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傳說中,天吉娘娘顯靈下凡的日子,正是四月十五。
所以,後裕人會在這個時間前後,舉行盛大的祈福感恩活動,名為“寄恩節”。
一為感謝娘娘的慈悲心腸、善心善行,二為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哎,真是個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位傳說中的天吉娘娘,不就如佛祖割肉喂鷹一樣麼……”
好半天才從講述中回過神的秦淮,感慨着。
對天吉娘娘和寄恩節,不由心生向往之情。
“呵呵,街上的熱鬧并算不得什麼,這時節自然是娘娘廟的香火最旺。你若喜歡,不如咱們明天一同去逛逛,如何?”
看出秦淮興緻頗佳,蕭路便提議道。
“好,咱們也去拜一拜,求個平安順遂!”秦淮答應着。
蕭路牽着缰繩的手樂到打晃,明知故問道:
“秦将軍向來敬神佛而遠之,怎麼今日這般熱切?”
秦淮答得也幹脆。
“以前不信是因為孤家寡人一個,并無貪圖之事可求可留戀,現在有了你,怎由得我不信。”
蕭路隻覺得,秦淮這每一個字都如一團火。
滾動在自己身上,留下一片躁動的火熱。
他趕緊低頭理了理衣襟,佯裝無事道:
“咱們今天先找間客店投下,明天一并去過娘娘廟和蕭氏故居,這一程也就算結束了。”
翌日大早,蕭路才将将穿衣洗漱完畢。
秦淮就端了早餐進來,說是一起吃完好上路。
心盛的模樣,讓蕭路有些忍俊不禁,随之細細端詳起對方今日的裝扮來。
不得不說,蕭路自認識秦淮以來,從未見他這麼穿戴過。
沒有了一家之主的威嚴,也少了身為武将的肅穆之氣。
現下,自己面前隻有個閑散的富貴公子。
樂山好水、閑雲野鶴,頗有些魏晉名士的不羁風骨。
“别看啦,快吃飯吧!吃完咱們早點兒走,萬一山上人太多,趕不上時辰怎麼辦?”
秦淮倒也不客氣,坐在桌前就開始喝粥,邊喝還邊催着蕭路。
娘娘廟就建在後裕舊都,西南方的慶吉山上。
那山雖不算高,卻因道路狹窄,前來祈福的人又多,着實有些不好走。
秦淮和蕭路身處其中。
往前看是望不到邊的人潮洶湧,往後看更是烏壓壓的人頭攢動。
且無論男女老少,每人都挎着個小籃子,裡面全是祈福要用的香燭福錢等物。
好容易登上山來,隻見娘娘廟周圍古木參天、樹影婆娑。
翠煙掩映着朱紅的圍牆,斑駁的影子招搖在翼角。
偶有幾隻鳥兒,撲閃着翅膀飛過樹叢,悠揚的鳴唱盤旋在上空。
讓人不由心下安甯放松,連呼吸都慢了下來。
方才還嗚嗚泱泱的人群,一到了這裡馬上也都安靜下來。
不知是心懷敬畏,還是被這裡的那份安詳靜谧所感染。
跟随着衆人的腳步,秦淮在蕭路的指引下,進到了大殿之内。
讓他十分意外的是,殿裡沒有氣派宏偉的金身塑像。
中央隻有一女子,正在研藥搗藥的石雕,想必就是天吉娘娘了。
這石雕比尋常人高不了多少,也不曾有誇張的裝飾彩繪。
可眉宇間凝聚的悲憫慈愛,讓人隻看一眼便會被深深震撼。
秦淮心想,這還是第一次,在神的身上感受到人性與母性的光輝。
目光,随之轉到大殿牆面的壁畫上。
上頭繪着的,俱是天吉娘娘各種事迹傳說。
有蕭路給他講過的青絲化湖、泣露成雨,還有散醫施藥、以身飼畜……
每一幅都美輪美奂、栩栩如生。
不管場景怎麼變化,不變的是天吉娘娘那恩慈的目光,和柔和的面龐。
在最後一幅壁畫下方,秦淮看到有個紅蓮形狀的功德箱。
很是别緻少見,便問蕭路為何要做成此種樣式。
蕭路解釋道:“傳說中,天吉娘娘就是用紅蓮承托藥物,分發給百姓的。”
“為了紀念她,廟裡的很多裝飾都與紅蓮有關,重要的功德箱當然也不例外。”
秦淮點了點頭,與蕭路一起留下香火錢,便再次由其引着到樹下寫福牌。
路上蕭路還說:“這裡的那棵古槐,據說有一千多歲了,是偷食太上老君金丹的錦毛鼠所化,人們都說在此地求的福牌特别靈驗。”
一聽“特别靈驗”,秦淮回身便拉住了對方的手。
加快步伐,往他剛剛指點過的方向走去。
蕭路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地“啊”了一聲。
卻也任由秦淮牽着自己,走向那片福氣所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