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做的衣裳到了,王甯試了試,覺着袖子有些不方便,想着要改一改,便拿出紙筆來,準備自個畫個樣子出來。
才畫了沒兩筆,就覺着外頭有動靜,她擡起頭來一看,見釉屏帶着個面生的婆子候在門口。
王甯還一時有些奇怪,平日裡有下人來回事兒,釉屏絕不會把人直接帶進來,定會通傳了再說。
可今日,怎麼就把人直接帶了進來了?
“太太,瞧瞧誰來了?”釉屏笑的滿臉都開了花:“這是姑蘇甄家的李媽媽。”
王甯激動的趕緊放下筆:“快看座,上茶。”
李媽媽這頭還在震驚與榮國府的富貴程度,那頭聽到當家太太這般客氣,吓得趕緊退了兩步,就要下拜。
誰知,旁邊突然伸出一雙手來,死死的鉗住了她。
“李媽媽,你不知道我們太太的規矩。到我們太太跟前,不必跪拜,行日安禮便可了。”
李媽媽想起方才在廊上看到的一幕,這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最後福了一福身子,道了聲“太太萬安”。
王甯笑着讓她坐,這才問她:“你們太太可好,老爺可好?我記着,英蓮今年該兩歲了吧?”
李媽媽挨着半邊屁股坐了,小心翼翼的回道:“我們太太好着呢,老爺也好,姑娘今年确實兩歲了,牢太太惦記。我們太太常說,能認了這門幹親,是咱家的福氣,日日惦記着老爺太太。”
“聽聞太太喜得麟子,我們太太催着老奴動身前來,為太太老爺賀喜。今歲姑蘇的芡實長得極好,我們太太親手為太太挑了一些,令老奴一路用冰車運來。”
“再有一些蘇繡,碧螺春什麼的,都是姑蘇的東西,并不值幾個錢,還望太太笑納。”
王甯聽說是來送禮,微微有些驚訝,但仍隔窗喊了釉屏進來,囑咐她道:“李媽媽帶了些東西來,你帶人去安置起來。那芡實易壞,讓人放在陰涼幹燥之處。”
釉屏聽了這話,微微一笑,福身道“是”便退了出去。
待去了外院,就見院落裡擺着滿滿當當幾個箱籠,旁邊立着幾個婆子,守着箱籠,一步都沒有動過。
自家門房的婆子上來,給釉屏介紹,那幾個都是李媽媽從姑蘇帶來的下人,是甄家的粗使婆子。接着,門房又給那幾個婆子介紹,這是太太身邊的大丫鬟釉屏。
幾個婆子聽了,趕緊上來行禮問好,口中隻道“釉屏姑娘”。
釉屏笑着也回了個好,對幾個婆子道:“媽媽們辛苦,此行路途遙遠,還請去吃杯粗茶吧。”
雖是粗使的婆子,但也是有眼力見的人,知道這是主家來接收禮物了,她們待着反倒失禮,便笑着應了好意,奉上禮單,跟着門房的婆子走了。
釉屏帶着底下的人開始清點禮品,照着禮單對照,将這些東西一一入庫,又再次拟入庫清單,這才算完。