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三國]太後篡位進行時 > 第55章 睢陽郭渠

第55章 睢陽郭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建安七年春的郭婉,奔走于暴室和重屋,說忙也不忙,說閑也不閑。

重屋後院荒地,經衆人辛勤開墾,漸顯生機。

婁圭取郭婉所畫筒車圖紙,命匠人精心複刻,置于田間,果然灌溉得力,冬麥遂長得異常茂盛,郁郁蔥蔥,令人稱奇。

然人世繁華,名聲所累,俗話是“人怕出名豬怕壯”。

重屋雖處許都西南隅,卻非荒山野嶺的隐秘之地。

郭婉這個奇異灌溉之具,引得衆人側目。

筒車雖效率非高,卻無需外力,全憑自然水流驅動,既省力又實用,實為農耕之良器。

至春日耕種之時,農夫農婦紛紛踏至重屋,向郭婉探問此為何物。

郭婉見衆人好奇,便笑而答之:“此乃筒車,灌溉之良具也。”

衆人聞之,皆欲效仿。

筒車之制,簡便易行,門内之人,觀之幾遍,便能掌握其法,因此很難吃獨食。

郭婉心知此物利于農耕,不欲藏私,也很難藏,于是大方地向周遭農戶推介筒車,曰:“若爾等喜愛,可自行仿制,吾無異議。”

有農婦問曰:“吾等欲制筒車,卻無圖紙,如何是好?”

郭婉笑答:“無需圖紙,隻須照模樣,依樣畫葫蘆,便可制成。”

又有人憂曰:“吾等手藝粗糙,恐制不成器。”

郭婉慰之曰:“無妨,吾等所制筒車,并非精巧之物,隻需用心,定能成功。”

于是,郭婉詳述筒車之制法,衆人聽之,皆恍然大悟,紛紛道謝而去。

自此,筒車在許都西南一隅流傳開來,農夫農婦皆受其益,耕作之事,愈發得心應手。

而郭氏之名,亦因筒車之利,漸播于衆口,為人所知。

時許都西南隅的農戶,私相傳頌,皆以“郭女車”稱此筒車,以銘記造車人。

本來,其實創新個灌溉工具并沒有什麼大事情,農戶用了覺得好就會記着她的好。

問題并不出在照貓畫虎的農戶身上,而是遠在冀州的曹操。

建安七年之春,孟月之初,司空曹操,雄圖偉略,欲固黃淮之域,通漕運以資軍用,遂下令軍士,于睢陽縣境,興修水利。

欲借古睢水之餘脈,疏浚新渠,以連汴淮,使舟楫往來無礙。

然睢陽之地,石質堅硬,土質緊實,開鑿之難,超乎想象。

軍士們揮鋤執鏟,日夜奮戰,然進度緩慢,且水源匮乏,引水之路遙遠,衆皆疲憊不堪。

曹操聞訊,心憂若焚,遂急召麾下謀士,共商破局之策。

荀攸趨前一步,從容答曰:“主公勿慮,臣曾聞許都鄉間農戶之中,藏有奇器,名曰‘郭女車’,能引清泉以溉田疇,何不取其法,以解當前水源之厄?”

“郭女車乃是何物?”曹操眉頭緊鎖,亟欲知其詳。

荀攸乃細述之,言此車乃一郭姓女郎所創,巧奪天工,灌溉之效甚著。

此乃其從叔荀彧昔日所言,荀攸記在了心上。

曹操聞罷,急問左右:“可有能造此郭女車者?”

衆人面面相觑,皆搖頭以示不知。

曹操沉吟片刻,遂揮手決然:“速将郭女請來,令其親自造車,以解我燃眉之急。”

軍兵領命,正欲離去,曹操又囑咐道:“務必以禮相待,不可怠慢了佳人。”

于是,有曹兵星夜兼程,趕往許都。

至郭氏重屋門前,傳曹操之命,請郭婉前來共商修渠大計。

郭婉初聞,心有不願,然曹操之令,豈敢違抗?

隻得整裝待發,随兵士前往。

及至曹營,曹操躬親迎迓于轅門之外,執禮之恭,幾近于儀。

曹操初見郭婉,心中暗自揣度,以為此等奇才,必為飽經風霜之老妪。

再不濟,也會是中年婦人。

然則,當郭婉翩然而至,立于眼前時,曹操不禁愕然。

但見其容顔姣好,眉宇間透着聰慧之氣,分明是個金钗之年的小女娃,哪裡是什麼老婦?

曹操心中驚訝,面上卻不露聲色,仍以禮相待,笑道:“吾聞郭女大名久矣,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未曾想,郭女竟如此年輕有為,真乃巾帼不讓須眉也!”

郭婉聞言,謙遜回禮道:“曹公謬贊了,小女子不過略懂些農事,何足挂齒?此番前來,願為曹公分憂,共謀修渠大計。”

曹操聞言大喜,遂與郭婉一前一後步入營帳,共商修渠之事。

曹操詳述修渠之難,郭婉細聽之後,曰:“司空勿慮,小女所制筒車,正可解此困境。隻需于渠邊設立筒車,借水力轉動,即可将遠處之水引至渠中,以供修渠之用。”

曹操大喜,即命工匠按郭婉之法,制作筒車,并設于渠邊。

果然,筒車轉動,水源源不斷地流入渠中,解決了修渠之大難。

軍士們見狀,士氣大振,奮力開鑿,進度大增。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