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三國]太後篡位進行時 > 第78章 獻瓜表敬

第78章 獻瓜表敬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自是而後,劉璋就斷絕交通于天下各州。

所以,若說焦矯之馬得自益州,郭婉半點不信。

今三國鼎足之勢未立,江東與益州相隔遐迩,兼以劉璋閉關自守,商賈之道不通。

是以焦矯之馬,必購自江北也。

陸議聞言,搖首以對,他也不知焦矯馬匹來源。

陸氏尚未至陸遜掌門戶之時。

諸多隐秘之事,實際上陸議亦不甚了了。

陸氏之務,猶由族長代掌,還未交到“陸遜”之手,否則陸議如今,豈止才是孫權幕府裡的一個小小令史,給許都來使使喚征用。

現在的陸議,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白面書生。

除了陸議年幼的緣故,陸議名聲不顯職務不高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是他的叔父陸績比他更出彩。

陸績同顧邵齊名,更勝過陸遜、張敦、蔔靜等人。

孫策剛占領江東,駐紮吳郡之時,陸績就成為了孫氏的賓客。

于時,江東名士張昭、張纮、秦松,集于一堂,皆為座上貴賓。

堂中燭光搖曳,映照衆人面色凝重,正熱議天下紛擾,四海未靖,欲以何策平之。

陸績,年方弱冠,以其才學雖幼而受敬,然因齒序之末,坐于席之尾端。

彼窺視堂上諸公,言辭激烈,皆主張以武力蕩平四海,心中頗有微詞,遂不顧席位之卑,揚聲而言曰:“憶往昔,管夷吾相于齊桓公,九合諸侯,一統宇内,未嘗恃兵車之利。”

“孔聖人有雲:‘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今諸君高論,不謀以德服人之道,而徒尚幹戈之勇,績雖年少,然聞之未安于心也。”

言罷,滿堂皆靜,衆目睽睽,皆注于陸績。

張昭等聞其言,初以為童言無忌,繼而細思之,覺其言有理,心中不禁暗暗稱奇,面露驚異之色。

陸績,仕于孫權幕府,為奏曹掾。

有趣的是,此陸議的叔父,陸績,反較陸議年幼。

故陸議之光華,常為叔父所掩。

及陸績受孫權之命,外放任郁林太守,不幸卒于任上,陸議之才華,始得漸展,緩緩踏上統攝吳國軍政之途。

顧氏之宅,恰位于三人所踏之坊内。

遙見焦矯一行,賓客盈門,車馬喧嚣,竟大模大樣地停駐于前方顧氏府邸之前,遣人入内通報,氣勢張揚,無所顧忌。

恰于此時,又有二人,手捧鮮瓜,趨步而至,欲求見焦征羌。

“吾等求見焦征羌。”

其聲朗朗,傳入衆人之耳。

曹丕、陸議與郭婉三人,此時正立于顧氏府邸之側,距其不遠,得以窺見焦矯面貌。

但見焦矯身型高健,立于顧氏府前,其面前,已有二青年郎君,手捧鮮瓜,謙卑頓首,态度恭敬至極。

焦征羌之名,源于其曾任東漢征羌縣令之時,世人皆以此稱之。

焦矯見狀,微微挑眉,問道:“汝等何人?所來為何?”

此時,顧氏門人已匆匆進屋通報,尚未有人出迎。

焦矯立于門前,略感無聊,遂與二青年攀談起來。

“吾等乃會稽鄉間小民,幸得在焦公之廣袤田疇中耕作,聞焦公威名遠播,如雷貫耳,特以此鮮瓜為禮,聊表敬意。”

一青年郎君雖穿粗布衣服,但氣質并非久耕小民。

躬身答道,言辭誠摯,神色間滿是恭敬。

焦矯聞言,眉宇間掠過一抹訝異,随即大笑道:“哦?原來爾等乃是在我田下耕作之民,倒是難得有此心。”

“但吾好奇,會稽距此吳縣甚遠,爾等何以不辭辛勞,遠道而來?”

青年聞言,神色更顯謙卑,答道:“吾等雖出身鄉野,卻也知恩圖報。焦公于我等有恩,吾等自當銘記于心。此番前來,一來為獻瓜表敬,二來亦欲親睹焦公風采,以慰心中仰慕之情。”

焦矯審視面前二青年,乃問道:“汝二人既知恩圖報,可願告知名姓?”

左側青年躬身答道:“吾名步骘,字子山,乃臨淮淮陰人也。此吾摯友,名衛旌,字子旗,廣陵郡人氏。”

焦矯聞言,目光微閃,笑道:“噫!尚有字乎?吾倒未曾料及。”

言罷,方認真打量二人,見其神态誠摯,不似作僞。

“汝等既有此心,吾便欣然收下此瓜。”焦矯嘴角微揚,續道,“然吾觀汝等氣質非凡,舉止有度,不似鄉間小民之态,莫非有何隐情?”

步骘聞言,神色微黯,答道:“戰亂頻仍,吾等失所,流寓江東,耕瓜自給,以避災禍。所植之地,恰為焦公領地,吾等慮及田地恐遭侵奪,故特來拜見焦公,以求庇護。”

原來是步骘與摯友衛旌,自揚州飄零至江東,避禍于鄉野,以耕瓜為業,聊以度日。

所植之地,恰為豪強焦矯之領地。

焦氏門客橫行,民不聊生,二人慮及田地恐遭侵奪,遂決議攜新摘之瓜,親訪焦矯,以表謙卑求和之心。

其實,除了淮泗将領與江東士族這兩大派系之外,東吳日後尚有一更為弱勢的群體。

此番坊中看到的步骘與衛旌,令郭婉憶起了這一群體。

那就是流亡北士。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