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河北的事,怎麼辦?也不能隻是處理一批官員了事。他們受了責罰,還是不遵律例,得有人壓着他們。邊疆不穩,中央就危險了。”
宋璟知道契丹更不如大唐,一點不慌。“陛下派張說去吧。”
“可是他不是想編書嗎?”
“陛下喜歡的李白王維等人,都可以主持編書。張說隻是有政績而已,如今河北就有政績,張說從過軍有威望,正合适。”
秦曉清點頭,兩人相對無言。
宋璟忽然說:“陛下在幽州時十分謹慎,這是對的。如今民心都在陛下這邊,陛下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萬民,那些賊子怕陛下,想害陛下。臣十分擔心,陛下還是少微服私訪的好。”
秦曉清早知道有人想害她,“不微服私訪,又怎麼能知道愛卿的财帛為什麼不夠送,愛卿的親朋故舊總要靠你呢?朕封王封侯,對江南有好處,這也算是和他們緩和關系了。”
秦曉清覺得自己已經很客氣了,地主階級還存在,隻是可能流動性變強。她沒有消滅地主階級,他們就該知足了。
“陛下這段時間還是警惕些,讓教坊女子進宮奏樂吧。”
“好。”在皇宮裡還是很安全的。
宋璟見皇帝聽勸,放了點心。“臣往常不是總攢不下财物嗎?但這幾個月,也逐漸有了一點家産。這都是陛下的功勞啊!”
秦曉清聽了很欣慰,“太好了!不過這事朕也算是想明白了,到底長安百姓是怎麼受到剝削的。”
宋璟感覺陛下又要說驚人之語了,不想聽。連忙叫婢女做點心來吃,又請老婆過來見君主。他想打斷皇帝的思路,他成功了。
秦曉清忘了自己想說什麼,于是宋璟重新說起張說:“張說這個人适合河北道。他軍政都行,也不信道。待明年在全國滅佛滅道,也不用擔心河北道的佛道死灰複燃。”
秦曉清于是又想到了那些可憐的府兵和百姓,“大唐以前總是缺錢,其實是因為沒把官員放在眼裡,利益都被皇帝拿了大頭。
最重要的是,皇帝想花多少,就找民間要多少,完全不考慮民間能不能承受。長安富裕,被攤派的賦稅就多,富人避稅,愛卿的窮朋友就要多交稅了。
所以,想讓長安百姓生活得更好,攢下錢。就應該量入而出,而不是量出為入。少收賦稅,皇帝朝廷都省着點花。”
就憑一句量入為出,宋璟就能預感到未來的腥風血雨。這其中百姓得了多少利益,那種人就少了多少好處,怎麼可能不起事端!
“陛下是一片好心,隻是這事辦起來不容易啊,陛下還是早點給曆代文人封王封侯吧。”宋璟沉默了一會兒,“要臣說,陛下第一要事還是忍,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下去不殺人這件事慢慢也就成了。”
“慎殺,這朕可以努力。隻是,朕還想廢太子…”
“事成以後,太子是否被廢就在陛下一句話,陛下不可操之過急。若是陛下着急,可以遷去東都洛陽,削弱太子的力量。”
秦曉清笑了,“皇帝的權力真大啊!真爽啊,廢太子也是一句話。可是,權力也太大了…”
權力大,不好麼?宋璟疑惑。
當然,權力太大,如果皇帝想開拓邊疆,立不世之功就有條件了,也完蛋了。她傾向于制約皇權,說起來宋朝的皇權似乎不強?
張說被派去河北,開始整頓軍紀。又試着把給士兵報酬這件事确立下來,不再讓士兵自備糧食武器上戰場。
宋璟開始讓官員收集天下惡錢,秦曉清有時間思考唐朝制度了。為了量入為出,她得改革賦稅制度,這又得動不少人的蛋糕。
限制皇權,最不滿意的估計是自認為未來是皇帝的太子了。現在成為臣子的皇後,太妃,宦官等人,反而是最支持的。
做個好人真難,但做好了,普通人的地位可以提高,她的目的就達到了。于是秦曉清一邊讓賀知章給文人封王封侯,一邊從範仲淹的慶曆新政中學習。
在杜甫十八歲的時候,她終于改革成功。見過此時還是富貴閑人的杜甫以後,秦曉清沒有遺憾了,最喜歡的李白和杜甫都看到了。
哦,對了,安祿山史思明因為違反軍紀,已經被張說殺了。知道這個消息,秦曉清當晚多吃了一碗飯,半條魚。
現在,她可以去宋朝成為宋哲宗殺宋徽宗了。
隻是,了解得越多,秦曉清越發現宋哲宗似乎沒有想象中好當。他是個有志氣的鐵血皇帝,要收複燕雲十六州。但他用新黨貶舊黨實在是大錯特錯,讓兩黨再次極化。
最後舊黨成了道德狂人,做不了實事。新黨成了撈錢能手,迫害百姓。這還有什麼人能用,國家能不完蛋嗎?
難辦,她都不想當宋哲宗了,不如當宋仁宗,支持範仲淹搞慶曆新政。但是當宋哲宗付出的代價最小,說明選他最合适。而且也能最直接地阻止靖康恥,隻要宋哲宗再活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