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村的集議就在喬裡正家的院子開,參議的村民自帶闆凳,也的确是沒限男女。
集議的牛角号吹響不過一刻鐘後,該到的人就到齊了,大家自然都好奇蕭家這三個新面孔。
葉氏擔心的也不無道理,蘇榛跟着蕭家父子出席,着實過于醒目。
其實覺得自己平平無奇的隻有她自己,但凡長了眼睛的都看得出、養好了就是個美人。
同樣習慣了别人注目禮的自然也包括蕭家父子。
其實蕭容不過也才四十歲,擱現代的話妥妥的優質大叔一枚。更何況還有寒酥的玉人之姿。
喬大江便先向大家介紹了蕭家人,介紹得簡單,沒提流放之事,隻說遷居而來。衆人便客客氣氣一通寒喧,但又見蕭容那般氣勢,就都并不太敢上前多話的。
兩父子虎落平陽也是虎,威嚴身架就擺在那裡。而蘇榛站在他們身後,就像是兩隻老虎護着一隻小雪狐狸,可愛得緊。
落戶之前蘇榛知道白水村有百多戶,人口四百餘。
即然是獵戶村,她估摸着要參加圍獵的男丁怎麼着也會近百,但如今默默的數了一遍人頭,呵,男丁僅有三十二個,女眷加上她才五個……
行吧,小規模有小規模的好處,好分銀子。
蘇榛注意到負責記錄集議簿的是符秀才,仍舊是那身破衣爛衫。但落筆、聽議的神态卻認真專注,顯然是個負責的。
“人到齊了,就開始吧。”喬裡正清了清嗓子,開始說規矩:“今年圍獵報上來的人數不多。男丁三十二名、女眷五名。但人再少,規矩也不能亂。跟往常一樣,大雪當天出發。出發之前還是先祭神,冬狩結束後也要有獻獲儀式。另外,今日各家把各自擅長的都報到符秀才那裡,大江會做個合計。比如獵狐所需人不多,但要身手最敏捷的;萬一遇到山虎,需要箭術最強的;還有哪家擅長鹿笛、鹿哨、犴哨、雞哨等誘捕法子,都是需要的。至于進山需要的保暖皮毛褥氈,想用自己的就用自己的,家裡沒置辦的,可以去李家租,價錢也是老規矩,每樣每日十文。”
一聽上山的褥氈可以租賃,這消息倒是讓蘇榛松了口氣,否則還真怕凍死在上頭。
“裡正,去年回來一盤帳,刨去大家的吃喝拉撒用度根本就沒剩什麼。今年會不會更虧啊。”
“是啊,早知道我也不報名了。”
“再這麼下去,真還不如進城當小工。”
人群七嘴八舌的開始議論,顯然都不再看好冬狩。
喬裡正的臉色也越來越嚴肅,心知肚明大家的顧慮在哪兒。可獵戶村本來就可以說是靠老天爺賞飯,沒有任保人能保證出獵一趟就必然會滿載而歸,索性把話說透:“與其耗時在争論要不要去,不如真正想去的人留下,讨論如何去。”
喬裡正的話,倒是讓蕭容高看他一眼:這裡正倒是個行事果斷的。
冬狩集議,在蕭容看來無異于行軍打仗前的排兵布陣,出發之前擾亂軍心的人留下何用?
一時之間無人接話,場面竟安靜了下來,直至最先抱怨的人、終于又最先表态退出。
“喬裡正這話說的我可不愛聽。我本來就不想來,是看在大江親自去問的情份上……那行吧,那我跟我兒就不參與了。”
“我這身子骨也不行,早些年在山上凍壞的,那我也就退了吧?”
蘇榛:……
沒一會兒功夫,符秀才的登記簿上又劃掉幾人,留下的僅剩二十二男丁、三女眷。
白水村的“團結”程度,蘇榛心中有數了。
而那二十二位男丁裡,除了喬家兩人之外,也包括蕭家之前送過魚的兩戶鄰居:李家出了三人,包括長房老大家的三兒子李和、四兒子李佑,以及他們的小叔、四房的李采。
其實李和今年二十、李佑也有十八,小叔李采卻僅有十五歲,這次冬狩也算是侄子領小叔見世面了。
杜家長子杜豐收和次子杜青柏都報了名,雖然隻有兩人,卻也是精壯年輕的。尤其杜青柏還有些木工手藝,每年上山需要做個啥木頭物件兒也都是他出力。
至于女眷,隻有蘇榛、喬家二房的次女喬山梅,以及住在村東口的趙勇家媳婦趙張氏,大家都叫她麗娘。
趙勇也在男丁冬狩隊伍裡,兩人育有一兒一女。大女兒八歲叫趙平安,小兒子六歲叫趙大順。都不方便帶上山,家裡又沒有旁的親人在,于是私下就跟喬家也說好了,倆娃都送到喬家暫住,吃食錢等冬狩結束後,從趙家的分帳中扣了便是。
至于獵物的分配方案,也粗略提了一下,大緻就按照以往的規矩:上山之前會最後一次确定人數,按人數多寡分成小組,并發放山林路線的輿圖。倘若分組數量多,那麼在半山附近就開始分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