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完了“春蠶吐絲”,也該出發了。
蘇椰拎起了飯匣,在時空飛船的艙門,為她開啟的那一刻,走了進去。
做完一切安全防護措施,閉上了眼睛。
早在司空昙和折月樓主的故事裡,她便很想了解方病骸的故事了。
這是一個好人啊!于司空昙和折月樓主都有大恩。
這樣一個好人,他的一生是怎樣的,又會有一個什麼樣的伴侶呢?
她是好奇的。
很快,她的身體飄了起來,腦袋昏昏沉沉地,沉入了夢鄉。
夢裡,小vi的聲音響起,講述着世俗人眼裡,方病骸那稱得上完滿的一生——
“方病骸本名方昌哲。
他出生在大陸的z省,跟秦庚算半個同鄉。
49年1月,全家坐上了由上海出發,駛往基隆的太平輪。
原定下午4點出發,為了等待央行的銀元裝船,延遲了兩個多小時。
啟航時,人數嚴重超載,普通乘客500多人,船員100多人,還有300多無票人士。除了乘客的行李,其它物資也不少,鋼條600多噸,卷宗、賬冊2000多箱,還有大陸廠家生産、報社印刷用的機器,台北商家訂購的貨物……
當時,船艙裡很熱鬧。
有人吃飯,有人泡茶,有人說笑,無一不在企盼着新年的到來,就連大副、二副們都在喝酒賭錢。
但他的父母心裡,偏生就很不安。
囑咐他,無論途中發生了什麼,都要照看好自己的妹妹。
妹妹差了他五歲,是很小的一個妹妹。
冬日裡,天黑得早。
像太平輪這樣的豪華遊輪,出港本該點燈。
但戰時緊張,KMT頒布了宵禁令,不許船隻在夜間航行。
忙着搶時間的太平輪,顧不得宵禁令,不開燈、不鳴笛,繼續向彼岸駛去。
将近淩晨,在舟山群島海域,白節山附近,與一艘由基隆駛向上海,裝有2700噸煤炭、木材的建元輪相撞,‘轟’地一聲,改寫了很多人的一生。
最終,900多人遇難,有社會名流,也有普通人。
而他們一家四口,幸運地,成為了‘太平輪事件’的生還者。
劫後餘生,一家人的感情,越發牢固。
他心懷着對上蒼的感激,幫忙父母安頓下來,準備年貨,沒有察覺,在妹妹的心裡,已對自己的哥哥生發出了不尋常的依戀。
直到成年。
***
幾天後,他的父親經朋友介紹,找到了一份大學講師的工作。
于是,全家從基隆,輾轉到了台北。
台北的生活,比起從前,清苦多了,日式的屋子矮小,而他越長越高。
不過,已比大部分的外鄉人和原住民,好過多了。
他的父母都有工作,他和妹妹也都有學上。
他在學校裡,見到了有困難的同學,能幫就幫。不忍心看同學為學雜費苦惱,常常貢獻出自己的零用錢。有時候,甚至将媽媽做的盒飯,讓給不夠錢吃午飯的同學吃,餓了一下午的肚子,晚上回到家再狼吞虎咽。
從小,就是個小聖父。
班級年終評優,同學們總會将手中選票,一緻投給他。
品學兼優,是對他學生時代,最好的概括。
畢業後,他在《聯合報》副刊做了編輯,也非常地愛才惜才。
在他的鼓勵下,被迫退伍後,落魄到蹬三輪車為生的司空昙,開始寫武俠小說;在他的幫助下,出了車禍,又因經常拖稿、欠稿,慘遭業内封殺的折月樓主,得以走出人生的第二個低谷,邁向了事業的輝煌。
他的高中同學程屾,兩度聯考落榜,壓力大到幾欲自./殺。
他去程家拜訪程伯父,無意中看到了程屾的手稿,認為她的文筆出衆,且很有寫故事的才華,便将她的稿子,推薦給了同在《聯合報》副刊工作,負責言情專欄的同事蔣友軒。
那一篇《雁兒在窗外》,是程屾第一次試寫長篇小說。
此前,她已向多家報社、雜志投過稿。
有的以篇幅過長為由,回絕退稿,更多的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其中,就包括了《聯合報》副刊。
當蔣友軒寄信來說,《聯合報》副刊上,不日将會連載她的《雁兒在窗外》,她興奮極了,無望的人生,終于燃起了一絲希望。
她一度認定了,蔣友軒是她的知己。
後來,程屾有了一個火遍兩岸三地的筆名,席瓊。
不久,又陷入了與蔣友軒的婚外戀中,美名與罵名皆纏身。
***
方昌哲是什麼時候,開始寫武俠小說的呢?
已經說不清了。
他有着極強的責任心,做一事、終一事。
當一部小說,在他負責的專欄上連載了,就得給讀者一個交代,連載到結局;當一個小說作者不靠譜,寫着寫着,放他鴿子,後面的稿子久催不來,他唯有死馬當活馬醫,依據前面的情節發展,模仿着前文的文風,硬着頭皮續寫下去。
至于下發的稿費,依舊歸署名作者所有。
有的作者遇上了經濟困難,他也會援手。
《聯合報》副刊有那麼多專欄,唯有他這裡,可以預支稿費。
在台灣武俠文學起勢發展的年代,他不求名、不圖利,隻為道義和責任,誠心幫過的武俠小說作者,實在太多了。
私底下,他們都叫他台北好人。
他自己的寫作才華,是什麼時候為世人所知的呢?
有一日,鴻沉客跟他的兩個小弟,司空昙和折月樓主,約着涮火鍋、喝大酒,一邊喝着一邊聊。
地點在鴻沉客家裡,有呂雙雙看着,哥兒仨不能聊葷的。
于是,話題就往詩情畫意方向延展。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黃庭堅的那首《寄黃幾複》,有一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三個人都很喜歡。
尤其是那句:江湖夜雨十年燈。
他們酒興上頭,叫呂雙雙拿來了紙和筆。當即,便以《江湖夜雨十年燈》為書名,寫出了一個兩萬字的開頭。
商量着,你寫幾章、我寫幾章,他再寫幾章。
以這種史無前例的,名家接力的方式,完成這部小說的創作。
至于筆名麼,幹脆就叫‘月昙客’好了!
到時候,賺得的稿費,都交給大嫂(呂雙雙)保管。
算作他們日後,上門叨擾的喝酒錢……
………………………………
三個人喝嗨了,聊出來的劇情,天馬行空,不着邊際。
聽得呂雙雙直搖頭。
當他們将這一想法,告知方昌哲時,方昌哲的眼中,放出驚喜的光彩,比他們還要興奮,認為這個想法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