依靠,未必就非得借着太後的光。
眼下隻剩最後一席,崔柔儀瞥見身側的杜盈肉眼可見的緊張起來,籠在袖子裡的素手漸漸攥成拳頭,指尖已微微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