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女王用盡全身力氣,聲音微弱卻清晰地呼喚着上官婉兒的名字。
她的雙手緊緊抓着婉兒的衣袖,仿佛想要抓住那一絲即将消逝的□□。
郭女王強撐着一口氣,用盡最後的力氣對婉兒說:“婉兒,莫哭……替我活下去。大争之世,你要……堅強,要保護好……自己。”
她的聲音越來越微弱,眼神也漸漸失去了光澤,最終徹底陷入了黑暗。
“阿姊……”
婉兒低聲呼喚着,聲音中充滿了哽咽。
雖然隻認識了兩天,但是郭女王對待自己确實掏心挖肺,似乎自己真的是她的親妹妹一樣。
照顧她,擔憂她的前路,甚至是連活下去的機會都留給了自己。
淚水模糊了她的視線,但她仍然強忍着悲痛,伸手去握郭女王的手。
“阿姊,我會替你活下去的,會活的很好……”
她知道,郭女王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她,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殘忍無情的朱靈。
牽招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這一切,他的心中同樣充滿了悲痛與憤怒。
他也是軍将,但是有節操的軍将。
遠沒有朱靈這般惡毒殘暴。
朱靈之惡,讓他對曹操的禦下感到懷疑。
沒錯,牽招看出了朱靈是曹操的部下。
因為他曾是袁紹的麾下從事,兼領烏丸突騎,曹軍與袁軍穿着上的不同,顯而易見。
這些年他在幽州鎮守邊疆,抵抗外族,沒有參與到官渡之戰來。
隻因人微言輕,袁氏父子并不信任他。
如今袁氏将亡,牽招的烏丸突騎兵權被袁譚派去的親信剝奪。
袁紹病危的消息還是傳出去了,袁譚回邺,牽招自是瞧不上奪他兵權的袁譚,無法,索性就甩手離開。
本想去許縣投奔曹操,在天子腳下從軍,日後随曹操征戰南北。
但今天見到曹操麾下的校尉朱靈如此殘虐,牽招投曹的信念就有些動搖。
連禦下都做不好的曹操,欺淩婦幼,牽招看不過眼。
此等人,如何值得自己投效?
“小娘子節哀順變。”
失親之痛,絕非一朝一夕能夠撫平。
牽招緩步至婉兒身側,眸光飽含着無限理解:“某知小娘子心之痛,難以訴諸于口。然,時光荏苒,必能緩緩撫平一切傷痕。你的阿姊雖逝,但其遺愛之深,勇氣之堅,會陪伴着你。”
言罷,牽招伸出手,不見外地輕輕拍了拍婉兒的肩膀。
此舉無聲,卻勝萬語千言,乃是對婉兒之深切慰藉與堅定支持。
“節哀順變,忘卻前塵,前路漫漫,吾輩皆需剛毅以對。”
郭女王的去世,成為了牽招心中的陰影與力量源泉,激勵他為正義而戰,為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尋求公道與安甯。
他同樣也在鼓勵上官婉兒,希望這個小女郎不要沉浸在親人去世的悲痛中。
亂世之中,想要苟活下去,需得拼盡全力。
上官婉兒輕點螓首,語聲雖帶哽咽,卻已顯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毅:“多謝将軍金玉良言,婉兒銘記于心。吾必振奮精神,非獨為阿姊之逝,更為天下祈望正義與安甯之衆生而奮鬥不息。”
上官婉兒何許人也,她雖然痛心于郭女王之殁,但對來路絕對沒有絲毫的踟躇。
其心如鐵,志比金堅。
郭女王的離世,雖讓她心痛如絞,卻未曾動搖她前行的腳步。
她深知,淚水無法挽回逝者,唯有行動方能告慰亡靈,方能不負此生。
在沉默的悲痛中,上官婉兒以她獨有的敏銳與細膩,細細觀察着身旁的牽招。
她見牽招眉宇間透露出一股英氣,眼神堅定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間一切虛妄。
他的話語雖不多,但每一句都擲地有聲,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力量與擔當。
婉兒心中暗想:此人非比尋常,既有武夫之勇,又不失文士之風。
想來在三國的曆史上有留下姓名,能做出一番功業的。
隻是不知姓甚名誰。
他日若能為己奔走,定能成就一番大事。
于是,她暗暗下定決心,要與牽招結交一二,起碼混個面熟。
“将軍可否告知姓名。婉兒日後必有大謝。”
“某姓牽,名招,字子經,安平觀津人。不是什麼将軍,如今沒有職務在身了,”牽招苦笑搖頭,“小娘子莫要喚某将軍,喊子經便可。”
不告而别離開袁氏之後,他的從事官職不複存在。還沒投奔曹操,自然也沒有其他任命。
婉兒其實也能看出牽招并非将軍。
但喚他将軍,一則試探身份行蹤,看牽招是否是袁氏或曹營未來的大人物。
二則賣慘示弱,前車之鑒,獨行不妥,若是能與其搭乘半路,去許都路上則更安全與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