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豎子不堪與謀!
審配氣急又驚極,說出這樣的話來也不奇怪。
辛評倒是沒有他那樣因為對方所說的話而感到過分地緊張或焦急。
辛評說這些話之前是在腹中反複過無數遍,他考慮過說這麼重的話的後果。
沒有出乎他的意外,在繼承人問題上偏向支持袁尚的審配出來反駁他,而袁紹也隻是如他所想的皺了皺眉,但卻沒有直接否決。
袁紹也在猶豫。
他已經派人去跟曹操那邊交涉,隻是不知道結果會是如何。說到底,袁紹其實也對曹操抓到袁尚這件事,抱有疑慮。
袁紹清楚地記得,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征讨割據宛城的軍閥張繡,當曹軍部隊達到淯水時,張繡恐懼投降。
曹操進入張繡軍中進行安撫之餘,竟然霸占了張繡年輕貌美的寡嬸鄒氏,并流連多日不出寝帳。張繡受此侮辱,遂舉兵偷襲曹操。
曹操遭遇張繡暗算,窮極無計,幸有大将典韋拼死保護,才僥幸脫險。此役曹操損失嚴重,除武猛校尉典韋外,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全部遇害。
事後,曹操總結失敗教訓,竟把原因歸結為沒有把張繡的兒子扣為人質,實在令人感到有些無語。
而且曹操挾持天子策令諸侯,已然就是扣人為質的一種,隻不過是此“質”不太一般罷了。就按曹操這種不擇手段、不要面皮的行事作風,袁紹也不能不擔心——袁尚如果真的被曹操抓到手會如何。
但是,袁紹與曹操多年相識,從小玩到大,十分了解曹操為人。
曹操擅玩權謀、陰險狡詐,如果真的讓曹操抓到了袁尚,那曹操他絕對會立馬做出扣留人質的這種不恥之事,而且一定會利益最大化,立刻讓袁紹知道并狠狠敲詐一筆,或是糧草,或是地盤,或是人口等等。
不會到現在三天過去了,還沒有動靜。
這不是曹操的風格。
但是袁紹不禁又有些納悶:曹孟德你到底抓到我兒沒有?若袁尚不再曹操軍中,他去哪裡了?
“别吵了!”袁紹開口,“此事吾已派人前去交涉,若如諸君所言,吾自會立長子譚為嗣子。”
“卿等不必多言,但顯甫是我兒,還請諸位多多費心,密切關注曹操那邊。”
“另外,曹□□近,意圖圍困我邺城,諸位可有破敵良策。”袁紹沒有直接立袁譚,隻是打了個辛評等人不太滿意的馬虎眼,轉移話題道。
辛評也知道此事并非現在一逼,袁紹就能轉變注意,還需要一點一點的來。
但是真的還有時間嗎?辛評也不知道。
他有些苦澀,聽袁紹問更是苦苦一笑,似乎有些嘲諷自己:“評明白。”
“曹操明顯是想讓我們投降,距離我們僅僅一百五十裡,這些天卻沒動靜,不知道是在打些什麼主意。我等小心才是。”郭圖費力地站起來,朝袁紹拱了拱手說些沒有營養的話。
“友若,你怎麼看?”袁紹問荀谌。
田豐被殺,許攸投曹。荀谌現在是袁紹手底下唯一的謀主了。
荀谌剛才一直扇者他手裡的蒲扇,微微眯起眼睛裝做小憩的樣子,好像很疲憊,聽到辛評和審配的互相謾叱,也不說話。
此刻聽到袁紹問他,才慢慢站起身來,說道:“曹操三日前已兵壓黎陽,黎陽距離邺城隻有百又五十裡遠,就算曹操緩慢行軍,步兵一天四十裡,最晚就在今日或者明日也能攻到邺城來。”
“那我們現在應該趕快派兵防守城門!”審配略一思索,也無他法。
“不對,曹操就算不想以疲待逸,也不會到現在還沒動靜!”辛評剛才似乎和審配鬧得有些大,但這二人并不是無腦之人,在關鍵時刻也不會同室操戈。衆人紛紛分析曹操意圖。
“曹操不想強攻邺城!”審配、辛評等人異口同聲。
“吾猜也是這樣,邺城兵精糧足,我袁氏經營日久,尚且還有戰其之力。曹操一般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做這種自損八百之策。”荀谌微咳兩聲,對袁紹說道。
他看上去真的很累。
“是如此。”袁紹悶悶地說。
袁紹不得不承認,以曹操的行事作風來講,他這是要圍城。
圍困邺城。
這不大可能實現吧……
屋裡的人大都疑惑,現在正值秋收季節,城内糧食豐盈,怎麼可能曹操說圍城就圍城?
而且此時邺城并非孤城,大後方還有大半個冀州,西有并州,北有幽州,東有青州。
雖然兵力大損,但也并非能如此簡單的圍城就能攻破的。
難不成,曹操還有别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