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席,人就該散了。
留下幫忙的嬸子們洗洗涮涮,漢子們把借來的桌子,凳子,盤子還回去。
一群人熱熱鬧鬧的說笑聲中,這活也就幹完了。
梅阿娘給來幫忙的各送了兩斤蘋果,梨。又另給了些喜錢,困苦人家的,也讓打包了兩碗子剩菜走。
回去切上些蘿蔔土豆,大鍋一燴,有人覺得,這比大席還香。
家裡沒了人,也清靜了,還是半下午,但是晚上還要吃頓團圓飯。人也不能閑下來。
梅時淮被灌了酒,醉了,送完客回了房,同秦朗月說了會兒話,迷迷糊糊睡着了。
秦朗月起初還因着兩人剛成親,又湊在一起說貼心話紅了耳朵,紅了臉。
後來梅時淮一睡過去還拉着他的手,就愣覺得好笑又心熱了。
在内室換了件衣服,秦朗月便推開門去廚房了,梅阿娘,二嬸子,還有夏小哥兒都在裡面忙。
秦朗月便想看看沒有沒有要幫忙的,還沒進廚房,就被小妹拉出來了。
“小哥兒,去堂屋喝喝茶吧,别進去了,娘給我的任務就是照顧好你。你一進去,我該挨罵了。”
說着,拉着秦朗月往堂屋去。
秦朗月也不好在往裡去了,小妹也沒硬拉着他坐下,帶着他熟悉小院,從門前走到後院。
梅家有個果園,占了半個山腳,便把房子建在了山前,村尾。後院小路直通後山,大緻規模就有了。
前院同村裡的一樣,北間三間,東邊是爹娘的屋,中間堂屋,西邊屋裡空着,原是梅曉瀾沒嫁出去時住的屋。
東西各有廂房,東邊是梅時淮的,西邊住着曉沄。
東西廂房同北屋格局一樣,都是中間一個堂屋,兩邊是炕房。村裡孩子多,沒有分家,屋子少了住不下,一個院,六七間正常。
像村長家,人丁興旺,不光蓋了前院,後院也住着人。
白雲郡位于北邊,冬日長,更冷。睡覺的屋子就小一些,餘出一塊地方,砌了牆,或是打個竹避子,做了櫃屋。
家裡有錢的,放櫃子,沒錢的也起個炕。不光不占地方,雜物往裡一堆,也是幹淨整潔。
家裡有小哥兒,姑娘的,洗澡也方便。
屋子占了大頭,餘下的好說了,院子裡的井,石桌子,石磨子,還有兩塊菜地。
種的也都是蔥蒜芫荽,要用時直接拔了,到井邊一沖,又能趕回廚房做飯。
後院比不得前邊,驢棚,雞鴨架子,茅廁,廚房,倉房,柴房,地窖,都在後邊。但通着後山,地方劃的大,也不顯擁擠。廚房通着北屋大堂,吃飯就在哪裡,來來回回方便。
逛完家裡,曉沄帶她嫂子到屋裡去了,倒上一壺茶就給秦朗月捋家裡的關系,親戚,人情。
小姑娘聰明,從村頭到村尾,由爺奶到侄子,說男講女。龐大的親戚線說的清清楚楚。
又讀過兩年書,會的詞也多,小嘴一張,比說書先生還略勝兩籌。
秦朗月笑看着她,擡手續上茶水。有這個戲精子,剛到家裡的局促不安,也都化為了秋水,随着各家的趨勢消散在笑中了。
梅曉沄連飲三杯,口幹舌燥不說,腦仁子也疼。
為了完成任務,她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看見嫂子挺高興的,也不枉我絞盡腦汁說了回書。曉沄這樣想着,還分神聽外邊的動靜。
秦朗月也注意着外邊,聽見梅阿娘已經在堂屋擺飯了,趕緊拉着曉沄也出來了。
“阿娘。”秦朗月接過梅阿娘手裡的盤子,放在桌子上。
梅阿娘高高興興的應了,對人滿意的不得了。
模樣好看,性格也好,眼裡也有活兒。
誰見了不喜歡。
也是淮小子有福,生的好看了點,自己争氣,秦家能看上。
梅阿娘心裡偷着樂,明面上也樂。對秦朗月更親近了。
“月哥兒,你去叫二淮吧,要吃飯了。”
“我醒了,不用叫我了。”梅時淮剛巧推門出來,也換下了喜服。
梅時淮怕身上還有酒味熏着夫郎,到井邊打了水洗了把臉,才拉過紅蘋果一樣的新夫郎去吃飯。
堂屋裡都坐滿了,正等着他倆入席。緊挨着坐下後,秦朗月直到現在不是害羞的時候 。
梅時淮給各位長輩斟了酒後,兩人一同起身,到空地處,給爹娘一拜。
梅阿爹阿娘趕緊來扶,誇兩人孝順。
适時梅時沣遞給梅時淮兩杯酒,兩人拿了,道:“爹娘辛苦,受兒子/夫郎一拜。”
說完,兩人幹了杯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