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軍府内,司馬昭正在翻看各地呈上來的奏章,仆人報說鐘會拜見,司馬昭于是命人将鐘會引入書房。
鐘會作揖道:“拜見大将軍。”
司馬昭放下手中的竹簡說道:“你來得正好,我正有一事琢磨不定,你來為我參詳一下。”
鐘會笑道:“大将軍一向殺伐果斷,不知是何事令大将軍猶豫不定啊!”
司馬昭說道:“炎兒已到了娶親的年紀,我正想着為他尋一位品貌雙全的女子,士季可有合适的人選啊。”
鐘會略想了一下說道:“依微臣看,若論相貌、才情,滿朝公卿家的貴女皆不如阮校尉家的千金。阮校尉教女有方,其女婉婉有儀、秀外慧中堪為大公子之良配。”
司馬昭說道:“我怎麼把他給忘了,既如此明日我便派人上門提親。”
鐘會笑道:“佳偶天成,微臣就等着喝大公子的喜酒了。”
司馬昭看着鐘會說道:“隻顧着說家事了,士季今日所為何事而來啊。”
鐘會從袖中拿出一方絲絹遞給司馬昭說道:“大将軍,你先看看這個。“
司馬昭展開那絲絹逐字念道:“傷哉龍受困,不能越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往于田。盤踞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司馬昭念完後目光銳利地問道:“這詩由何處而來?”
鐘會回道:“大将軍,此詩正是從陛下的書房抄錄而來。陛下以為自己是藏牙伏爪甲的真龍,時時刻刻想着待時而飛呢!”
司馬昭厭惡地說道:“盯緊他的一舉一動,随時向我彙報。”
鐘會道:“是,大将軍。”
陽光穿過窗子照在阮籍的書桌上,照在他正在作畫的修長的手指上。母親的壽辰快到了,他要畫一幅松鶴圖作為母親的壽禮。
正在他專心作畫時,一仆人趨步上前禀道:“二爺,大将軍府來人拜見。”
阮籍放下筆問道:“大将軍府來人可說所為何事啊?”
那家仆道:“不曾說,但是他們帶來了好多的金珠寶貝,倒像是聘禮的樣子。”
阮籍眉頭緊皺,他想來者不善,如若真是提親卻是一件禍事啊,他的女兒絕不能和司馬氏有任何關系!
阮籍略想了一下道:“你讓他們在前廳等候,我稍後便來。”
仆從退下後,阮籍在屋内來回踱步思索對策。
隻見他拿起桌上的酒壇猛灌了幾口酒,又将剩下的一股腦兒澆在了臉上和身上,随後又拔掉了發髻上的簪子讓如瀑的長發散落在肩膀上。他苦笑了一下,想自己如今隻能佯醉裝瘋以避禍了!或許他是被吓怕了,被吓庸俗了。天下多故,名士少又全者,他一介書生怎能不怕?
阮籍拿着酒壺踉踉跄跄地來到前廳,他邁過門檻的時候被絆了一下險些摔倒,幸得大将軍府來提親的吳主簿将他一把扶起。吳主簿聞到阮籍身上撲鼻而來的酒氣不禁皺眉。
阮籍站穩後對吳主簿作揖道:“貴客久等了,失禮失禮!茶呢?快,給貴客上茶,上好茶!”
吳主簿施禮道:“阮校尉不必多禮,在下奉大将軍之命特來為公子司馬炎提親,大将軍願與阮校尉永結秦晉之好。”
阮籍搖搖晃晃地說道:“好,好,也代我向大将軍問好!”
吳主簿無奈又提高音調說道:“阮校尉,大将軍讓我來為大公子提親!”
阮籍打岔道:“什麼?大将軍讓我親自去?上哪兒去啊?”
吳主簿見阮籍已爛醉無法正常交流,隻得施禮告退道:“阮校尉今日不方便議事,在下明日再來吧,告退了。”
次日,吳主簿又來到了阮宅,他剛随着仆人走進院子便看到了阮籍一手拿着酒壇,一手拿着寶劍舞劍。
隻見阮籍踉踉跄跄搖搖晃晃地拿着劍四處亂刺,口中還念念有詞道:“彎弓挂扶桑,長劍倚天外……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豈為全軀士,效命争戰場……”
吳主簿看着爛醉的軟籍心裡暗暗叫苦,這親今日怕是又提不成了!
吳主簿作揖道:“阮校尉,大将軍命我……”
不等吳主簿把話說完阮籍的劍便朝這裡刺來,他口中喊道:“誰?是誰冒充大将軍……”
吳主簿慌忙閃到一邊躲在仆人的身後,他驚魂未定地說道:“阮校尉好生休息,在下明日再來,明日再來!”說完倉皇離開。
吳主簿灰頭土臉地回府向司馬昭複命,司馬昭開口問道:“提親一事可辦妥當了?”
吳主簿戰戰兢兢地回道:“回大将軍的話,微臣接連兩日去校尉府上提親,不巧每日去的時候阮校尉都是酩酊大醉、神志不清,所以微臣還沒有機會向校尉說起提親一事。”
司馬昭大怒道:“廢物,這點小事都辦不好。你明日再去,我看他還能醉死不成。”
吳主簿第三日來到阮宅,阮籍依然是爛醉如泥。
如此往複一連六十多天天天如此,司馬昭知阮籍執意不肯答應這樁婚事,遂無奈作罷。
太極殿内,宮婢正在服侍曹髦更衣。
曹髦心想,這玄色的龍袍中包裹着的不過是一具行屍走肉般的身軀而已。當宮婢把代表着王權的冠冕戴在他頭上為他系上錦帶時,他口中喃喃自語道:“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于田……”
曹髦痛苦地閉上眼睛,他的喉結在微微地顫動。身為大魏皇帝,卻不是大魏之主,被司馬昭當做三歲小兒般玩弄于股掌之間的痛苦每時每刻都在啃噬着他的心。他不能再坐以待斃了,與其等着被司馬昭廢黜在屈辱中死去,不如奮力一搏或許還能扭轉乾坤。
打定主意後曹髦慢慢地睜開眼睛,那目光堅定而有力,他要找回帝王的尊嚴:“來人,召侍中王沉、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觐見。”
不多時,王沉、王經、王業被内侍官帶到曹髦的面前。
三人跪伏于天子腳下:“微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