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澤來到錦哥身旁,瞄一眼木桶,半桶水裡頭幹幹淨淨。
黃玉錦察覺到身邊有人,側頭看去,是七弟,他露出一個腼腆的笑。
“錦哥。”榮澤小聲的喊:“不如你歇會?我喊有根哥過來幫忙抓條魚。”
“可以可以。”
黃玉錦收了魚竿,喊孩子們歇會,小屋裡有溫茶。
長工有根下池塘抓魚,抓了條一斤有餘的草魚,榮澤點點頭,吩咐他:“再抓三條。”
魚放進木桶,有根提着桶問澤哥兒:“放大廚房嗎?”
“小廚房。”榮澤與錦哥說一聲,和長工有根一道離開。
敬哥兒茗哥兒沒過來,随三個哥哥回了家。
小廚房靠牆放了兩個水缸,一大一小,小水缸裝用水,大水缸養魚。
待長工出了小廚房,眼瞅着要走出主院,榮澤關上房門,迫不急待的進了玉戒指,一點點的卷着褲子,撸起衣袖下池塘抓魚,抓四條一斤有餘的魚。
抓好的魚放進小廚房的大水缸裡,往裡撒了點靈泉水,離下晌還早着,防着魚在普通的水裡被養死,至于小廚房裡的魚他扔到了玉戒指裡。
中午沒飯吃,不餓,榮澤摘了根水靈靈的黃瓜啃。
玉戒指裡的農作物不分四季,想吃什麼就種什麼,他一般都是躲屋裡悄悄的吃。
吃完兩根黃瓜,午睡半個時辰,起床後拿兩本書坐窗下翻看。
他對考科舉沒興趣,裡頭一套一套的腦瓜疼,但他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今兒看的是四民月令,齊民要術,與農業相關的書籍。他雖曉得怎麼種田,上輩子學的全是現代知識,現代的種田知識有用,也得多看看古代的種田知識,旁人問起,他能有由頭說。
剛看一會,有敲門聲響起,緊接着便聽見大哥的說話聲。
榮澤放下書,起身開了門:“大哥。”倒了碗茶與他,桌上的糕點往前略推。
“看書呢。”四民月令齊民要術,榮源閑着沒事也會時時翻閱:“有甚不懂可以來問我,書上的知識很有用,真到了田間地頭,還是要多問問老農,老話說十裡一風百裡一言,地裡的土壤也是這麼回事,書裡難全就得問身邊的人。”
是這麼個理,榮澤贊同的點點頭。
兄弟倆說了會地裡的瑣碎,榮源總算入了正題:“今日秦家過來用晚膳,你可想好燒道什麼菜?”
“我準備燒個魚。”大哥過來顯然有話要說,榮澤主動提及:“大哥與秦家有往來,曾一起吃過飯,可曉得他們偏愛哪種口味?”
榮源笑了:“與阿父嗜辣喜酸不同,秦老爺子口味頗為清淡,似是身體原因,我瞧着秦家兄弟能吃辣。”
他說起與秦家人吃飯時的細節,榮澤邊聽邊記邊琢磨。
“今日抓了四條魚,一條紅燒,一條清蒸?”玉戒指裡的魚,怎麼做都極為好吃,硬要說,清蒸的更能顯出食材的味鮮,榮澤拿不定主意選哪種做法,眼下看來,一桌上兩條魚,也行?
“同一食材燒兩道菜,多有不妥,今日情況不同,來客口味不一,一條魚燒兩道不同的菜,倒是顯出咱們的用心,再者,七弟廚藝好,我覺的可行。”
“我聽大哥的。”
秦老爺子帶着兩個兒子上門來,榮老太爺喚了大兒二兒三兒相陪。
全老太爺與齊長慶端着糕點往桌上擺,上熱茶,寒暄幾句,然後出了書房,往大廚房去,晚膳得盯緊些。
瞅着時辰差不多,呆在小廚房的榮澤開始生火,大火,鍋裡水開,腌制好的魚上蒸,魚肉會更鮮嫩,這條魚不大,蒸一柱香的時間即可。
紅燒魚,油熱,下魚,煎至兩面金黃,蔥姜蒜爆香,适量的黃酒去腥,加水,放幹辣椒,大火煮沸,竈裡的柴抽出,小火焖會兒,鹽,醬油适量放,收汁出鍋。
榮澤開了小廚房的門,回屋裡洗臉洗手,換了身幹淨的衣服,粗使婆子進小廚房端魚。
榮澤隻做主桌的魚,其餘三桌吃的魚,由大廚房榮木燒。
飯桌上,榮老太爺笑的含蓄,話裡難掩得意:“嘗嘗這兩道魚,外面吃不到的美味。”
秦老爺子先嘗清蒸魚,入口就一個字,鮮!極為鮮美,他認得這魚,是條草魚,論口感鮮嫩,還得是海裡的魚,桌上的清蒸草魚,味鮮,無腥,鮮甜嫩爽,他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魚:“榮兄從哪弄來的草魚?”
“自家池塘養的,味道如何?”榮老太爺明知故問。
“好吃!”秦老爺子不吝誇獎:“普通的草魚做的這般味美,廚子好手藝。”他真的有被驚豔到,朱監官若食到此魚,定會開懷大笑,榮立安打的好算盤啊!
不知從哪尋來的廚子,竟真的讓他尋到了寶。
“我兒讀書不行,倒是有些許燒菜的天賦。”榮老太爺夾了塊紅燒魚:“可惜老弟吃不了辣,紅燒魚極為可口,與清蒸魚是完全不同的口感,甚是下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