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5年5月2日,秦曉清自己穿衣,自己走去上朝鍛煉身體。她後面跟着一大串太監。
很快到了太和門,廣場上站滿了文武百官,這時天色隻是微亮。
五月初,風吹過平常人會感覺有些冷,秦曉清卻感覺這股風要吹得自己病了。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後,秦曉清說:“朕病得很重,今天才能處理政務。在太和門上朝對朕身體有礙,不如轉到室内。”
楊士奇道:”不可呀,陛下。臣等在此聆聽聖訓,朝霜暮雪,是為了讓老天爺知道陛下的功績啊。
楊士奇盡責地勸。
秦曉清卻不理會,“再待下去,朕又要病了,讓他們都進來。”
皇帝叫人擡着龍椅走了,楊士奇明白,皇帝是真要改了太祖爺的規矩,連忙組織百官進去。
大殿裡一下子站滿了人。
不知道是人太多,空氣不流通,還是這身體又犯病了,秦曉清覺得自己撐不了多久了。
“朕身體有恙,諸位愛卿撿些大事相告吧。”
楊士奇擔憂皇帝的身體,更擔憂漢王造反搶了皇帝的皇位。
“陛下,漢王的造反之心,路人皆知。先前漢王因圖謀不軌,被安置在山東樂安州。在樂安卻不安撫百姓,勤于檢視軍隊,這是有不臣之心啊。希望陛下處置漢王。”
朱高熾聽這話耳朵又要起繭子了,他和兩個兄弟一母同胞,實在下不了手。
秦曉清下得了手,但是這事是朱棣先對不起漢王,她怎麼能就此殺了他呢?
“愛卿對朕真是一片赤膽忠心。但是,愛卿所說的都不算是證據,漢王畢竟沒有謀反。
不如派人去罵醒朕做着春秋大夢的弟弟。就派于謙去吧。他是大理寺少卿,敢說會說。”
楊士奇聽出來了,皇帝确實認為漢王想謀反,隻是太過仁德不想處置。這還好,總算是心裡明白。
“于謙,那個直言進谏被朕貶官又複職的人在哪裡?”
沒人站出來,秦曉清又說了一遍。
“臣在,臣有罪。”大理寺卿于謙道。
他站得靠後,沒聽到皇帝的聲音。他朝皇帝鞠躬,而後垂手而立,等到皇帝的問罪。
但心裡卻興奮起來,陛下終于看到了他,要從谏如流了嗎?”
秦曉清發現于謙很年輕,看着隻有二十幾歲,長得就像個清官。
“朕赦你無罪。朕相信你能夠罵醒漢王,那時你就是立了大功。”
秦曉清當然相信,史書上寫得明白。她又想到于謙之前因為直言進谏被貶,真是不該。
秦曉清慢慢地說:“朕之前沒有采納你的谏言,失信百官,實在有罪。這次你回去再整理奏疏吧,朕一定照辦。”
“是,陛下。”于謙很興奮,他的十條谏言可以推行了。
“朕精力不濟,恐不能執政多久。朕近日以來,病痛一日勝過一日,幾乎起不來床。希望衆愛卿推舉一個人監國。”
秦曉清簡直是躺在龍椅上,她感覺自己現在很需要一顆心髒病藥,或者休息一下。
“自然該是太子,太子年輕聰慧,文武雙全,…”楊士奇看到皇帝微微搖頭,不說了。
眼見百官都似木偶一般,不敢在監國大事上開口,于謙站出來,“臣希望由太子監國。”
沒聽到自己想要的回答,秦曉清又搖頭。
權力這東西給出去容易,收回來就難了,特别是給太子,而且她現在身體又不好,一不小心就被奪權了。
既然要給太子,為什麼不直接穿成他,還省得麻煩。
“皇後母儀天下,賢良溫順,可代為監國…”
秦曉清終于等來了想要的答案,但這是個她讨厭的人,之前對于謙落井下石讨好朱高熾。
不過不要緊,秦曉清笑着說:“皇後賢良淑德,那就皇後監國吧。來人,請皇後來,朕要修養去了。”
皇後沒有鳳椅,被勸着暫坐龍椅。秦曉清終于能回寝殿,她把太監擋在門外,找系統要了心髒病藥吃。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十個月,公元1425年5月29日病逝。現在是5月2日,秦曉清穿過來的第一個白天,她離死不遠了。
明仁宗朱高熾雖然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但卻是猝死的。根據曆史記載,大概是肥胖引起的心髒病,所以秦曉清得吃心髒病藥。
所以她得健身恢複正常身材,得吃藥治病,還不能熬夜。每件事都很難做到,但秦曉清都得做。
秦曉清不能買延年益壽丸延壽,再慢慢健身,讓自己瘦下來。因為系統認為,以朱高熾目前的身體條件,延年益壽丸隻會讓秦曉清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