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到了選閱的日子,卞婆子、李茉莉和柴玉一早就起來了。卞婆子前兩天就雇了車,三人坐上車,來到了選閱的地方。
這是一座很大的府邸,匾額上是本朝元宗手書的“儀秀館”三個大字。儀秀館坐落在離皇宮隻三百多米之處,是前朝一座王府,現在被改作每年選閱宮女和選秀時外地秀女進京暫住的地方,平時有衛兵駐紮守衛,百姓是不得靠近的。
柴玉下了車,内門裡已經有很多女孩子排隊等待了。卞婆子帶她和茉莉走過去,門口的官員問了幾句話,翻開手中的名冊,核對了兩人的姓氏和年紀籍貫住址,便教她們去二門前排着的幾個隊中的一隊排着。這時候便沒有卞婆子的事了,她囑咐了兩人幾句,退回到車上等待她們。
曆史上經常有朝代幾千幾萬地采選民間女子入宮為婢,但大苑朝并不是這樣。能進宮當差的,一定都是經過挑選的女子,每年入選的人數有限。這也使得宮女的地位雖然低下,但也不會被完全視如草芥。如果讓柴玉來類比的話,大苑的宮女制度和她記憶中的清朝有一點兒相似。
宮女的選擇範圍,是洛水及周邊幾個州縣的十到十三歲的平民女孩兒。年齡太小了,不懂事,也幹不了多少活兒;年齡太大了,心性已定,不好調、教。本朝的規矩,一般宮女幹到二十多歲,沒有被提拔的潛質,也沒有被什麼貴人看上,非要留下不可的,就可以放出去了。
柴玉她兩人排着的隊,是籍貫在洛水及其下屬的縣的,年紀在十二歲以上的女孩的隊伍。這一隊大約有四十多個人,柴玉看見離她不遠的地方,印雪的小姑子辛石榴也在其中。柴玉倒不奇怪,她知道辛家要送辛石榴進宮的。辛石榴看見她倒是很意外,不過此時不能多說話,兩人隻互相點了點頭,算是招呼過了。
這些女孩都是差不多的年紀,但是每個的人的狀态都很不一樣。像柴玉,辛石榴,李茉莉這樣,一看就是過過小康日子的,看着就健康,也沒有畏畏縮縮的樣子。但是更多的女孩,看上去就知道家境貧苦,吃不飽飯,瘦小羸弱,有的還神情局促,羞怯怕人。畢竟宮女是伺候人的,就算比當丫鬟好那麼一點兒,也是出身貧寒的占大多數。不過,也不乏幾個容貌不俗,衣着也整齊的女孩,柴玉注意到,有幾個人看了李茉莉好幾眼。
等了沒多久,門口的官員就讓她們進去了。進到裡面,她們先依序到一個桌子邊上,報了自己的姓氏和住址,拿到一張紙,上面有一個表格,記着自己的基本信息,還有幾個空格,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沒來得及細看,便有幾個穿戴不凡的老嬷過來,引着她們分别進到不同的院落裡。
柴玉跟着一隊來到了一間屋子,茉莉和她不在一處。她和幾個女孩在門口排隊,一個一個地進去。有老嬷在一邊看着,她們也不敢多說話。房間裡隐隐傳來說話的聲音,卻聽不清楚。
終于輪到柴玉,老嬷示意她進去。柴玉忽然緊張起來,她深吸一口氣,方推門走了進去。
房間裡放了一張長桌,桌上放有筆墨。房間裡站着兩個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其中一個老婦開口道:“把你拿的那張紙給我。”
柴玉忙快走幾步上前,把紙雙手遞過去。她也不知道這是要考驗她什麼,不禁打起了十足的精神。
那兩個婦人,一個一直在打量她,并沒有說話。另一個則問道:“你姓柴?”
柴玉低頭應道:“是。”
“多大了?”
“十二。”
柴玉回答了幾個問題,都是簡單的個人介紹。之後,那人又讓柴玉行了幾個禮。
那老婦在這張紙上記了幾筆,又問:“你可識得字?”
柴玉道:“略識得幾百字,不會寫。”柴婆子教她認得不少字,但她确實不怎麼會拿毛筆寫字。
那婦人點頭,轉身看向另一同伴。兩人交換了眼神,微微點了點頭。
那老婦把紙交回柴玉,指着屋的後門道:“從這個門出去,有人告訴你該去哪兒。”
柴玉又行了一禮,出了這間屋子。果然有個老嬷站在那裡,她給柴玉指了路。柴玉謝過,轉身向那走去。
路上,柴玉往紙上瞥了一眼,剛才那婦人在紙上畫了幾個圈,她也不知道這代表什麼意思,便收起來了。
來到另一間屋子,外面也排了好多的人。不多時輪到柴玉,她走了進去,裡面有三個老婦人。
這次幾人比較和善,其中一個跟柴玉說道:“姑娘,你把衣服脫下來,放在這兒,我們要檢查一下。”
柴玉懂,體檢嘛!皇宮的要求高,太高太矮,太胖太瘦,有疤的,駝背站不直的,身體有異味的,那都是不能入選進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