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店就叫“遇甜”,說它是個甜品店不如說它是個類似于咖啡廳一樣的地方。
“遇甜”不僅提供各種甜點,還有各種飲品,其實就是仿照現代咖啡廳開的。
這個生意才真真算是和北辰瑾合開的,時遇出技術,北辰瑾出地方,他把名下在汀陽城的一座三層臨江鋪子入股了“遇甜”。
時遇在一樓設置了簡易的甜點飲品制作區、甜品展示櫃、還有一些開放性茶座,二樓和三樓都設置成了不同大小和風格的包廂。
鋪子的後院是甜點技術的核心所在。時遇查找了很多的資料找工匠做了四個面包窯,基本上能滿足店裡的使用需求。
當時還有個犯難的便是奶油打發的機器,甜品自然離不開奶油,現代都是用電的,她倒是可以在系統買,但她總不能把發電機也放店裡用吧,如果把奶油在空間都打發完再拿出來也不現實。
把這個難題說給北辰瑾聽又拿了一個樣品給他展示了一下原理,他就說了一句交給他,然後時遇就得到了一個古代版的人工奶油打發機。
這個東西有點像手拉風箱,利用手拉的原理大力快速的旋轉攪拌器,實際上就是用人力借力的方式取代電力。
攪拌器基本和現代的樣子差不多,用到的工藝很精細,找了好幾個工匠才把攪拌器做出來,總之拿到奶油打發機的時遇很驚喜,給超強工具人北辰瑾點贊。
還有一些其它的小器具也都交給了北辰瑾解決,最後“遇甜”順利開業。
“遇甜”對每一層服務的人群定位清晰。
二樓三樓都是包廂,多是一些夫人小姐來吃茶觀景的,因為隐私做的到位,也有一些男性顧客來此吃茶談事。
整個二樓三樓是有最低消費的。
一樓是開放性的,沒有低消,對于隐私沒多少要求的顧客坐在這裡既能觀景吃茶又能便宜實惠。
“遇甜”比較獨特的除了經營方式和琳琅滿目的新奇甜品、飲子之外,還有它的裝修。
店内所有的椅子都是軟的,是時遇專門定做的。
熙禾國棉花試種非常的順利,棉花試種成功後,推廣極為迅速,很多地方也都種上了棉花,市面上已經有用棉花做的衣物了。
不止是棉花,所有時遇給的種子都給熙禾帶來了驚喜和新的希望,種子的質量優質,産量也高。
有時候時遇真的覺得不能小瞧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就如同小麥變得高産後,市面上許多用粟麥面做的吃食立刻被白面取代了,像這種肉餅,那種馄饨之類的都被智慧的百姓們琢磨出來了。
隻是這時小麥磨出得面沒有現代工藝那樣細膩白皙,都有些發黃罷了。
再說回椅子,市面有了很多棉花制品後,時遇在椅子裡都塞了柔軟的棉花倒也正常,驚喜的是第一次有人做了這種獨特的軟椅子,與當下全是硬木頭的闆凳不同,這種椅子極為舒适,冬天坐起來一點都不涼,這份巧思很多人都喜歡。
夏天的時候時遇就打算把椅子換成藤椅,好看又涼爽。
“遇甜”的一樓開了一個很大的銷售窗口。
甜點最開心的事便是能有更多人分享,不應該隻成為權貴的專屬。
所以“遇甜”不止有供給有錢人的高級甜品,很多平價甜點普通百姓也能消費的起。
若是沒有時間進店點精緻的蛋糕甜品,也能在銷售窗口這邊買一些糕點帶回家給家人分享。
店裡的奶茶咖啡飲料都能用竹筒杯外帶。
咖啡這個東西果然愛喝的極其愛,不愛喝的加了奶和糖也喝不慣。
但是奶茶的受衆群體卻極其大,一經推出便風靡汀陽,男女老少基本都熱愛這個飲品。
還有就是飲料中限量供應的可樂,冬天供應的是熱可樂,但是不妨礙它用奇特的口感征服它的擁戴者。
其它的飲子也五花八門的,茶飲,花飲,果汁,齊全的很。
“遇甜”的冬季溫暖如春。
自從挖掘了煤炭,熙禾國上下開始大量使用煤炭。在改造鋪子的時候,時遇也為店裡做了地暖。
為此她專門和北辰瑾研究了“紫禁城”的地爐原理,時遇再次感歎北辰瑾也就是個古人沒學過物理,不然他在現代肯定是個學霸。
那份設計圖她整了好幾天都沒整透,沒想到北辰瑾拿過去看了一晚上就知道該如何改動鋪子。
改過後的鋪子有專門的炭房和煙道,熱氣能通過煙道傳遞,“遇甜”的每個房間都暖呼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