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寶船日記的編纂官求見。
秦曉清以為是日記有什麼問題,原來不是。他們之前編纂過《永樂大典》,整理抄寫了3.7億字,這一本日記不算什麼。
“《永樂大典》隻有正本,存在皇史宬,沒有副本,萬一失火,先帝功績毀于一旦。求陛下再抄副本。”
《永樂大典》?秦曉清覺得這書隻是複制粘貼,但沒有副本,确實不安全。
“你們去找兩冊給朕看看,朕再定奪。”
這些人都是愛書的,便找了《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各一冊呈上。
秦曉清拿了新五代史翻看,朱高煦便拿了舊五代史翻看。雖然他以前不愛讀書,欺負老師,但其實有些文化。
看完,他随手把書丢下。“爹做的這個永樂大典好,大哥你弄一個副本呗。”
兩位編纂官看到書被丢下,一臉心疼。
“再抄一個副本容易,就是費錢。以後或許可以刊印,就像你吃的糖,現在普通人也能吃,以前可精貴了。”
抄永樂大典的副本是大事,秦曉清上朝時提了這事。她是贊同的,沒想到的朝臣也大多贊同。
朱瞻基還自請為總裁官,組織人抄錄。秦曉清沒有允許,朱瞻基性情比較保守,為了避免他破壞工業革命,她要把他安排到前線去。
于是由楊士奇為總裁,組織抄錄副本。楊士奇和楊榮兩人都憑借政績回了中央,在争取入閣。
《永樂大典》副本的抄錄,不過剛剛理清楚抄寫順序,《寶船日記》便刊印成冊了,隻是改名叫《鄭和七下西洋》。
這份記錄了外部世界的書一開始發行,民間便瘋狂購買,連秦曉清想起來的時候,也隻得了原本看。
看完她緊張起來,叫鄭和來問,“西方現在也有火槍火炮,不必我們大明差多少?”
鄭和很自信,“陛下不必憂心,蕞爾小國如何能比得上大明。隻怕二三十年也趕不上我們。”
秦曉清知道以後的曆史,聽了這話,自然不可能不憂心。“你最近都在造黑船,但我記得你最開始是跟着先帝打仗的?”
“陛下要遠征?路途遙遠,一去兩年…”
秦曉清哭笑不得,“朕知道遠,朕有那麼傻。朕是想讓你打下交趾,免得那幫人占了地盤觀望我們。”
鄭和點頭稱是,“臣什麼時候出發?”
今年冬天吧,速戰速決。現在你和朱将軍先去練兵。”
有些事,隻要換個皇帝就很好辦,秦曉清不覺得拿下交趾有什麼困難的,隻要經濟還在增長。
最近,胡善祥報告說江南有個叫沈宜修的官宦人家後代,研制出了比現在更好用五倍的水力紡織機。
有了更好用的紡織機,經濟隻會增長得更好。于是沈宜修被賜予了女爵爵位,女爵等同于男爵。
并且,她的技術也被購買。她得了一千兩銀子,也就是一百萬市民币。
秦曉清借此讓人搞出了産權保護法,隻是這時候,沈宜修接受了女爵爵位,卻不肯要錢。
她認為皇帝給了女人工作,爵位,實在是太聖明了,對百姓有大恩,她不該要錢。
不要錢還怎麼刺激技術進步?秦曉清直接派胡善祥給她送錢。沈宜修還是不要,最後她隻拿了一半,剩下的去資助了學校。
胡善祥去了江南,朱瞻基也在江南,但兩人完全不像夫妻。秦曉清本以為胡善祥會更不滿,結果卻是朱瞻基先受不了。
他要休了胡善祥,他覺得這女人太礙眼了,把他心愛的孫氏比下去了。
是的,胡善祥去了江南,她這個太子妃在民間可是出了名。
沒有過錯,卻要被休,胡善祥繃不住了,在朝堂上大哭。文武百官都支持太子妃,認為太子太過分了。
但沒有支持胡善祥和太子離婚,胡善祥自己也沒想過這個,是希望太子回心轉意。
秦曉清知道強扭的瓜不甜,朱瞻基的真愛就不是胡善祥。而且她對太子不算好,允許他和自己的真愛在一起,肯定非常拉好感。
“俗話說,甯拆十座廟,不悔一樁親,但如果太子甯拆十一座廟呢?”
秦曉清忍不住笑:“接下來就看朱瞻基和你胡善祥誰的政績好了。為時一年,不能弄虛作假。
朱瞻基這個太子願意拼命拿政績,超過太子妃,兩人和離,孫氏成為太子妃。
胡善祥這個太子妃不願意和離,不願意離開太子,拼命拿政績,超過太子。太子離開孫氏,和太子妃在一起。”
不管怎麼做,都是她得利,真是太開心了。
不過,這番發言真是聞所未聞,大臣們面面相觑。
于謙仔細思量,道:“陛下說的,是個好主意,太子太子妃一定會願意的。
如此,不傷和氣,隻看哪個更想分哪個更想和,就能知道某人的決心,我們照辦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