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1)
踏着晚春的細雨,趙知暖收拾了行囊便跟着唐家的車隊往京城方向走了。
在路上她才見識到古人因交通不便而要受的罪。
“丫頭,你還吃得消麼?一會兒到了驿站我們多停留些日子休息吧!”在路上已經走了七八日,唐季青見趙知暖的臉色不好,十分擔憂。
雖然走的官道,可趙知暖還是隻坐了半天馬車就被颠得頭暈惡心。
可坐馬車到京城需要半個月的路程,為了不影響大家的行程,她執意沒在驿站多休息,第二天便又上了路。
這麼些天下來,她竟然也慢慢适應了些了。
“外祖,我沒事兒,就是坐馬車時間久了有些暈。”趙知暖拿了一顆酸梅子吃了,又撫了撫心口,“我多看看外面就行啦!”
說着便掀起車窗簾子,外面的風景倒是挺不錯。
秦子安騎在馬上威風凜凜的。
“哥,你這馬騎得不錯嘛!”
“那是當然!”秦子安十分得意,“我可是花了整整三天時間學的呢!”
之前他們一家人去大草原旅遊,哥哥為了學騎馬硬是泡在馬場三天時間,終于學會了策馬奔騰。
沒想到此時真派上了用場。
“以後有機會我也要學騎馬,我太暈馬車了!”趙知暖小聲抱怨。
“行!等到了京城我找機會教你!”秦子安拍着胸脯保證。
“這外面風大,你快回馬車裡待着吧!”
“沒事兒,馬車裡太悶,我看看外面正好。”趙知暖眯着眼睛看着瓦藍的天,天邊的白雲胖胖的好像棉花糖啊!
隻是外面風景再好也抵不過風大沙子多。
不一會兒趙知暖便覺得臉也被吹幹了,眼睛也進沙子迷到了,嘴巴因為沒抿嚴實還吹進去一些沙礫。
無奈放下簾子,用帕子揉了半天眼睛才好。
這些還都是小事兒,最讓人心驚肉跳的是才進朔州地界兒就遇到了攔路的劫匪。
還好唐懷瑞功夫不錯,這次車隊中的護衛身手也是極好的,這才有驚無險走到現在。
“京城春日風大幹燥,冬日更加寒冷,你去了也許得适應一段日子,等到了地方,讓你舅母帶你去買些合适的胭脂水粉以保持肌膚潤澤。”唐季青捋了捋胡須。
之前孫女還沒出嫁時,趙知暖來了京城還能有個伴兒。
現在家中就剩他們這麼一幫糙老爺們,能陪着她的也就兒媳婦了。
趙知暖倒是不擔心這個,她才來這裡時别說氣候了,什麼都得從頭來。
現在不過是換了個地方而已,更有一種換地圖的新鮮感。
“多謝外祖父關心,那到時候就要多多勞煩舅母啦!”
一行人浩浩蕩蕩又行了七八日,終于隐隐看到了遠處的城池。
唐懷瑞調轉馬頭來到馬車邊道:“祖父,暖兒,我們快入城了。”
趙知暖掀起車簾往遠處看,暗道京城的規模果然不同一般。
這一路上經過大大小小的城池,眼前的顯得格外恢宏高大。
大表哥唐懷瑾早已帶人等在城門外多時,見車隊越來越近,終于松了口氣,快步迎了上來。
他與秦子安、唐懷瑞一一打了招呼便上了馬車。
“祖父舟車勞頓一路辛苦了。”
“有暖丫頭陪着說話,這一路倒是覺得輕松了許多。”唐季青滿臉笑意,“家中一切可好?”
“祖父放心,家中一切都好,城中也恢複了平靜。”
“那就好!那就好!”
“這位就是暖兒吧。”唐懷瑾又看向趙知暖。
“暖兒見過大表哥。”
眼前的青年人與唐懷瑞有着相似的俊美面龐,卻更加沉穩内斂。
“果然是一家人,暖兒與畫上的小姑母還是有些神似的。”唐懷瑾笑道,“我們回家吧,母親已經将一切都準備好了。”
城門官兵盤查比别處嚴格,隊伍排的老長,唐家車隊也沒插隊,老老實實排着隊等着進城。
倒是官兵認出了車隊,看了眼趙知暖和秦子安的路引便痛快放行。
車外人聲鼎沸,趙知暖掀開車窗簾望去,就見街道上熙熙攘攘,人流如織。
百姓們雖不是人人都穿着绫羅綢緞,可個個都是腰杆筆直,精神頭十足,也許是因為生活在皇城根兒下給他們帶來了莫大的自豪和驕傲。
車隊拐進了一條寬敞寂靜的街道,又行了一會兒便到了唐府。
趙知暖将唐季青扶下馬車,就見一中年婦人帶着一衆下人上前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