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容雖說也惦記兒子,嘴上卻不肯表露,隻說葉氏擔心的多餘。盛重雲是那般做事妥貼的人,豈會讓寒酥餓着。
提到盛重雲,蕭氏夫婦便下意識瞄了眼蘇榛。
蘇榛自然清楚蕭氏夫婦在想些什麼,定是還在替她可惜,為免這個話題沒完沒了的延伸,她趕緊引出新的話題:“蕭伯、伯娘,一會兒吃完飯,咱們是不是先把番薯清好碎好?等寒酥把鍋買回來就能開工,客棧那邊肯定還等着呢。”
蕭容點點頭,“這些活兒簡單,我一個人做就好,榛娘你同你伯娘和謹哥兒去附近轉轉,認認鄰居們,往後遇事也能喊個人。”
葉氏也認同蕭容的安排。遠親不如近鄰,尤其在這山裡,想獨善自家是不可能的但第一次認門兒,也不好空着手。
帶點兒什麼好?
蕭氏夫婦不約而同看向蘇榛。
蘇榛已有想法:送醬酥魚。
昨天撈了十七條,減去自家要吃的,餘下數量自然是不太夠。
說做就做。
吃完了早食,家裡也沒留人,門一鎖,一起抱着工具走去旁邊的白水河,連謹哥兒也被蘇榛安排了抱網子。
倒也不是就缺他這麼個豆丁兒勞動力,而是蘇榛覺得教育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讓他也有參與感、滿足感。
今兒天氣大好,陽光耀目,白毛風跟昨晚比可是小了太多太多。
四人穿的雖不及裡正家那種皮毛保暖,但袍子裡也畢竟絮了厚厚的棉花,還是管用。
到了冰面上,就還按照昨兒的操作下網,使大力氣的是蕭容,蘇榛跟葉氏負責在旁邊引網、舀冰。
等網的時候蘇榛也沒閑着,又去割了些桦樹皮擱水桶裡泡着,準備帶回家做些針線笸籮之類的小玩兒意。
最後約摸一個時辰就收了網。收獲雖不如昨天,但也撈出十二條,以鲫魚和草魚最多,蘇榛最愛吃的胖頭魚隻有兩條。
最開心的顯然是蕭氏夫婦。昨兒個見家裡有那麼多魚,還以為是盛公子帶的人能幹,卻沒想到又是蘇榛的辦法管用。
蕭容在心裡默默感懷已經仙逝的蘇行止夫婦,倘若他們還活着,養女如蘇榛,該是多麼大的安慰。
四人拎着收獲樂呵呵的回了家。
加上昨天凍在“冰箱”裡的十七條,一共便是二十九條魚。
至于魚怎麼做、怎麼送、送誰家,蕭容就不操心了,他去照着昨天的方法做樹皮鍋。謹哥兒覺得好玩,便蹲在旁邊跟着打雜。
葉氏則蘇榛一起收拾魚。
白水村百戶人家近千口,自然是不可能家家都送。葉氏的想法是送離得最近的五家人,這也跟蘇楱的意思不謀而合。
“喬裡正家人最多,足足十四口,送幾條合适?”葉氏一邊刮魚鱗一邊問。
蘇榛正給魚開膛破肚,用的是小司給她的那把匕首。
她自然也知道其實匕首是盛重雲的,削鐵如泥,比她在雜貨鋪買的廚刀可強多了,果然是一分銀子一分貨啊……
“伯娘,我想的是一共二十九條魚,咱家留下十一條,今兒隻做四條,另外的給寒酥凍起來。其餘十八條,喬裡正家送六條、附近的四家每家送三條。想吃魚吃飽肯定是不夠,就當是給各家加個菜。”
“行,就依你的。”葉氏自然同意。
反正隻要是蘇榛的安排,就沒有她不同意的。
河裡撈上來的鲫魚和草魚刺多,胖頭魚雖然隻有大刺,但同一鍋魚也不必兩種作法了。
蘇榛決定全部先用油煎了,做成醬焖酥魚,讓小刺都能化掉。醬汁也調得重口些,想必也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能接受的口味。
見魚收拾完大半了,蘇榛囑咐葉氏一會兒用鹽、姜、蔥和酒把魚腌上,她先去準備配菜配料。
配菜也簡單,就是蔥切段,姜切塊,蒜拍下。配料就不放蘇榛制的香辣粉了,畢竟各家都有娃,未必能吃。
全部備好,蕭容就過來把竈台裡的火拔旺,又多添了些石炭進去。
蘇榛把昨天的碎陶片繼續拿來當煎鍋,好在魚也沒有特别大的,否則半條半條煎的話真的會麻煩死。
她煎魚用的是豬油,自己用肥肉熬的,畢竟菜籽油更貴些。油熱了就下入姜蒜爆香,魚逐條丢進去、煎成兩面金黃再盛出擱另外的木盆裡。
同時,把蕭容做好的桦皮鍋加了水放另一個竈眼上,魚炖進去加醬油、酒、醋、豆豉、糖、橘皮、孜然、花椒,最後還加了一大勺成樹娘子制的黃豆醬,大火燒開轉小火焖炖,差不多熟了再加至大火收汁,直到汁水幾乎炖幹便算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